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
- 王辉耀 苗绿
- 1615字
- 2022-07-15 11:40:34
站在十字路口的全球化
2020年开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实时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4月18日,全球累计确诊超过5亿人,累计死亡超过622万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
疫情冲击下,各国工厂停工、餐厅歇业、航班停飞、客轮停运……全球经济仿佛自动按下了暂停键,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出现断裂,餐饮、旅游等众多行业遭受惨重冲击。受此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4.3%,创下了1929年全球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2021年1月13日,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线上研讨会,邀请世界银行公平增长、金融与制度代理副行长兼预测局局长阿伊汗·高斯博士,世界银行中国、韩国和蒙古局局长马丁·芮泽博士在线解读《全球经济展望》。阿伊汗·高斯博士预计,2021年世界经济恢复缓慢,面临多重风险,新兴市场、发展中经济体和低收入国家经济会下滑……长期经济增长更不理想,经济增长可能经历比预期更严重的衰退。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这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危机,本应团结一致的国际社会却不堪一击。许多国家以邻为壑,争相关闭边界,甚至扣押别国途经本国的医疗物资。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更是指责世界卫生组织防疫不力,宣布退出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令本就动荡不安的世界充满不确定性。美国著名外交学者亨利·基辛格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将永久改变世界秩序》,明确表达了他对新冠肺炎影响的忧虑。许多美英知名媒体也纷纷撰文表达对全球化前景的担忧,如美国彭博社发文称《新冠肺炎可能会终结全球化》,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则以“全球化,再见”作为封面标题……一时间,各种关于后疫情时代全球化发展的悲观言论甚嚣尘上。2022年俄乌危机爆发再次加深了西方对全球化终结及世界转型的判断。继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提出“全球化的终结?”之问后,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集团的首席执行官芬克在2022年度股东信中表示,俄乌冲突将重塑全球供应链、推高全球通胀,持续了30多年的全球化将宣告终结。《纽约时报》也撰文认为,“全球化已经结束,一场全球文化战争正在打响”。
回顾历史,自全球化开始以来,人们一步步打破地理藩篱,重塑全球格局,通过打通全球市场,连接各国生产、贸易体系,促成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财富。20世纪80年代,随着联邦德国、日本、“亚洲四小龙”等新的经济势力的崛起,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进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壮大,相对苏东阵营的计划经济制度,西方阵营奉行的市场主导的经济体制逐渐显示出优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同、借鉴,甚至全盘引进市场经济模式,货物全球化在这种共识下重获新生。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个平行市场”被彻底打破,给统一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与此同时,集装箱标准化,运输、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国际分工继续深化,为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提供了有效的硬性支撑,全球化加速发展,达到了空前繁荣时期。
可以说,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是全球化发展的黄金期。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发生后,一切再未回到从前的轨道。尤其是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及英国脱欧两大“黑天鹅”事件,让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变得前所未有的悲观,全球化前途未卜。此外,ISIS(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兴起、欧洲频发的恐怖袭击、难民危机的挑战、欧洲选举中右翼政党引人注目的表现、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接连退约“退群”、日本执政联盟以多数优势在修改宪法这一议题上获胜、法国“黄马甲运动”、美国挑起的与各国之间的贸易战、乌克兰危机……一股股全球化的逆流正多方汇聚,愈演愈烈,肆无忌惮地撕扯着全球化的外衣。那些全球化“光辉岁月”里未被重视的伤疤,正被一层一层揭开。
曾带给世界高歌猛进、繁荣发展的全球化为什么会出现动能衰竭,甚至逆转趋势?全球化的病灶到底在哪里,又缘何遭到人们的强烈不满和抵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