- 不焦虑不抑郁手册:执业心理医生告诉你的事
- 姜超
- 2265字
- 2022-07-26 15:36:23
惊恐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心理因素:焦虑是我们生存必需的
惊恐障碍是焦虑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想要理解焦虑障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焦虑。从精神分析学说提出者弗洛伊德那里我们知道,焦虑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日常焦虑,主要指我们平时对环境中客观存在的危险的反应,多表现为害怕、担忧、恐惧,是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焦虑所在,如学生考试前会焦虑,病人手术前会焦虑。另一种焦虑是神经症性焦虑,即为病态的焦虑反应,而前面所描述的惊恐障碍的表现就是这种焦虑。
从达尔文的进化论中可知,人类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危险而最终得以延续至今,人类的一些劣势基因经过大自然的筛选而被淘汰,优势基因如某些预知危险的基因通过筛选而留了下来,因此有了从生物学角度进一步解释焦虑存在的必要性。
在这里,之所以这样解释焦虑,是因为现代社会的趋势大流,不假思索地将“焦虑”贴上了“不好的”“负性的”认知标签,而这些负性的认知标签会使焦虑的人更加讳疾忌医。
所以,我要为焦虑正名,适当的焦虑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反而是有益的。焦虑是危险来临时,我们潜意识产生的一个信号,以自我觉察到危险对我们是否有伤害的可能性,进而引发防御机制来抵抗或躲避危险。
适当的焦虑,让你在工作任务的截止日期之前,可以集中注意力高效地完成任务,也许还会让你在婚礼准备期间迸发出更多的浪漫想法。
你最需要接受的认知是,适当的焦虑对你的生存是有帮助的。
然而,如果我们对客观因素缺乏一定的了解,有时就会出现不安,甚至伴有恐惧,那么一个人就会进入病态的焦虑状态,且在自我焦虑中求证自己的焦虑。
就比如案例中的老周,在莫名的第一次惊恐发作之后,开始惴惴不安、敏感、紧张,伴有心慌、大汗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于是对自己的发病有了一定的预期,在医院检查却得不到答案后更加担心自己是不是患了不治之症。
人格因素:焦虑型人格患上焦虑症的可能性更大
我们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人格也在走向成熟。人格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看待事物及做出反应的方式。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有的人会悲观地认为真不幸,就只剩半杯水了;有的人会乐观地认为真棒,还有半杯水。这就是不同人格所产生的不同认知。
为了更有效地判断一个人的人格特点,心理学家哈瑟韦(S.R.Hathaway)和麦金利(J.C.Mckinley)于20世纪30年代编制了明尼苏达人格测验(简称MMPI),其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有399道题,另一种有599道题。后来英国的艾森克编制了更简洁的测试模型,即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称EPQ),以内倾型—外倾型、神经质型—稳定型两条轴线来判断测试人的内外向特质及情绪状态。
图1 艾森克人格分类图
内倾型—外倾型轴线:内倾型个体极为自律,较为安静和内敛,不依赖外部环境行事,倾向于制订自己的计划;外倾型个体渴望获得奖赏和鼓励,易兴奋,依赖周围环境,善于跟人交往。
神经质型—稳定型轴线:神经质型的人,情绪更容易激动并会经常地受到焦虑、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困扰;稳定型的人则相反,情绪波动少,在受到干扰时能够很快恢复正常的情绪状态。
神经质型的人,表现为冷漠、冲动、攻击性强,经常以自我为中心。
“了解自己的人格,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多项研究表明,不同形式的焦虑症中,焦虑症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中有1/4可能患有焦虑症(临床工作中经常看到母女一起到精神科看病的情况)。焦虑型人格特质有部分遗传因素。
焦虑型人格的人对风险会持续关注:戒备着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掌握状况,即便是风险极低的状况(不太可能发生或不太严重的事件),通常是日常生活中的风险,如担心子女放学回家过马路会被汽车撞倒。一旦患者意识到这个问题,便会反复担心这件事是否会真的发生,即便孩子安全到家,依然会担心明天是否会发生,不厌其烦,甚至让子女也深受其苦。
一些父母在这一点上更是“严谨”,将这种“防微杜渐”掺杂在教育当中。小时候只要你一哭,父母就会讲“再哭,小心坏人把你抓走”,每天都会在你出门前千叮万嘱路上注意安全。对我们正常人来说,这种关怀的文化让我们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然而对于焦虑型的人来说,就真是噩梦一样,因为他会相信,也许坏人真的会偷走自己的孩子,在他的眼中,世界充满了危险,随时可能有灾难发生。
然而,焦虑型的人格并不一定就会患焦虑障碍。相反,在生活、工作中,这类人因其人格的特点在做事时会尽职尽责,具有预估风险的能力,也能成为优秀严谨的员工或靠谱的父母,尽管有时候他们会因此筋疲力尽。
这类人害怕“不确定性”的风险,一旦事情超出自己能力的掌控范围,或者没有足够安全的环境让他保持镇定,他就容易患上焦虑症。
让我们回到案例中老周的病情。作为主管医生,我了解到老周是一个内向而胆小的人,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在流水线上作业,需要在工作中反复检查产品,害怕出现错误;生活中,老周的女儿刚刚出嫁,他也会时不时担心女儿。于是在压力积累下,有焦虑型人格基础的老周患上了焦虑障碍,具体则表现为惊恐障碍。
文化因素:社会文化有时会要求你压抑自己的情绪
儒家文化的传统往往要求我们做一个不愠不怒的谦谦君子。当内心出现问题时,我们多会进行自我反思,同时也注意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情绪,而是选择将情绪压下。
文字往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比如我们汉字中的“焦”,这个字的上半部分在象形文字中表示的是一种羽毛还未丰满的小鸟,下半部分的四个点表示“火”的意思。整个字会让我们产生一种联想:稚嫩的小鸟正在忍受火焰的炙烤。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焦虑状态的表现。
而我们在焦虑时坐立不安的状态不就像一只被炙烤的小鸟吗?我们在这样的状态下,便产生了“虽然我有情绪但是我不能表现出来”的错误信念,从而进一步压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