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纪律与自由
由于孩子独立的个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再加上他们也是社会中的一员,行为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必须以自由为基础,以此来帮助他们摆脱限制和束缚。
自由本身是灵活的,纪律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也必须是灵活的。观察教学法是在孩子自由的状态下进行的,这条重要原则对于那些奉行一般教学法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一个孩子如何在自由的班级里遵守纪律呢?当然,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纪律的概念同大家普遍认为的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在自由基础上建立的纪律,那么纪律本身也离不开灵活。我并不认同只有当一个人像哑巴一样沉默不语或是像瘫痪病人一样一动不动才是守纪律。这样的人只能说是失去了自我,并不是遵守纪律。
如果老师想让孩子终身受益,并让他们的自制能力不断完善,那么就要具备引导孩子遵循纪律的特殊技能。一旦孩子们从坐着一动不动发展到能走动,那他们就不再是为学校学习,而是为自己学习。他们将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变得很有能力,在社会或团队活动中谈吐自如、举止得体。学校环境只是塑造孩子性格的一部分区域,这样的区域还可以延伸至社会环境。
当然,孩子的自由不应该侵犯集体的利益。也就是说,在行为方式上,孩子应该达到能被人们普遍认可的程度。因此,我们必须时刻留意观察,看孩子是否表现出冲撞或激怒他人的行为,以及粗鲁或不礼貌的行为。至于孩子的其他行为,不管是什么样的,也不管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老师要做到的重要一点是不要制止,并且进行密切的观察。接受过科学训练的老师,不仅要具备足够的能力,还要有意愿去观察孩子的这些行为。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老师的角色是被动的观察者,老师不能主动地对孩子施加影响力。老师的这种被动性,伴随着一种对孩子心理的强烈的好奇心。同时,老师也必须尊重观察到的一切,必须理解和遵守观察者的立场。
人类在幼年时期表现出来的个性十分宝贵,如同早晨初升的太阳和含苞待放的花朵。我们必须尊重孩子初次展现的个性。这一原则肯定适用于那些在学校首次展现出自己心理的孩子。令人恐惧的是,我们可能会扼制孩子刚开始表现出来的某些积极自发的行为,并且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也许扼杀了孩子的精神生命。任何教育行为,如果它是有效的,那么就必须能帮助个体充分发展。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就必须避免抑制孩子的自发行为以及任意强加给孩子的做法。对于没有接受过科学观察训练的老师,为了让他们适应这种新的教育方法,需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训练与实践练习。尤其是对于那些习惯于普通学校旧式教育方法的老师,更加有必要接受这样的训练。在学校训练老师的经历,更加让我看到新旧两种教育方法之间的巨大差异。即便是一个极其聪慧、理解了新教育原则的老师也会觉察到,把它付诸实践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他们不明白自己要从事的新工作将是被动的,就像天文学家只能坐在望远镜前观察地球在太空中快速运动,但什么也不能做一样。为了研究和探索孩子内心的秘密或指导他们的活动,我们必须在不加任何干扰的条件下观察和了解他们。在我看来,这样的观点或许很难被人理解,也很难付诸实践。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老师的职责就是约束孩子的行为。只有经过训练,老师才能完全学会如何成为学校的自由活动者。当老师初到儿童之家的时候,她做不到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秩序并安静下来。这种情况会让老师很为难,她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断地告诉老师,开始的时候班级很混乱是必然的。然而,老师还是会手足无措。因此,我们不得不要求老师只观察孩子,而不需要做其他的任何事。但老师请求说,如果是这样的话,她还不如辞职,因为她觉得一名老师不应该是这样的。
