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研究
- 任文
- 1395字
- 2022-08-09 17:17:57
1.3 研究的重点、创新与不足
1.3.1 研究重点
在充分收集大量的、较为翔实的经济统计数据基础上,重点对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经济发展方式特点以及西部区情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得到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较为全面、真实的总体评价和认识。
通过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证分析,研究和制定符合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的财政政策及措施。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以及西部民族地区的区情,对西部民族地区的自然地理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和市场发育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力争提出针对性较强的财政政策。
在制定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视角提出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宏观经济稳定发展、新型工业化、新能源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发展、民族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以及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财政政策。
1.3.2 主要创新点
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以及西部民族地区特殊区情,对西部民族地区的企业效益、产业状况、行业发展、资源要素禀赋、市场结构、区位条件、环境状况、工业化发展程度等进行实证分析,形成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及其方式转变特殊性的总体认识。
研究和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规模、发展速度、地区就业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基础设施状况、新能源产业、新兴工业化、企业竞争力、人力资本构成、投融资规模等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为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制定提供了基础。
本书提出了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及措施。主要包括宏观视角下促进经济总量规模提升、经济结构调整、行业发展、生产力布局的财政政策;中观视角下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城镇化、新能源发展、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微观视角下促进资本积累、消费结构优化、人力资本存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以及地区金融市场发展的财政政策。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本书提出了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类型、体系、财政政策分段选择等观点。
1.3.3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由于知识结构、专业基础、研究视野等限制,本书提出的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政支出总量政策、财政支出结构政策、产业促进政策、资源配置效率政策、重点领域和行业发展促进政策,在政策质量、实效以及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方面还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第二,国外关于政府支持欠发达地区开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现阶段该方面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相对较少;国内关于欠发达地区开发的政府支持理论主要集中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其中较为成熟和影响力较大的理论主要包括梯度发展理论、增长极理论和非均衡发展理论等,现阶段理论创新较少,主要研究成果则集中体现在西部地区大开发政策措施和建议提出方面。因此,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重点对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论进行创新和改进,对相关政策措施等继续加以深入研究。
第三,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方面需要完善财政政策和措施,优化财政政策工具组合;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通过二者的有机组合实现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干预和有效调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组合是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形式,其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不容忽视。由于时间和水平的限制,本书缺乏对西部民族地区货币政策、行业促进政策、中小企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的有效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