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动词学习中常见的错误

一、误用韩国语的动词代替汉语的动词

(一)误用“理解”代替“了解”

误:

① *这首诗能帮助我理解中国历史不好的一面。

② *孩子不理解爷爷以后的计划,觉得很奇怪。

③ *世界上所有的事都从理解自己开始。

④ *为了理解中国文化,我来了中国。

正:

⑤ 这首诗能帮助我了解中国历史不好的一面。

⑥ 孩子不了解爷爷以后的计划,觉得很奇怪。

⑦ 世界上所有的事都从了解自己开始。

⑧ 为了了解中国文化,我来了中国。

汉语的“理解”表示懂,“了解”表示知道得很清楚,例①—④都表示知道得很清楚,但却用了“理解”,因此句子不成立。“理解”应改为“了解”。

韩国语中,“理解”和“了解”都是“이해하다”(理解하다),比如“加深理解”和“加深了解”韩国语都是“더 깊이 이해하다”。正因为这样,韩国学生很容易用“理解”代替“了解”。

“理解”和“了解”的区别:

1. 理解

“理解”表示懂。例如:

① 你们没有理解我的意思。

② 这个问题很难,孩子理解不了。

2. 了解

(1)“了解”表示知道得很清楚。例如:

① 来中国以前,我对中国一点儿都不了解

② 他是我朋友,我非常他。

(2)“了解”表示打听、调查。例如:

① 公司想在那个地方投资,你去了解一下那儿的情况。

② 校长到学生宿舍了解情况去了。

(二)误用“收到”代替“得到”

误:

① *我们收到一个好结果。

② *它的种子收到营养后,就开始生长了。

③ *考试谁都希望收到好成绩。

④ *这次比赛,我们收到了冠军。

正:

⑤ 我们得到一个好结果。

⑥ 它的种子得到营养后,就开始生长了。

⑦ 考试谁都希望得到好成绩。

⑧ 这次比赛,我们得到了冠军。

“收到”表示从某人那里得到某种东西,“得到”表示事物为自己所有或获得。例①—④都不表示从某人那里得到某种东西,却用了“收到”,因此句子不成立。“收到”应改为“得到”。

“收到”和“得到”韩国语都可译为“받다”。“得到一个好结果”的韩国语为“좋은 결과를 받다”;“收到礼物”的韩国语为“선물을 받다”。正因为如此,所以韩国学生经常混淆“收到”和“得到”,误用“收到”代替“得到”。

“收到”和“得到”的区别:

1. 收到

“收到”表示从某人那里得到某种东西,一般为具体的东西。例如:

① 我收到妈妈的信了,你呢?

② 家里给我寄的圣诞礼物了。

③ 刚才我收到一条老师的短信,说明天有听写。

2. 得到

“得到”表示事物为自己所有或获得,多是抽象事物。例如:

① 我从来没有希望从你那里得到表扬。

② 五年前我得到一次去中国学习汉语的机会,但是我放弃了。

(三)误用“访问”代替“参观”

误:

① *下星期,我去中国访问

② *我访问过清华大学。

③ *爸爸下决心趁儿子放假,带着儿子访问农村。

④ *当我们访问他上过的小学时,他很高兴。

正:

⑤ 下星期,我去中国参观

⑥ 我参观过清华大学。

⑦ 爸爸下决心趁儿子放假,带着儿子参观农村。

⑧ 当我们参观他上过的小学时,他很高兴。

“访问”表示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例①—④虽然有探望的意思,但并不包含跟他人谈话的意思,但却用了“访问”,因此句子不成立,“访问”应改为“参观”。

韩国学生出现这种错误,是因为母语的负迁移。韩国语的汉字词“방문”(访问)有汉语“参观”的用法,如“해외 동포 귀국 방문”(海外同胞回国参观)。韩国学生受汉字的影响,容易用“访问”代替“参观”。

“访问”和“参观”的区别:

1. 访问

“访问”表示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常常是因受到他人或政府机构的邀请。例如:

① 应中国国家主席的邀请,美国总统明天来中国访问

② 我校校长下周三去美国访问

③ 两年前,我曾经访问过那个演员。

2. 参观

“参观”表示亲自去某一地方进行考察。例如:

① 两年前我就参观过故宫。

② 我们都去那儿过。

(四)误用“游行”代替“旅游”

误:

① *季先生看了一个游行节目。

② *他准备游行物品。

③ *今年暑假我还没有游行计划。

④ *中国很大,值得游行的地方非常多。

正:

⑤ 季先生看了一个旅游节目。

⑥ 他准备旅游物品。

⑦ 今年暑假我还没有旅游计划。

⑧ 中国很大,值得旅游的地方非常多。

“游行”可以表示到处漫游,行踪不定,但限于用在熟语“游行四方”中,且不能做定语。例①—④的“游行”都做定语,因此句子不成立。“游行”应改为“旅游”。

“旅游”的韩国语是“여행”,发音为“iou haeng”,与汉语“游行”的发音非常接近。受此影响,韩国学生易误用“游行”代替“旅游”。

“游行”和“旅游”的区别:6

1. 游行

(1)表示到处漫游,行踪不定,但限于在极少的熟语中使用。例如:

① 这些年他游行四方,根本就没回过家。

(2)表示为庆祝、纪念或示威而到街上结队而行。例如:

① 在中国,游行必须得到政府批准。

② 为庆祝国庆,长安街上将举行大型游行活动。

2. 旅游

表示旅行游览。例如:

① 我喜欢旅游

② 我们家每年都来中国旅游

③ 春天是旅游的最好时候。

(五)误用“吹风”代替“刮风”

误:

① *不会得太大。

② *非常大的的话,我们就不去了。

③ *冬天这儿

④ *外边又吹风又下雨。

正:

不会得太大。

非常大的的话,我们就不去了。

⑦ 冬天这儿

⑧ 外边又刮风又下雨。

汉语的“风”通常与动词“刮”搭配,说“刮风”。例①—④的“风”与“吹”搭配,句子不成立。“吹”应改为“刮”。

“刮风”韩国语为“바람이 불다”,直译成汉语就是“吹风”。正因为如此,韩国学生容易用“吹风”代替“刮风”。

二、误用“可以”代替“会”

误:

① *从山上摔下来的话,他死。

② *在山路上开车的人可以不小心撞到我。

③ *如果小李不小心掉进水里,有谁可以救小李呢?

④ *现在没有公共汽车,不可以回来了。

正:

⑤ 从山上摔下来的话,他死。

⑥ 在山路上开车的人不小心撞到我。

⑦ 如果小李不小心掉进水里,有谁救小李呢?

⑧ 现在没有公共汽车,不回来了。

“会”可表示未来的可能性,“可以”没有这个意思。例①—④表示的都是推测,是一种可能性,但却用了“可以”,所以句子不成立。“可以”应改为“会”。

韩国语表示将来可能发生时使用的是“—(으)ㄹ 수 있다”,可译为汉语的“可以”“会”“能”。正因为如此,韩国学生容易将这三者混淆(参见本节三、四),经常用“可以”代替“会”。

“可以”和“会”的区别:

1.“可以”表示主观上或客观上具有某种能力,但“会”表示学习后具有某种能力。例如:

① 他可以一夜不睡觉。

② 来中国以前,我不说汉语。

2.“可以”表示准许,用于疑问句和肯定句。例如:

① A:我能进来吗?

B:可以

② 现在大家可以去吃饭了。

3.“会”表示善于做某事,侧重做得好。例如:

① 哥哥真说,妈妈听了哥哥的话气立刻就消了。

② 她吃、穿、玩儿。

4.“会”表示有可能。例如:

① 天气预报说明天还下雪。

② 别等了,他不来了。

三、误用“会”代替“能”

误:

① *他有自信心,认为自己一定写出好歌曲,也一定会成功。

② *我复习好了,我考90分。

③ *通过网络不管什么样的知识都查到、学到。

④ *我觉得这首诗表现我们留学生的心情。

正:

⑤ 他有自信心,认为自己一定写出好歌曲,也一定会成功。

⑥ 我复习好了,我考90分。

⑦ 通过网络不管什么样的知识都查到、学到。

⑧ 我觉得这首诗表现我们留学生的心情。

“能”表示具有某种能力;“会”也表示有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学习以后获得的。例①、例②都表示有能力,但这种能力不是学习以后获得的,却用了“会”,因此句子不成立。“会”应改为“能”。