从旧学校来的这个老师会觉得很空虚,有时会向旁人求证自己是否适合这样的新工作。事实上,如果不经过科学的训练与准备,老师总会感到困窘、无助。不过,如果老师拥有丰富的实验心理学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那么她就能快速地适应这个工作,进而创造自己职业生涯的奇迹。慢慢地,老师会明白,孩子的哪些行为应当被制止,哪些行为应当被观察,而这才是她的责任所在。
《我的百万富翁叔叔》是作家诺塔利的现代习俗批判小说。在这本书里,诺塔利记述了一个极具说服力、代表旧式教育方法的案例。叔叔小时候十分调皮,把整个小镇闹得天翻地覆。后来,叔叔被送到了一所学校,那里的人们都叫他“福福”。在这所学校里,叔叔第一次经历了自己想做善事的心路历程。那一天,叔叔看到了美丽的小姑娘福费塔,发现她非常饿却没有吃午饭,他的内心第一次掀起了波澜。书里面是这样写的:
“他向四周看了看,又看了看福费塔,然后抓住自己的小午饭篮子站了起来,把篮子放在了福费塔的怀里,什么话也没有说。
“接着,他跑开了。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低下头,突然大声地哭了起来。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哭。
“他以前从没看到过这样满含泪水的、伤心的眼睛,他感觉很惭愧,因为自己竟然在一个如此饥饿的人面前吃东西。
“他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内心的这种想法,也不知道怎么开口让福费塔接受自己的午饭篮子,更不知道怎么合理解释自己给她午饭的行为,他只有将自己的想法深深地放在心里。
“小姑娘福费塔非常困惑,飞快地跑向他,然后温柔地将他遮住脸的双臂挪开。
“小姑娘轻声地说:‘别哭,福福。’她的语气中带着一种恳求的意味,就好像在和自己喜欢的布娃娃说话一样。她的脸上充满了友爱,目光也十分专注,一举一动都很温柔。
“紧接着,小姑娘亲了一下他的脸颊。我的叔叔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他伸开双臂抱住小姑娘,没有说什么,只是流下了眼泪,他也亲了一下小姑娘的脸颊。之后,他用力地吸了一口气,然后擦干脸上的泪痕,笑了起来。
“这时,从院子的另一端传来了一阵刺耳的响声。
“‘你们两个人在做什么?快,快点进教室!’
“说话的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监护人。她的这个行为十分鲁莽,就像简单粗暴地处理两个孩子打架一样,扼制了叛逆者内心的第一次波动。
“所有人都必须遵守规则回教室。”
最初的时候,儿童之家的老师就和上文中的老师一样,没有观察和识别孩子行为的性质,总是不自觉地要求孩子“不许动”。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有一次,一个小女孩召集了一群小伙伴们到自己的身边,她站在伙伴们的中间,一边说着什么,一边做着各种手势。老师们看到这个情景后立即跑了过去,抓住小女孩的手臂,并且告诫她不要这样做。其实我观察了这个小女孩,她当时只是在扮演一个老师或母亲的角色,教孩子们做早祷,教他们祈祷和画十字架。
还有一个例子:有个孩子常常做一些无视纪律的调皮行为,于是大家都认为他十分叛逆。有一天,这个孩子小心翼翼地搬动桌子时被老师看到了,老师立刻要求他站在那里别动,因为即使他非常小心,也弄出了很大的噪声。实际上,这个孩子搬动桌子是想好好表现一番,这一本该值得尊重的行为被老师制止了。不过从那天之后,这个孩子真的发生了变化,不管是搬动东西还是在桌子上摆放东西,他都像别的孩子一样安静地去做,没有再制造噪声。
这样的事情经常在儿童之家里出现,比如当老师准备把使用完的教具放回盒子里,有的孩子就会走过去拿起教具,然后模仿老师的动作。而老师看到孩子这样做之后产生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赶紧让他返回座位,这时老师会说:“不要动!回到你的座位上。”然而事实上,这个孩子模仿老师的动作只是在表达自己想成为像老师一样有益的人。本来这是一次教会孩子将东西有序摆放的好时机,却被老师浪费掉了。
一天,一群孩子围在一起,他们中间放着一盆水,一些玩具漂浮在水面上。他们有说有笑地玩闹着。这时,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独自一人站在一旁。很明显,他对这群围成圆圈的孩子以及玩具很好奇。我产生了兴趣,站在不远处观察那个小男孩。只见他先是靠近那群孩子,尝试挤进那个圆圈里去,然而失败了,因为他不够强壮。接着,那个小男孩站在那里,观察了一下四周。当时我非常希望能有一台照相机把小男孩的表情和他接下来的一连串动作拍下来。小男孩看到了一把小椅子,于是他似乎冒出了一种想法,想把椅子放在这群孩子的后面,然后自己爬到椅子上去。小男孩的脸上露出了兴奋的表情,他向椅子走了过去。但就在这个时候,老师做出了一个非常残酷的行为——他将小男孩抱了起来,然后越过其他孩子,让小男孩看到了围在中间的水盆,并说:“来,可怜的孩子,看吧。”
