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西地区扶持政策效应研究
- 王艳
- 4021字
- 2022-07-27 17:05:00
2.3 简要评述
综上所述,关于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及其政策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对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的研究大多是从实际效果进行考察评估,对政策实施后的问题与改进措施的研究比较深入和丰富,这对改善扶持政策、增强政策实施成效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的研究大部分都局限于实践操作层面的研究分析,研究的视角也几乎统一地聚焦在政策及实施层面,从理论层面进行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对政策实施产生的问题缺乏具有理论深度的分析与探讨,使得改进措施过于片面、视野狭隘、建设性差。基于此,建立理论分析框架,运用理论框架对如何进一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进一步完善人口较少民族扶持发展政策进行理论研究与提升,正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
(1)龙远蔚.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导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2)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3)赵学先.莽林中的崛起——景颇族发展探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
(4)赵嘉文,马戎.民族发展与社会变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格桑顿珠,纳麒.2003—2004云南民族地区发展报告——云南蓝皮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6)何群.土著民族与小民族生存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7)《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研究丛书》编委会.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查报告[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8)刘兴全.北方人口较少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9)朱玉福.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意义[J].广西民族研究,2007(1):6-11.
(10)朱玉福.人口较少民族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研究[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2-64.
(11)张立辉.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0):41-44.
(12)李志平.景颇族山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7):45-46.
(13)徐乾坤,李永勤,马翡玉.浅析加快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独龙族经济的发展[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4):37-54.
(14)李晓斌,杨晓兰.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调适——以德昂族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0(5):91-98.
(15)崔亚虹.发展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黑龙江省赫哲族经济发展现状、目标与思路[J].满族研究,2008(1):11-16.
(16)王铁志.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结构性差异——以德昂族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06(1):24-34.
(17)起建凌,李永勤,李永前,等.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优势分析——以云南省阿昌族地区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2):32-36.
(18)侯丹,起建凌,金憬.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以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8):60-64.
(19)李澜.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京族经济发展模式为例[J].学术论坛,2007(5):91-96.
(20)刘璐琳,舒驰.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路径分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07(6):51-56.
(21)朱玉福.人口较少民族特色经济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08(2):139-145.
(22)朱玉福.人口较少民族特色经济初探——以西藏门巴、珞巴族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08(2):69-74.
(23)刘苏荣,孙丽萍.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以云南省贡山县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11):136-138,168.
(24)马秀萍.人口较少民族与特色经济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09(4):62-65.
(25)李岚.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中制度的功能[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2):62-66.
(26)李岚.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变迁[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68-71.
(27)李岚.当代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创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242-244.
(28)马丽雅.基于非正式制度的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研究——以撒拉族经济为例[J].前沿,2014(7):116-118.
(29)青觉,严庆.论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思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1-17.
(30)韩斌.人口较少民族自我发展能力现状与提升路径[J].学术探索,2014(3):45-48.
(31)杜琼.云南人口较少民族自我发展能力提升问题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5):155-158.
(32)黄娟.从现实生存到文化生存——试论人口较少民族现代化问题的研究范式[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12-16.
(33)李晶.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道路探析——以鄂温克民族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07(1):37-39.
(34)王立.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问题论析[J].前沿,2013(13):172-174.
(35)李学华.政府在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4):113-115.
(36)李岚.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与西方区域经济理论[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4(1):78-83.
(37)耿新,李俊杰.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赫哲族、仫佬族、塔塔尔族和阿昌族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0):131-135.
(38)喻国华.我国人口较少民族民营经济发展初探[J].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06(2):38-42.
(39)普永生.当代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40)王德强,王峰.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转型研究:特征、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9):1-11.
(41)吴海鹰,马夫.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贫困与扶贫开发[J].云南社会科学,2005(1):80-85,123.
(42)方明.人口较少民族的扶贫与发展——以布朗族(莽人)为个案[J].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12(1):106-111.
(43)刘苏荣.云南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主要致贫原因分析[J].黑龙江史志,2012(19):49-50,54.
(44)韩彦东.人口较少民族贫困原因及扶贫开发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5(6):55-62.
