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强大了,孩子才优秀系列(套装共5册)
- (韩)金恩熙等
- 13字
- 2022-05-16 16:45:42
第二章: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
塑造孩子的心灵 01:不要催促孩子,尝试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不要哭了,好好说话”——这句话为什么会伤害到孩子?
如果你仔细留意,就会发现有很多这样的妈妈,她们让哭闹的孩子坐下来,对孩子说:“不要哭了,好好说话。你不说话,我怎么知道你怎么想。”看着噘着嘴巴一句话都不说的孩子,妈妈很费解。每当听到这句话时,我总是不免为孩子担心,甚至想抱抱孩子安慰一下。请问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如何能说出话来呢?
很多妈妈既不想批评孩子,也不想指责孩子,只是好奇孩子到底有什么问题。其实妈妈们的追问并非出于恶意,但是有时候从孩子的立场上看,孩子们可能会觉得十分委屈。在妈妈催促孩子的过程中,孩子可能因为这种氛围而内心受到伤害。
为了加深印象,我再稍微夸张地解释一下,这句话会在两个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第一,孩子可能会对妈妈感到失望和产生距离感,最终导致亲子关系疏远;第二,孩子感到忧郁、自责、不安,这些负面情绪也会对他们造成伤害。
为什么让孩子好好说话是错误的?我们可以在依恋关系形成的过程中找到原因。0~2岁是依恋关系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每当妈妈听到孩子的哭声时,就会留心观察孩子是否在好好休息、肚子是不是饿了、有没有哪里不舒服,这是妈妈和孩子间的特殊沟通。妈妈总会用心抚慰哭闹的孩子,同时,妈妈也能准确理解孩子的需求,并给予他适当的帮助。孩子哭闹,妈妈做出回应,不断反复这一过程,孩子由此感受到妈妈的爱,形成了对妈妈的依恋。
如果孩子必须“好好说话”,妈妈才能够了解孩子的内心,这就不是孩子所期待的好妈妈。因为如果孩子能够讲清楚事情的原委,那其他成年人都可以给予孩子帮助,妈妈的特殊性就不复存在了。
孩子不希望妈妈和其他大人一样,而是希望自己的妈妈是最特别的,希望妈妈只是看到自己的眼神、表情、行为就可以读懂自己的心。不同程度的哭闹、心烦意乱、摔东西、大喊大叫、踢东西等负面行为其实也是孩子发出的信号。孩子希望妈妈看到这些信号后,不用说就可以理解自己的心。因此,能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的妈妈往往是感性而敏感的,他们不用孩子说也能迅速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
但如果妈妈非但不和孩子共情,还不断催促孩子,那孩子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他们会感到很郁闷、失望,想:“妈妈为什么会这个样子?”随着这种想法的产生,负面情绪也渐渐累积,最终和妈妈产生距离感。
孩子心中越不安,越想回到小时候
为什么孩子一见到妈妈就流眼泪呢?请先回想一下,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和丈夫一起看悲伤的电影,勉强忍住不流眼泪,突然丈夫看着你的脸问:“你哭了吗?”那一瞬间强忍住的眼泪唰地就掉了下来。小时候在外面和朋友发生不愉快,回到家里,妈妈看着你的脸问:“发生什么事了? ”那一刻是不是眼泪也会夺眶而出呢?
当有人发现你内心深处隐藏的情感时,你会下意识地流眼泪。在这样感情快速起伏的状态下,大部分成年人都说不出话来。而对那些还在学习语言的孩子来说,平时都难以用流畅的语言准确地描述情况,当他们情绪激动时,更加难以好好说话。
请你一定要记住,当孩子情绪不稳定时,心理就倾向于回到更小的时候。小时候孩子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可以获得妈妈的帮助和支持。这些记忆让人在无意识中形成一种习惯,只要一看到妈妈就想要流泪。
自己眼泪汪汪,妈妈却催着自己说话,这时孩子会怎么想呢?孩子会认为自己是无用的、没出息的,认为自己是让妈妈失望的坏孩子,甚至自尊心也有可能因此受到伤害;同时孩子还可能会认为世界上没有人能够帮助自己,因此而忧郁;另外还有些孩子可能会感到非常生气。总之,与妈妈沟通的挫败感和对妈妈的愧疚感会成为孩子内心深处更大的不安。
如果妈妈想倾听孩子的心里话,就请在孩子哭闹时紧紧握住他的双手,轻柔地对他说:“妈妈想听听你的事情,等一会儿冷静下来了,和妈妈说说好不好?妈妈等着你。”孩子看到妈妈温柔的眼神和认真倾听的态度,激动的心情会慢慢平复下来。冷静之后,孩子也会有对妈妈讲出事情原委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