显然,小男孩看到了水盆里的玩具,但他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看到的,自然也无法体会到自己战胜困难的喜悦。其实看到玩具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他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做的努力是开发他内心智慧的开始。在这个例子里,孩子的自我教育被老师打断了,并且没有任何弥补的可能。这个小男孩原本想成为一个征服者,但一双手臂阻止了他,他没有任何能力反抗。我注意到,孩子脸上急切、高兴和满怀期待的表情渐渐消失了,留下的只有那种知道别人会提供帮助的傻傻的表情。
有些老师不喜欢我的观察方法,开始放任孩子的行为,允许他们为所欲为。我会看到有的孩子把脚放在桌子上,有的孩子不停地用手抠鼻子,有的孩子甚至会冲撞别的小伙伴,脸上还露出了暴力的表情。对于孩子们的这些行为,没有任何老师出面制止。后来,我不得不干预,详细地告诉老师孩子们的哪些行为应当绝对制止、哪些行为应当逐渐制止,以及哪些行为是孩子坚决不能做的。只有老师明白了这些事情并采取正确的方法,才能帮助孩子逐渐分辨出哪些是好、哪些是坏。
一旦这样维持纪律的方法被采用了,就必须坚持下去。对于老师来说,最开始的日子是最难坚持的。为了让孩子遵守纪律,他们接受的第一个教育就是学会分辨好与坏。而老师的职责就是观察孩子有没有将好与坏的概念弄混淆,因为这些概念在以前旧学校的纪律里常常被混为一谈。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要建立的是积极的、有效的、有益的纪律,而不是僵化的、被动的、顺从的纪律。
当孩子们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时,他们会安静地、自发地做一些有益的、充满智慧的活动,而不会出现任何粗鲁的行为。我认为,这样的孩子才是真正遵守纪律的孩子。
在传统学校里,老师会给每个孩子分配一个空间,叮嘱他们一排排坐好,让整个教室安安静静的,和集会一样秩序井然。这是集体教育的开始,我们需要达到这样很有秩序的效果,比如当参加音乐会或听讲座时,必须保持安静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但我们知道,这样的状态即便是成年人,想完全做到也不容易。
个性化纪律建立了之后,我们将安排孩子保持秩序,在自己喜欢的座位上坐好。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保持秩序是一件好事,会让人愉悦。经过反复的练习之后,孩子就能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这不是强迫他们接受的结果,而是教育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不是强迫他们遵守集体主义原则。当明白了道理后,孩子就不再不管不顾地站起来、大声地说话或胡乱坐着了。而且,如果他们再出现站起来或大声说话等行为,那就是因为他们想这样做。换句话说,他们是自发地离开安静且有秩序的状态,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这是可以理解的。当他们知道这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后,就会记住,还学会了分辨好与坏。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将学会遵守秩序。实际上,他们已经学会了自我反省。等到孩子真的懂得保持秩序之后,我们就会看到他们的行为从无序变得自发且有序。
经过训练之后,孩子有可能产生选择自我行为的倾向。一开始,人们常会将这种倾向与不自觉且无序的行为弄混。但要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孩子将能清楚地展现出个性,获得真正的自由与独立。
有的孩子会安静地坐着,看起来无精打采,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有的孩子不愿意在座位上坐着,而是四处走动,还会与别的孩子吵架或是将木块和玩具丢得到处都是。再到后来,有一些孩子会出现明显具有判断性的行为,比如把一把椅子搬到一个特定的地方,然后坐了下来,或者从别的地方搬来一些桌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布置它们。
由于孩子独立的个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再加上他们也是社会中的一员,行为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必须以自由为基础,以此来帮助他们摆脱限制和束缚。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训练,帮助他们减少限制个性发展的社会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