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言

陈东琪[1]

好友胡德巧所著《所有制改革》一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本人深感高兴,在此表示祝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总动员。经济理论界和相关决策部门,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始剖析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病,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

所有制改革,是市场化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是从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关键。经过40多年的探索创新,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本书作者胡德巧同志,在亲历改革政策制定过程中,对所有制改革问题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敏锐地提出了富有创建性的观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体系和所有制结构的构建和完善,作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长期以来,理论工作者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在所有制改革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好的成果。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著作,就是其中的优秀佳作和突出代表之一。

仔细阅读《所有制改革》,我深刻感受到德巧同志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感受到他对社会主义的笃定信念,感受到他深邃思考重大敏感问题的心路历程,感受到他将所有制理论成果转化为改革方针政策的信心和决心。相信,《所有制改革》的问世,定将给读者带来新的启迪,给倾心研究改革的同志增添新的鼓舞。

本书的显著特点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改革的关键时期研究关键问题,执意用新的观点影响改革决策。德巧同志从1986年开始研究所有制改革。本书主要从学术探索视角,研究所有制改革的核心范畴,如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制、个人所有制等。他一方面指出,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所有制不等于全民所有制,所有制体系模式和公有制实现形式不能超越现实阶段,不能排除公有制以外的所有制形式存在。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商品经济,建立公有制和商品经济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就必须取消全民所有制,转型国家所有制,重建个人所有制,支持混合所有制和民营经济发展。书中这些文章,集中讨论和明晰了现阶段所有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厘清和确认了发展商品经济所需要的所有制范畴和建构要件,为所有制改革理论转化为所有制改革政策制度,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

当然,从新型所有制理论创建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时间曲线来看,之前的许多经济学家,对公有制、国家所有制、全民所有制等范畴的研究,对计划、市场和公有制实现形式之间关系的理解等,已经有大量知识积累和思想储备。但是,德巧同志关于突破传统公有制模式、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调整所有制结构、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产权制度、发展民间投资等文章的重要贡献,不仅在于使其概念范畴更加清晰明了,而且主要在于其思想观点更具有系统性和政策指向性,为在“学术成果”和“政策举措”之间搭建直通桥梁铺垫了重要基石。

德巧同志是一个用心钻研改革的人。他擅长从实践应用视角,深入研究所有制改革的政策,总结概括所有制改革先行先试的宝贵经验,积极推动所有制改革理论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实践实施。他与许多工作在改革第一线的同志一样,满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排除陈旧意识形态的各种干扰,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胆量,为国家的顶层改革决策起草政策文件,贡献政策思想,共同谱写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文章。他的《中国现阶段“全民所有制”现实性问题的理论思考》一文,对“全民所有制”的思想渊源、本质特征、经验教训以及取消它现实存在的客观依据、重要意义等,分析透彻,笔到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直至决策采纳,直到“全民所有制”在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实际工作实施和我们的经济生活中逐步淡出。这一研究成果,为我们找到了推进改革的重点、难点和切入点,对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坚持市场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不言而喻。文章发表后,引起理论界强烈共鸣。这不能不说,该文是《所有制改革》书中的一篇重量级大作。

从他专门为本书写的导言中得知,他在撰写1993年全国上半年改革进展情况的稿子中,有意写了一条关于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容,领导看到后,认为产权制度改革问题敏感,要求删除。但德巧同志根据一些地方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情况,包括股份制改革试点、产权交易市场试行、实施产权转让、企业兼并破产、国有小企业向“国有民营”转变等,在修改定稿时,不仅没有删除这一内容,反而对其进行了充实完善,并形成正式材料以简报形式发至各地,接着以个人名义在有关重要报刊公开发表。“结果这一条差一点被删除的内容,引起海内外很大反响,特别是引起一些省(区、市)的极大关注”。“在全年改革工作总结时,很多地方把产权制度改革的情况总结进去了,有的还把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容列入了下一步改革工作计划。从此,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产权制度改革在各地开始被逐步重视和开展起来”。这就不得不说,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为推动关键领域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1999年12月,他第一次向国务院提出的关于民间投资和民间资本概念、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建议,经国务院总理多次批示上总理办公会讨论,被引起高度重视和中央决策采纳,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使之成为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为指导深化改革开放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这也是他在研究所有制改革方面的一大贡献。

近期,德巧同志认真阅读了《共产党宣言》与相关经典著作,写出了原创长篇作品《〈共产党宣言〉及其所有制问题》。文章旨在紧密联系实际,通过揭示我们曾经搞教条主义的极大危害和机械照搬苏联所有制模式的深刻教训,阐述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改革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和调整所有制关系的观点,是一篇意义深刻且很有思想造诣的学习《共产党宣言》的心得体会。文章发表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期间受到广泛关注,引起很好反响。可以说,此文乃至全书,对于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有一定帮助。

《所有制改革》是一部专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的著作。我之所以愿意为本书写序,除了以上说的,还因为本书内容集中,立意高远,见解独到,每一篇文章,句句说理,字字犀利,表现出作者对科学的敬畏,对真理的追求,以及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创新精神。

这是本人在阅读《所有制改革》后的真实感受。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受到本书不一样的魅力。尤其是在对照回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光辉历程时,我们还可能会切实感受到本书在改革中所扮演的不一般的角色。

现在来看,公有产权明晰,国有产权股份化和市场化经营,私有产权合法化,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完善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系模式,加快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制优势,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繁荣昌盛。而我们之所以能够获得这样一份出色的成绩单,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包括在理论前沿和实践前线奋斗的改革者们),在探索中不断改革,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繁荣进步!后人在分享这些改革发展的果实时,应当铭记包括德巧同志在内的这些默默无闻的“改革者们”付出的心血和贡献。

世界经济的近现代发展史,实际上都是创新文明的演进史。现代创新文明的内核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持续动力是基于开放和分工的市场制度,而开放市场的微观基础就在于产权制度和所有制关系的进步。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经济,获得多轮周期性繁荣,主要得益于以私权宪法化为基础的排他性私权和自由市场的所有权制度的持续效率。然而,随着以信息化、智能化、万物互联化的全球渗透,人类获取信息、研究思考、经济行为的方式,以及相互间的权利关系和商贸流联通模式,都发生了百年未有的深刻变化。这个深刻变化几乎无所不及,无域不包,无时不在。但是,从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建构和运行趋势看,赖以支撑的西方私产权结构模式正在发生裂变,无论是区块链之间,还是区块链内部,抑或是独立个体获取的信息,以及依据其信息创造出来的产品、服务,越来越多地以公共品形态和方式出现,西方经济体内整个产权结构中的公权份额越来越高,而排他性私权的比重趋向下降。

西方世界出现的这个新趋势,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呢?在我看来,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所有制改革、体制创新过程的终结。目前,我们的所有制结构模式,离“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要求还相距较远,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的公平竞争机制还未完全形成,国有经济规模仍然较大,国有产权的运行效率还比较低,有些领域外资准入已经放开,而民营经济还不能自由进入。所以,推动传统所有制模式转型、构建自由竞争的产权运营机制的任务还未完成,需要继续深入推进。所以,我们在未来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要继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挥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个积极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生动力和外部吸引力,既要赢在自觉突破传统,又要积极引领未来。

注释

[1]陈东琪,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专家成员,多次参加党和国家领导人主持的专家学者座谈会,多次在中央政治局学习会上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