(45)麻三山,余玲.浅析新时期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扶贫开发对策[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26-30.
(46)韩斌.云南省扶贫开发模式的实践及完善[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1):110-112,23.
(47)刘文光.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反贫困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云南边境地区人口较少民族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12(1):64-69.
(48)荼洪旺.发展中的贫困问题研究——基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案例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04-110.
(49)朱玉福,伍淑花.中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政策及其实践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1(3):22-28.
(50)朱玉福.中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实践程度评价及思考[J].广西民族研究,2011(4):18-27.
(51)朱玉福.中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成就、经验及对策[J].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12(5):37-45.
(52)李晓斌,杨晓兰.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实践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以云南德昂族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12-16.
(53)魏后凯,成艾华,张冬梅.中央扶持民族地区发展政策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03-110.
(54)潘红祥.统筹发展: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工作的核心理念: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调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41-145.
(55)赵新国,刘洁婷.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实施效果调查——以云南景洪市基诺山乡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12(2):38-42.
(56)刘苏荣.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在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基于对我国4个人口较少民族自治县的调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49-52.
(57)张银花,阿娜尔.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持续及完善——内蒙古自治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实践成效调研[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9-21,24.
(58)闫沙庆,隋宪忠,张利国.内蒙古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13(6):37-42.
(59)何晓清.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政策导向研究——以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鄂伦春族为例[J].新西部,2011(9):22-23.
(60)蔡红燕.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政策扶持实效中出现的新问题——以云南省保山市布朗族、阿昌族与德昂族为例[J].保山学院学报,2012(1):80-89.
(61)李若青.云南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实践启示[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3):85-88.
(62)李若青.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及其经济因素[J].经济问题探索,2008(11):179-183.
(63)何志鹏.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61-66.
(64)何志鹏,孟凡生.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与管理机制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3(2):35-38.
(65)李晶.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4):68-72.
(66)韩彦东.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政策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67)石亚洲.论民族政策制定专家参与制度的完善——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2-16.
(68)高志英,闵红云.20世纪50年代以来独龙族调查研究回顾与前瞻[J].思想战线,2004(3):131-136.
(69)刘苏荣.扶持人口较少民族专项项目评析——基于对云南省兰坪县的调查[J].贵州民族研究,2014(2):126-130.
(70)沈素平,杨栋会.贫困山区中蜂扶持项目研究——以云南怒江独龙江乡独龙族中蜂饲养扶持项目为例[J].中国蜂业中旬刊(学术)2013(3):69-72.
(71)FIRTH R.Primitive conomics of the New Zealand Maori.new edition[M].Oxon.UK:Routledge,2011.
(72)ROBINSON C,BAMBLETT L.The impact of Australia's indigenou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olicy[EB/OL].http://www.ncver.edu.au/publications/190.html,2013-11-12.
(73)AUSTRALIAN GOVERMENT.Evaluation of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Employment Projects(CDEP)Program[EB/OL].http://www.anao.gov.au/~/media/Uploads/Documents/evaluation of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employment projects_(cdep)program.pdf,2014-02-11.
(74)DR.NICHOLAS BIDDLE.Socioeconomic outcomes[EB/OL].http://caepr.anu.edu.au/sites/default/files/cck_indigenous_outcomes/2013/10/2011CensusPaper13-Socioeconomic%200utcomes.pdf,2013-06-18.
(75)ALTMAN 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articipation for Remote Indigenous Communities:Best Practice,Evident Barriers,and Innovative Solutions in the Hybrid Economy[EB/OL].http://caepr.anu.edu.au/site 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topical/altman mcatsia.pdf,2013-06-18.
(76)WILLIAMS D.Crown policy affecting Maori knowledge systems and cultural practices[J].Waitangi Tribunal Publication,2001.
(77)KAWHARU M.Local Maori development and government policies[J].Social Policy Journal of New Zealand.2001(16).
(78)RINGOLD D.Accounting for diversity:policy design and Maori development in New Zealand.[R/OL].Conference Paper,http://www.fulbright.org.nz/voices/axford/ringol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