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晓风和畅法阴阳,华枝春满送安康
认识晓华兄是个很奇妙的因缘。大约两年前,我们在一个新华社朋友发起的“健康大业”微信群里相遇,因为经常做健康方面的互动,所以就互相加了好友。聊到后来才惊喜地发现,晓华兄竟然是我爱人的同门大师兄!我爱人读研的时候就听说过他,但一直未曾谋面。反而是我这个地理界的门外汉,却因为健康的缘由跟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认识之初,晓华兄就给我发了他的著作——《会爱自己才健康》的初版图片和内容简介,我看了以后非常佩服,也觉得很有缘分。他到南京出差之时,我们见了几次面。一个锃光瓦亮的大脑门,有点儿像江苏卫视的某个著名主持人。晓华兄是个和蔼可亲、幽默风趣的人,没有一点儿京城学者的架子。不过当时因为有其他朋友在场,所以也没好意思向他讨一本大作拜读。后来又因忙于诊务,也没空到书店去购买他的作品。
上个月的某个中午,门诊结束后,我突然发现晓华兄早上发来的信息:“武郎中您好,鄙人的健康感悟,在原作的基础上,补充了不少的内容,近期拟出修订升级版,能否请您给写个再版序言?说说您从专业医生的视角,如何看待我这个普通病患关于生命之中健康、快乐与幸福的感悟?”
我有点儿受宠若惊,咱只是个民间小医生,不是名校教授也不是大牌专家,从来没给别人写过序。盛情难却之下,硬着头皮,答应试试。于是,每天出门诊回来,详细拜读晓华兄最新书稿的电子版,边学习,边沉思,感触颇深,获益良多。
晓华兄的大作,内容非常丰富,涉及面非常广博,实事求是地讲,在健康素养的知识储备和健康实践的身体力行上,他已经走在了许多人的前面,甚至超过了某些专业人士。我想,这大概与他成长环境和人生阅历的升华蜕变有关,与他思想意识的深邃洞察有关,与他本身从事的工作性质有关,也与他的勤奋好学和优秀的科研能力有关。以上这些密不可分千丝万缕的联系,最终凝结成入木三分的生命领悟,浓缩成千锤百炼的人生精华。
这几年来,晓华兄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孜孜不倦地向身边的朋友传播健康理念。他经常自掏腰包,做一些公益活动,如向洪灾地区捐款,邀请著名医学专家到他的单位为大家讲解职业保健知识,等等。这本书里,他不但写出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还纠正了普通人的许多关于健康理念的错误认识,教他们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念。从身心灵高度统一、高度和谐的角度,详细阐述、论证了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怎样爱自己、爱健康、爱生活、爱生命。
修订本里,晓华兄增添了一些最新的感悟和最新的资料,包括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读起来不仅新鲜而且“接地气”,还能学到许多“干货”。全书朴实无华,娓娓道来,正所谓“文如其人”。晓华兄曾在安徽、陕西、江苏及北京等地求学、工作和生活,他呈现给我们的,其实是深厚的徽州文化与黄土文化、金陵文化及京城文化的有机结合。
一个多月来,我基本上一字不漏地读了好几遍,通过反复的学习、领悟,终于学有所得,下面略略总结我的心得体会:
一、爱人先爱己
作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我每天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患者,以前觉得个人能力有限,只要尽最大努力,完成本职工作,看好每一位患者就尽心尽力了。因为临床繁忙的工作,很少到外面去做科普。后来,门诊上的一个特殊患者的经历,让我彻底改变了想法。
两年前,一个年仅36岁的朋友,硕士研究生学历,曾是某地区的公务员,刚被提拔为部门领导,过完春节去单位报到后的第二天,却再也没能来上班,因为她身体疼了一年多,直到疼得实在忍无可忍,才去医院检查,发现已经是乳腺癌晚期,一年半后撒手人寰,孩子还不到10岁。
这件事让我很震惊,身边很多人,包括一些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他/她们的健康素养或者说“健商”非常有限,某些甚至为零。对医生来讲,很多病可能只是常识,但对其他非专业人士来讲,却一无所知。所以,很多人真的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意识和无知。
本书之所以取名《生命由自己把握》,就是始终围绕生命之中的“身心灵”问题,按照科研上“是什么”“为什么”“怎样”“怎么样”的逻辑思路,详细阐述了“生命究竟由谁把握”“生命怎样才能由自己把握”“生命怎样才会由自己把握”等论题,得出了“生命之中的健康、快乐与幸福,可以由自己去把握”的结论。这些不只是理论的推演,而是来自晓华兄亲历的病痛以及自我救赎的实践,实属难能可贵。不仅广大健康爱好者可以对照他来学习,增强自己的健康意识与能力,而且,他以病患的视角对疾病的感悟与自我救赎的实践,完全也可以成为专业医生加深对患者认识的绝好案例与样板,这对和谐医患关系定有所裨益。
人体是个复杂的能量系统,这个系统的复杂性也就是世界卫生组织所说的“生物—社会—心理”的医学模式。无论是谁,都会生病,医生生病的时候,也很脆弱,也很无助,无论是谁,都需要掌握和了解如何爱自己。