“能”还可以表示具备某种客观条件,“会”则不能。例③、例④都表示具备某种客观条件,但却用了“会”,因此句子不成立。“会”应改为“能”。

韩国语中“会”和“能”都用“—(으)ㄹ 수 있다”来表示,也就是说韩国语中“会”“能”不分,所以韩国学生“会”和“能”经常难以分辨,常用“会”代替“能”。

“会”和“能”的区别:7

1. 会(参见链接12)

2. 能

(1)表示具有某种能力。例如:

① 我学好汉语。

② 他喝一瓶啤酒。

(2)表示具备某种客观条件。例如:

① 这些活下午五点以前干完。

② 这个房间住三个人。

(3)表示准许,用于疑问句和否定句。例如:

① A:我出去一下吗?

B:不

② A:明天我有事,请假吗?

B:不

(4)表示善于做某事,侧重量很大。例如:

① 哥哥真喝,已经喝了十瓶啤酒。

② 你真睡,十一点了还不起床。

(5)表示具备某种用途。例如:

① 芹菜的叶子吃。

② 橘子皮做菜。

四、误用“能”代替“会”

误:

① *我没学过羽毛球,我不打羽毛球。

② *去年刚到的时候一句汉语也不说,但现在可以说简单的汉语了。

③ *我有两年在公司工作的经验,还讲英语,所以我去应聘。

④ *他学了一年汉语,但是不写汉字。

正:

⑤ 我没学过羽毛球,我不打羽毛球。

⑥ 去年刚到的时候一句汉语也不说,但现在可以说简单的汉语了。

⑦ 我有两年在公司工作的经验,还讲英语,所以我去应聘。

⑧ 他学了一年汉语,但是不写汉字。

“能”表示有能力;“会”也表示有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学习以后获得的。例①—④都表示有能力,而且这种能力是学习以后获得的,但却用了“能”,因此句子不成立。“能”应改为“会”。

韩国语中“会”和“能”都用“—(으)ㄹ 수 있다”来表示,即韩国语中“会”“能”不分,所以韩国学生“会”和“能”经常分辨不清楚,常用“能”代替“会”。

五、误用“以为”代替“认为”

误:

① *古时候,在日本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傻老头,为什么大家都以为他是傻子呢?

② *他以为花郎道是新罗的。

③ *老师以为这次我写的不错。

④ *我们班的同学都以为她很漂亮。

正:

⑤ 古时候,在日本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傻老头,为什么大家都认为他是傻子呢?

⑥ 他认为花郎道是新罗的。

⑦ 老师认为这次我写的不错。

⑧ 我们班的同学都认为她很漂亮。

“以为”“认为”都表示提出某种看法或做出某种判断,但“以为”提出的看法或做出的判断都是错误的。例①的“傻老头”并非错误的看法或判断,但却用了“以为”,因此句子不成立,“以为”应改为“认为”。例②的“花郎道”创立于新罗时代,是正确的结论,句中却用了“以为”,所以不成立,“以为”应改为“认为”。例③的“我写的不错”是老师的看法,并不是错误判断,句中却用了“以为”,所以不成立,“以为”应改为“认为”。例④的“她很漂亮”是“我们班的同学”的看法,并不是错误判断,句中却用了“以为”,所以不成立,“以为”应改为“认为”。

“以为”和“认为”的韩国语都是“생각하다”,如“人们都以为他是傻瓜”和“人们都认为他是傻瓜”的韩国语都是“사람들은 그는 바보라고 생각한다”。“老师以为这次我写的不错”和“老师认为这次我写的不错”的韩国语都是“선생님은 이번에는 내가 잘 쓴다고 생각한다”。受此影响,韩国学生常用“以为”代替“认为”。

六、误用“感觉”代替“觉得”

误:

① *我们感觉屋里摆设很雅致。

② *他感觉没有自信,没有力气。

③ *中国是我实现梦想的国家,所以我感觉特别有趣。

④ *开始学汉语,大家都感觉汉语难。

正:

⑤ 我们觉得屋里摆设很雅致。

⑥ 他觉得没有自信,没有力气。

⑦ 中国是我实现梦想的国家,所以我觉得特别有趣。

⑧ 开始学汉语,大家都觉得汉语难。

“觉得”可以表示提出某种看法或做出某种判断,“感觉”则表示身体的感受,例①—④都表示看法或判断,而非身体的感受,却用了“感觉”,因此句子不成立。“感觉”应改为“觉得”。

韩国语中,表达看法和身体感受都用“느끼다”。汉语中表达看法的“觉得没有自信”“觉得特别有趣”译成韩国语分别是“자신감이 없다고 느끼다”“특히 재미있다고 느끼다”;汉语中表达身体感受的“感觉痛”译成韩国语是“통증을 느끼다”。正因为如此,韩国学生容易混淆“感觉”和“觉得”,经常用“感觉”代替“觉得”。

“感觉”和“觉得”的区别:

1.“感觉”“觉得”都可以表示身体的感受。例如:

① A:今天感觉怎么样?

B:感觉 / 觉得好多了。

② 游完泳以后,我感觉 / 觉得有点儿累。

2.“觉得”表示提出某种看法或做出某种判断,“感觉”不行。例如:

① 我觉得你这么做不太好。

② 在做决定以前,我觉得最好和父母商量一下。

3.“感觉”和“觉得”都可以是动词;但“感觉”也可以是名词。例如:

① 吃辣椒以后,你的舌头有什么感觉

② 我的脚都站麻了,没有了。

七、助动词“不得”位置错误

误:

① *这件事不得怨他。

② *那个人不得小看。

③ *那儿很危险,去。

④ *这个东西有毒,吃。

正:

⑤ 这件事怨他。

⑥ 那个人小看不得

⑦ 那儿很危险,去不得

⑧ 这个东西有毒,吃不得

助动词“不得”在命令句中表示禁止时,谓语一般为四字格式。例①—④都不是命令句,且谓语都不是四字格式,但却用了“不得”,因此句子不成立。“不得”应放在“怨”“小看”“去”和“吃”的后面,表示不应该。

汉语中有“不得 + 动词”和“动词 + 不得”两种结构,前者表示禁止,后者表示不应该,意思相近。受汉语的影响,韩国学生有时误将表示不应该的“不得”放在动词前。

八、离合词重叠式错误

误:

① *爸爸和儿子在公园散步散步

② *我每天都去外边跑步跑步

③ *周末我经常去游泳游泳

④ *我喜欢跳舞跳舞

正:

⑤ 爸爸和儿子在公园散步

⑥ 我每天都去外边跑步

⑦ 周末我经常去游泳

⑧ 我喜欢跳舞

汉语离合词的重叠式是AAB式,即离合词的第一个语素重叠。“散步”“跑步”“游泳”“跳舞”都是离合词,但例①—④重叠式却误用了ABAB式,因此句子不成立。“散步散步”应改为“散散步”,“跑步跑步”应改为“跑跑步”,“游泳游泳”应改为“游游泳”,“跳舞跳舞”应改为“跳跳舞”。

汉语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式一般是ABAB式,如“学习学习”“休息休息”。受此影响,韩国学生误以为离合词的重叠式也是ABAB式。

合词:

汉语有很多离合词,像“见面、睡觉、洗澡、毕业、生气、聊天、游泳、滑冰、结婚、离婚、担心、道歉、招手、发火”等,它们可以作为一个词使用。例如:

① 我们什么时候见面

② 孩子想睡觉

③ 咱们去吧。

有时候,前后成分之间也可以插入“了”“过”“着”,以及数量补语、数量定语等。例如:

① 我们老师非常好,从来没有

② 他过一次婚,你不知道吗?

③ 她生气了,你给她吧。

注意

离合词后面不能出现动态助词“过”“着”,也不能出现数量成 分和宾语。例如:

误:

① *他离婚

② *孩子们正在滑冰

③ *昨天晚上我睡了觉五个小时

④ *我想见面李老师

正:

⑤ 他离婚。

⑥ 孩子们正在滑冰。

⑦ 昨天晚上我睡了五个小时觉。

⑧ 我想跟李老师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