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智化商业创新:企业数字化的核心逻辑与实践指南
-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编著
- 3042字
- 2022-05-13 11:15:17
平台跃迁:从ERP到BIP
从信息化到数智化
在“数智化(数字化、智能化)”变为热点之前,基于业务流程再造与优化的“信息化”在企业中已经开展多年,简单讲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把优化后的业务流程进行固化、自动化,并提供业务决策支持,例如传统的ERP(企业资源计划)、CRM(用户关系管理)、SRM(供应商关系管理)等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与实施都是如此。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用户服务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
然而,数智化并不等同于信息化。相比更加聚焦企业内部管理,注重推动业务流程再造与优化,以降本增效为核心目标的“信息化”,“数智化”更聚焦于数智化商业创新(例如,管理与组织变革、产品与业务创新等),以驱动企业构建更强的竞争优势,取得更高的经营绩效,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对于驱动企业运营模式的转变与商业模式的创新而言则更有力。基于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数智化与信息化的差异。信息化与数智化的差异如图2-4所示。
图2-4 信息化与数智化的差异
企业数智化不是一个具体的IT信息化项目
数智化关乎企业经营战略与商业模式,企业采用数字技术不仅为了提升经济效益,而且还要实现业务转型并创造新的商业机会。
真功夫集团是国内知名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2016年11月启动“中央厨房补给舰”项目。这一项目旨在将真功夫集团升级为“中式快餐产业供应链平台”,即借助数字技术打造“中央厨房”,基于涵盖原料精选、过程监控、成品检测、三温储运、可追溯体系5个环节在内的食品安全体系,为数以百万计的中小餐饮企业提供原料、加工、配送等专业化服务,进一步实施中式快餐孵化器战略。这是真功夫集团借助数字技术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创新孵化数智化商业模式,构建社会化产业新生态,进行传统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全新探索与实践。
企业成功实现数智化转型的关键在于营造新的、独特的用户体验,打造智能化、数字化的产品或服务,重塑企业的商业模式或运营模式,这是一项需要企业倾尽全力的事业,是技术驱动业务变革、业务融合技术创新的长期过程,是一项需要循序渐进的持续性变革,需要企业高层充分参与,需要从战略、业务、文化、组织、人才等多维度着手开展。
企业数智化转型不只关乎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
早在五六年前,数字化作为创新的概念被IT厂商提出,其目的在于从营销层面突出其自身的技术实力,彼时数字化最大的魅力体现在对新兴信息与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的深度解读与对领先技术研发成果的呈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数字化被视为技术先进的代名词。
然而最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迅猛发展与快速普及,以及在此三大技术的基础上催生进化的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逐渐走向应用。这些技术以一种“侵入性”的态势改变着这个时代的商业模式。数字化频繁地与智能化,以及行业应用进行关联,与之匹配的数智化商业模式也同时出现,让更多的商业场景成为可能。例如产品、服务、货币的数智化,交易的平台化,金融的泛在化以及支付结算/票据/合约电子化等都已成为现实。
企业数智化转型不是部门级职能
明确企业数智化的战略目标及内涵,理清数字技术与数智化转型之间的关联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更清晰的结论:企业数智化转型不仅是信息化部门职能的升级。企业一旦启动数智化转型计划,就要全面投入,重新审视市场竞争环境,重新思考数智化未来的行业格局,找到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优势,明确未来的产业竞争地位,进而制订符合企业实际的数智化战略,从营销、管理、产品及服务等方面着手行动,逐步实施。
作为企业首席信息官,首先要将数智化视为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技术;但同时也需要像首席营销官一样,将数智化视为提高用户参与度、改善用户体验的关键答案;像首席运营官一样,将数智化视为重构运营流程、提升经营效益的关键手段;像首席执行官一样,将数智化视为重塑商业模式、重构企业核心优势的关键策略。
数智化并非终结于项目实施交付
企业数智化转型旅程是革命性的。数智化转型由多个渐进式阶段组成,正在发生且仍需要时间,没有企业能够一蹴而就。数智化并不是完成一项技术实施或达成战略性的发展计划,它是一个将所有正确的数智化创新整合到一起,连续消除传统技术,探索新技术并正确投资发展型技术以保持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连续统一体。
正在经历数智化颠覆的金融行业,从纸质现金和支票系统转变成智能转账、移动支付这种无处不在的数智化体验,这个过程经历了十几年的不断演进;正在经历数智化重塑的制造行业,人工正在被机器人逐步替代,规模化生产正在被个性化定制、柔性制造逐步取代,单工厂制造模式正在被多组织网络协同制造模式逐步替代,传统制造模式正在被服务型制造模式颠覆,这个过程也已然经历了近十年的持续演进。
企业数智化转型是从管理运营、产品服务、组织人才等多维度不断突破重塑的过程,是一个“从数智化评估到数智化行动,到数智化再评估、数智化再行动”不断往复、循序渐进的商业进化过程。
从ERP到BIP
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以ERP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系统是重要的技术支撑。ERP集信息技术与管理思想于一身,其不仅是一个软件,还是一套管理工具。2000年以来,我国企业信息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这个阶段以ERP套装软件应用为主,旨在加强信息资源利用,集成和整合信息流、价值流、业务流,支持企业管控模式,全面提升企业决策能力。
2015年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应用部署的速度越来越快,IT基础资源的利用效率越来越高,企业软件架构转向云原生、微服务等全新架构。
Gartner(高德纳)公司提出:“ERP套件正在被解构为联邦式、松耦合模式的企业业务能力,所有功能通过云服务方式提供。”我们将进入全新的商业创新时代,从ERP到BIP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ERP到BIP进化如图2-5所示。
图2-5 从ERP到BIP进化
作为不同阶段的IT支撑系统,ERP与BIP有本质的差异。ERP是流程驱动,侧重于企业内部资源计划和经营管理,关注功能和过程,旨在通过流程优化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而BIP是数据驱动,关注赋能企业业务能力,关注用户体验,旨在通过数智化商业创新,重构企业的发展力与竞争优势。就价值形态而言,ERP强调业务支撑以及集团管控,而BIP则更强调在线业务运营,管控与赋能并举。就协同范围而言,ERP关注企业内部协同以及产业链间的有限协同,而BIP则延展了协同范围,从企业内部延展到企业外部,从传统的价值链延展到价值网络,从有限产业协同延展到社会化商业协同。就IT的灵活性而言,ERP技术架构的局限性导致弹性有限,难以支撑灵活的业务创新,而BIP则基于高弹性、可扩展的云原生架构,可分可合的微服务模式可以快速响应业务变化,支撑企业快速创新。就生态模式而言,ERP仅局限于有限生态合作,限制了生态共创的潜力,而BIP则强调生态共生、共赢、共创,提倡融合多类型服务提供商,形成服务生态共同服务企业商业创新。同时与ERP相比,BIP在计算方式、业务逻辑、智能化、实时化、数据化、IT架构、产品形态、应用方式、价格模式等维度上都有较大的先进性。BIP与ERP的差异点分析如图2-6所示。
图2-6 BIP与ERP的差异点分析
BIP是利用新一代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变革的综合平台。BIP结合了技术和商业的公共特性与关键服务,将其融为一体并服务于企业,从而成为全球企业服务领域的新商业模式和新产品形态。从ERP到BIP,不只是企业创新的需要,也是企业服务产业实现体系化范式升级,企业和IT厂商向产业生态转型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