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自我测评
我们眼中的世界并非其本来面目,
而是掺杂了个人色彩。
——阿奈丝·宁
小测试:
1.为什么外向的人有语音信箱?
2.为什么内向的人有语音信箱?
答案:
1.为了从不错过来电。
2.为了从不接听来电。
有人认为,观察行为能推断出动机,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日常生活中,人的相同行为可能出于不同的动机,所以要注意,眼之所见并非行为的全部。从行为推断动机,常常夹杂着观察者的偏见,而行为背后的原因才反映着真正意图。
推断别人?你搞错了。
推断别人是浪费时间,方向就不对。为自己负责吧,推测他人既天真又不现实。
案例笔记
你喜欢独自进餐吗
我曾主持过一场为期5天提供住宿的高管研讨会。会上,我解释说许多内向的人更喜欢独自吃早餐,而不是与其他参会者边吃边聊。性格外向的罗伯特提出质疑:“今早大卫就过来和我一起吃的早餐呀!那这又是为什么呢?”前一天下午,我们了解到大卫属于内向型性格,于是我请大卫做个解释。大卫笑着说:“我是硬着头皮上的——希望没冒犯你,罗伯特。我真的不想和任何人一起坐,但是我告诉自己‘我是来交朋友的’,所以我劝说自己去和你一起坐。”大卫如此坦诚,大家哄然大笑。
“那么,”我接着问道,“外向的人看到前一天见过的同学,就会直接坐过去,为什么?”所有外向者都举起手来,不过不重要,有两三个还没等点名就回答了:“我们喜欢交流,谁想自己一个人吃饭呀?! ”
尽管大卫努力去认识其他高管,但可能不会每天早晨进行这种交流。正好来个小测试:内向的人刚寻觅到一个早餐角落坐下,暗自窃喜可以安静就餐时,最害怕听到的四个字是什么?
答案:一起吃吧!
心理弹性
我们都知道,想要身体保持柔韧,前提是必须肌肉有弹性。为了保持和打造身体的柔韧性,必须坚持不懈。心智敏锐度即应变能力,也必须持续开发。拥有这一天赋,就能随机应变。
恰巧,神经学家朋友(总是雪中送炭)将这种现象命名为:心理弹性。心理弹性指在不同情况下灵活应变的能力。心理弹性可以习得,可以开发。如一些创新型思维活动就能培养心理弹性。
只要能够拓展思维,例如创造性解决问题、玩字谜游戏等,就有助于发展健康的弹性思维。弹性能使大脑保持年轻状态,时刻准备好快速有活力地应对挑战。
另外,研究认为,拓宽对性格各个层面的认识,能够巩固心理弹性。求同存异者,更容易接受他人。记住一个准则:
不要拿自己的内在与他人的外在相比。
依据自己的内在状态,去批评他人的外在行为,常导致负面评价。譬如,我想工作不受打扰,而你想分割任务、反复讨论,这就会产生冲突。这只是冰山一角,因为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工作方式。
某次研讨会上,一个外向的与会者自我描述时说:“我从不说谎,心直口快,想啥说啥。”换句话说,她认为诚实就是心直口快。
“内向的人不太会这样,”我问道,“难道说内向的人不够诚实?”
她琢磨起来。
下次开会时,她说她想通了,诚实与心直口快并无关系,并由此转变了观念。她之前认为内向的人慢条斯理,现在她尊重他们需要时间再三考虑。
你也试试。想想你有哪些推断,可能你在无意中对其他不同性格的人存在偏见。
注意!弹性思维方式是成功“展示个性”的核心之道,第五章会重点阐述(和黄金规则拜拜吧)。
性格测评
以下每一点有两条描述,总分3分,请根据自身情况打分。例如,感觉自己像A不像B,打A=3分,B=0分;有点像A但更像B,打A=1分,B=2分。请基于真实感受打分,不要根据所谓的“正确”打分哦!
