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西地区扶持政策效应研究
- 王艳
- 1616字
- 2022-07-27 17:05:00
2.2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一般将人口较少的民族称为土著民族,所以国外文献对土著民族发展问题的研究类似于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的研究,因而,这类研究对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雷蒙·弗斯(R. Firth)是英国著名社会人类学家,也是经济人类学的开山鼻祖之一。1929年雷蒙·弗斯的著作《新西兰毛利人的原始经济》出版,成为经典的经济人类学著作。他首次在著作中把人类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从毛利人的内部等级结构、交换与分配机制、土地分配与使用制度以及社会文化心理特征方面,系统考察了毛利民族面对外来经济与原生经济形态冲突时的经济社会发展。(71)
克里斯·罗宾逊(Chris Robinson)、莱昂内尔·巴姆(Lionel Bamblett)合著的《澳大利亚土著教育与培训政策的影响》主要对AEP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其中的21项目标进行了介绍与具体分析,同时具体研究了AEP政策的实施对土著居民教育状况的影响与作用。(72)
澳大利亚官方政府于2009年发布的《CDEP方案评估报告》,从CDEP方案的参与者、CDEP方案与社区、主流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三个方面,评估了2004—2008年CDEP方案在边远土著地区的实施成效。该报告重点分析了CDEP方案存在的问题:方案的参与者本身欠缺就业能力、土著传统文化的不利影响、社区硬件环境的制约、土著在劳动力市场缺乏就业机会等。(73)
尼古拉斯·比德尔博士(Dr.Nicholas Biddle)首先构建了衡量土著居民的社会经济指标,主要包括收入与财富、就业、教育、健康等。然后,主要从地理和人口的角度,对土著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同时,对2006—2011年不同区域的土著居民以及土著社会与非土著社会的社会经济结果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形成了鲜明的观点:土著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居住的地理区位相关,居住偏远地区的土著居民与其他土著居民相比,社会经济地位始终处于劣势;土著社会与非土著社会的社会经济发展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74)
乔恩·安特曼(Jon Altman)的文章《偏远土著社区的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参与:实践、问题、解决策略》以他于1979—2003年25年间对土著社区的亲身观察和工作经历为基础,以偏远土著社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土著社区经济与主流经济的关系,认为政府的发展政策要以土著社区当地的经济社会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开发适合土著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路径,推进土著社区传统产业向主流的现代产业转型与提升,而不是不顾当地的特殊情况,完全抛弃传统产业。接着提出建议,一方面,政府应该协调指导偏远土著社区实现传统产业与主流经济的融合,同时又要鼓励与扶持社区开发与发展优势产业,如农副产品、旅游业等;另一方面,政府还应对限制土著社区发展的约束条件进行改善,如对土著居民进行语言教育,因为当地土著语言已成为土著社区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75)
David Williams主要讨论官方政策对毛利人的知识体系和文化习俗的影响,重点考察了关于毛利人的健康与教育的官方政策,因为这两种政策对毛利人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政府政策的焦点集中在民族整合上,毛利人的语言与文化知识体系方面下降十分明显。作者认为,毛利人的文化习俗无论是被禁止还是被破坏,它们都是毛利人社会的重要特征。政府应该实施保护性的、多元化的政策,更容易获得成功。(76)
Merata Kawharu主要关注毛利人发展政策中民族身份特征与历史的相关性,研究了以部落为基础的毛利人的社会经济发展,认为要使毛利人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重点在于找准“差距”,这些差距是以历史为基础的,如教育、医疗、住房、公平性和就业方面的差距可以通过跨文化的方式测量。历史和特征是部落发展政策的基本特性,为了缩小差距,重要的是在分析、政策和实践中找到清晰的关系。(77)
Dena Ringold指出,对多样性的理解对政策制定来说至关重要。毛利人的语言呈现出相当大的多样性与异质性。每一部落的毛利人都有他们自己特殊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特征。在政策设计与服务提供这一层面,新西兰寻求调整政策的程度是使政策成为通用的、主流化的、适用于整个社会的,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他们应该把特定的人群作为目标。这就需要政策来应对毛利人所面对的日益多元化的情况。(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