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对话:练就直击人心的关键对话力
- 金莉娜
- 22字
- 2022-06-23 15:34:16
第三节 处在当下、全然聆听,关注眼前人、眼前事
处在当下,放下你的准备才能连接上对方
你知道吗?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大地超过了说话速度,说话的速度大概是大脑思考速度的1/4。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听到一句话的时候,大脑其实可以想到四句话,所以大脑有足够的空闲在聆听的时候开个小差,想想其他事情。
根据人们听的状态,聆听可以分为五种境界,具体如下。
图1-1 聆听的五种境界
(1)忽视地听:就是你讲你的,但我不听,左耳进右耳出,根本都不往脑子里装。
(2)假装地听:看上去好像很认真地在听,眼睛也一直盯着对方,还会时不时地点头进行肯定,但实际上没听进去多少。
(3)选择地听:只听自己想听的东西,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一概拒绝。
(4)留意地听:这种听算是比较高级的一种,听者不光能听到讲话者所说的话,还能理解其话语背后的深意。
(5)全然地听:这是最高级的听,也是我们学习高效对话所提倡的聆听法则,是在一种无我的状态下,集中精神去聆听讲话者的话语内容,身临其境,双方一起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绝大多数人的聆听现况都处于前三种,而一个人如果长期在对话中,对方在那里说,你却坐在对面大脑跑火车,那聆听的状态就会越来越弱,也很难达到沟通的效果。
学员对话
小溪:最近有一个词叫报复性旅游,这让我想到我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叫报复性地休息,或者是报复性地、放纵地休息。我常常会陷入这样一种状态,一放假就一整天一整天地看片子,看完以后又会觉得很没意义,又挺后悔的,总在这样的循环里,我想看看这背后有什么。
大明:所以小溪很需要放松,那怎么让自己的这个放松更有意义,能让自己更安心,这是小溪很渴望的,是吗?
小溪:是的。
大明:你很渴望有一个清晰,怎么让自己更安心地放松,那我们来连接一下这个清晰,也许不一定就在如何去放松这个事情上,小溪一定有这种清晰的状态,如果连接到了自己那个清晰的状态的时候,可以给我一个回应。
小溪:我不太明白这个清晰是指什么。
大明:就是清楚怎么能够让自己比较放松。
小溪:我还是比较想看一下,我的这个状态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心态。因为我一直陷于这种状态当中,身心处于一种很矛盾、自责、纠结的状态里。
……
对话结束后,小溪反馈说,她不清楚为什么大明会在对话里提到好几个“清晰”,这个词有些莫名其妙,她当时并没有提到这个词呀。
我问大明,当时是发生了什么,会几次提到“清晰”?
大明说,前一天看到今天要和小溪对话,就把一个月前课上的录音翻出来听了两遍。特意留意了那场对话中给小溪带来启发的几个问题,以及重点的关键词“清晰”,都记住并背了下来。在和小溪对话的过程中,就把这些都拿出来了,但是发现不但没有创造突破性的进展,反而还阻断了和小溪之间的连接。
当我们和一个人对话,对话是发生在当下,一来一回之间的,如果我们的大脑已经跳跃到一个月前了,想的都是那一场的好问题,而对方在当下说什么,就不能够全然地聆听了,那怎么能跟对方连接得上?
要想连接上对方,唯有处在当下,用心聆听。
教练示范
娜娜:小溪,我很好奇,休息就休息吧,是什么让你非要报复式地休息、放松?
小溪:对,有时候工作太累,过度透支身体,往那儿一坐十个小时,一动不动的,都没有去休息片刻,到了休息日,就有一种想要去补偿自己的冲动。
娜娜:一连工作十个小时不休息,这会让你感到很累,于是会有一种想要补偿的心理。这种补偿会带来什么?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小溪:对,我发现这种补偿带我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真正需要的是,在工作中能关照到自己的身体,并不是工作起来连一点间隙都没有,还是会有一些碎片化的时间可以去活动一下身体。说到这儿,我发现自己有一个很深的模式,我必须要很用力地工作,我才能做得好,哇,这个限制好可怕啊。
小溪最后说终于看到了自己为什么总是原地画圈的原因,和这个背后的模式相遇了,因而很开心很满足。
金庸年轻时写小说,在序言里的第一句话就是:“小说是写给人看的,小说的内容是人。”
对话也是如此,话是说给人听的,我们要关注的也是人。而生命在时间的河中总在不断地向前推进,即便是同一个人、同一个话题,我们上星期和他探讨过一次,今天再次和他探讨时,话题的内容也不可能和上一次一模一样,时间在前进、在发展,人在变化,我们又怎能在船上画一条线去刻舟求剑呢?
那天大明还提出了一个困惑,那我们还要不要去做准备,要不要去记那些好问题了?
我想分三点来回答这个问题。
1.在复习中复盘好问题的语境。无论是课上的练习,还是生活中与人对话,我都建议大家有“倒带”的习惯,去回听录音或是把刚才的对话“反刍”一下。我们常说后知后觉,当我们处在当下的时候,有些问题看不明;事后复盘,我们是处在放松的状态下去聆听,就能听到很多对话时遗漏的要点,就会对示范的问题,为什么会这么问更加清晰明白。若是在工作生活中,我们身边有这样善听善问的人,也请留意这个人每次的讲话、提问。
2.做准备是很必要的一件事。我们每次上场前为什么会紧张,有一个原因是感觉自己准备得不够充分,做一些准备会感觉更坦然、更淡定。但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准备的目的是增加对这个人的了解,而不是记住所谓的好问题,然后把它变成对话的条框。
3.上场时保持空杯心态,全然聆听在当下。每一次对话,当我们上场了,就是一次全新的开始,这时我们需要放下之前的准备,以空杯的心态来“盛水”,想想看如果我们的“杯子”装满了上次的内容,那我们哪里还有空间盛放对方当下讲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