现在开始统计分数吧。
评估记分卡
33—36分:强烈偏向
28—32分:明显偏向
23—27分:适度偏向
19—22分:微弱偏向
你得多少分?结果没有好坏,多少分都不算挂科。
偏向程度
首先要明确几点。我们都认同不止有两类人——内向者和外向者,但并非所有内向者完全一样或者所有外向者完全一样。虽然内外向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个体整体性格的构成要素不计其数。而且,偏向程度指个体与内外向典型特征的认同度。
上述个性测评,28分及以上可以说板上钉钉属于“明显外向性格或内向性格”,即体现出该性格分类下许多特征。
23—27分则是适度偏向该性格特征。
19—22分(无论哪一类)都可称为中向性格。虽然这个分数既偏内向也偏外向,但区别微乎其微,可以第二天再测试下,看看结果如何。
18分则是完全处于中间,内外向都不指向,是典型的中向性格。这是常有的事,不必焦虑。每个人都蕴藏着内向和外向两种性格特征,只是在这两种特征范围内认同度多少有别。中向性格的人既体现内向性格的某些特征,也体现外向性格的某些特征。
当然,大家注定都是一分为二的,一半接近内向,一半接近外向,而贴近中间的则有个新名词,即“中性”。
潜在的反应
测试后一般有三种反应:
第一种:我就是这样!
第二种:分数不高不低,没问题吧?
第三种:就知道没用。
无论你是哪种反应,少安毋躁,我将一一解答:
第一种:分数与自我预期或自我认知一致时的典型反应。通常为性格偏向明显的人。分数越高,性格偏向越明显,越能体现该性格的社会特征。
第二种:偏向较弱的人通常处于内外向两者中间,容易对分数忧心忡忡,担心自己“是否摇摆不定、较为弱势”。事实截然相反,得分中间的人对于理解两种性格不费吹灰之力。当然,其他人通过习得也能了解不同性格,只是对于中向性格者来说这简直易如反掌。当然,能否轻易认识到不同性格特征也受其他因素影响,例如自我意识强弱、秉性熟悉程度、对其他人的关注度等。
第三种:有时结果与自我形象相冲突,测试者难免会质疑评估的可靠性。测试者可能认为“感觉我很外向呀,怎么结果说是内向!”如果你也如此,别着急,先想想打分时是基于内心还是考虑了压力下的反应?是否告诉自己必要时要努力灵活处世?是否是根据内心渴望的性格打分的?是否内外偏向微乎其微?另外,对内外向两种特征认识不正确也会导致困惑。
如果感到茫然不解,就重新评估,想想自己内心的偏向,而非社会习得或期望。牢记内心最自然的反应,避免受到梦想中自我的干扰。
注意:极端情况
强烈内向者与稍微内向者相比,会展现出更多的内向特质,外向者也是同样的道理。差别明显的案例,更容易阐明内外向的区别,因此本书会重点介绍性格偏向最明显的个体。
即使最终得分相同的人,也千差万别。无数要素造就了独一无二的你。每个人的路径不尽相同。这本指南旨在透过性格这一面加强人际关系建设。
性格偏向得分越高,对例子的共鸣越强烈。只有微弱偏向的读者,对书中的例子会有不同程度的认同感。“强烈”和“微弱”指的是主导性格认同度的高低,与性格强势、信念坚定等毫无关系。
量子纠缠与互联
物理界专家们曾发现了一种异常神奇的现象,爱因斯坦将其命名为“幽灵作用”。这种现象与社交也有关系哦!
粒子间相互作用后再彼此分开,就会出现量子纠缠现象。粒子间互相连接后,一旦其中一个“纠缠”粒子产生作用,其他所有粒子就会同步作用,即使分开数百里,相互影响也依然会存在。粒子间将永远保持连接。这就是量子纠缠与互联。
这一科学发现与人际交往中的互联概念密切相关。人类也是粒子集合体,人际关系自然会产生纠缠现象。例如两个同事本是泛泛之交,突然发现了一个互联点,两人的关系可能就会发生非常微妙且永久性的转变。
人际交往成功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建立互联点。探索发现共同点,更容易认可和展开有意义的互联。
我多次发现,互联能产生深远意义。有些小组乍看毫无共同点,但往往互动交流得很好。有时有些小组关系已然破碎,但通过构建和促进相互交流、创造发现之前隐匿的连接,就能产生巨大变化。一旦建立互联,转变观念,关系就会改善。越深入交往,关系越融洽。
拉近人际关系是个良好的开始。培养几段有意义的关系,而不是广发朋友卡,更能出现切实效果。处理关系可是内向者的拿手好戏,不是时时刻刻,也不是谁都联系,但他们天生容易吸引朋友并擅长与其建立长久关系。只要态度合适,发挥优势,稍加努力,就能成为社交高手。发挥性格优势吧,你一定得心应手。
接下来我们要把那些浅薄的偏见打个粉碎,咱们下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