二、上工治未病
2016年9月起,我应邀到金陵老年大学开班授课,主讲《黄帝内经养生智慧》。《黄帝内经》里面主要的养生思想,有经络养生、四季养生、饮食养生、情志养生……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具体来讲,包括: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恬淡虚无,等等,如此才能“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几年我越来越认识到,单纯局限于门诊上的工作是非常有限的,即使再努力,也都是事后诸葛,亡羊补牢,况且很多时候,医生只能是“修修补补”,无济于事。“预防胜于治疗”,这样的观点永远不会过时。这就是我们老祖宗提倡的“上工治未病”,一定要在没有生病之前,预防调摄,注重养生。否则“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这本著作里,以上的方方面面都兼顾了,而且基于他的实践检验,可以具体操作。如“把握自己生命的十二把钥匙”“素食为主怎么吃”“打造完美便便的十一个窍门”“过敏自我调理的十条上策”“掌握几招简单实用的保健方法”等等,可以说非常周到,他的爱心与体贴全部跃然纸上。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以及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我国的慢性病患者越来越多。2016年是大健康年,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了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重申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纲要》中体现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理念,要求从健康促进的源头入手,强调个人健康责任,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引导群众形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的习惯。
本书着力提倡的理念可谓与此不谋而合。
三、泛爱而亲仁
综上所述,晓华兄基于其亲历病痛和收获身心回归喜悦的真实经历所呈现出来的这本著作,从病患的视角切入,亲历病痛,通过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的调整与改变,感悟生命,文字简单朴实,娓娓道来,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更易引起广大健康爱好者的共鸣,这是一本融合国学、医学、地理、营养、心理等方面的作品,是积淀深厚的徽州文化,在新时代的一次平淡又华丽的绽放,注定影响深远,承担起健康传播的重要角色。泰戈尔说过,“你将看到我的疤痕,知道我曾经受伤,也曾经痊愈”,晓华兄勇于层层解剖自己,把自己亲历的病痛及其自我救赎的过程一幕幕清晰地展现出来,我想,许多读者很容易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更以他为镜子,照到自己在健康与生命等方面的种种不足。晓华兄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发自肺腑的真诚与满满的自信,值得为之点赞。
《佛说孛经》中说“友有四品”:“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晓华兄是一位如山、如地的朋友,他学识渊博、德行兼备,有很多内在的宝藏可以挖掘,和他在一起,能让我们受益,能为我们担当许多,丰富我们的生命内涵。
最后,摘录卓别林的部分诗词,与晓华兄及诸位关心健康事业的同道共勉:
……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开始远离一切不健康的东西。
不论是饮食和人物,还是事情和环境,
我远离一切让我远离本真的东西。
从前我把这叫作“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
但今天我明白了,这是“自爱”。
……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明白,我的思虑让我变得贫乏和病态,
但当我唤起了心灵的力量,
理智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伙伴,
这种组合我称之为,“心的智慧”。
我们无须再害怕自己和他人的分歧、矛盾和问题,
因为即使星星有时也会碰在一起,
形成新的世界,
今天我明白,这就是“生命”。
爱自己,爱健康,爱生命,爱众生,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
是为序。
武建设
2016年12月12日
(武建设,医学博士,南京武郎中工作室创始人,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