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传染病个案调查表大全(中英双语对照)
- 杨智聪 李铁钢主编
- 754字
- 2022-04-21 15:15:36
第十四节 伤寒、副伤寒
伤寒的病原菌为伤寒沙门菌,属D群沙门菌;副伤寒的病原菌包括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分别归属于沙门菌属A群、B群和C群。 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通过被污染的水、食品、苍蝇及日常生活接触等而传播,食用被污染的水、食物常易引起暴发。伤寒、副伤寒的流行较为广泛,至今仍是农村地区常发疾病之一。未患过伤寒和未接种过伤寒疫苗的个体,均属易感。伤寒发病后可获得较稳固的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少见。伤寒和副伤寒之间没有交叉免疫。
本病全年均有发生,以夏秋季为甚,以学龄儿童发生率最高,其次为青壮年及学龄前儿童。暴露机会不同会导致年龄、性别和职业间的发病率差异。1942年氯霉素问世后,伤寒的病死率大大降低,但20世纪70年代出现抗药菌株后,给伤寒的防治增加了相当大的困难。
伤寒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属沙门菌属,含有菌体“O”抗原及鞭毛“H”抗原,部分菌株含有“Vi”抗原。伤寒起病多徐缓,可有乏力及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头痛、腰酸背痛等前驱症状。少数病例则有畏寒、发热、起病急骤。典型伤寒病程4~5周,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四期:初期、极期、缓解期和恢复期。初期缓慢起病,有发热,常伴有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咽痛及咳嗽等症状,体温呈阶梯形上升,于1周内升至39~40℃;极期主要表现有五大特点:持续高热、相对缓脉或重脉、神经中毒症状、玫瑰疹和脾大;缓解期可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肠出血、肠穿孔、支气管肺炎及心功能不全等,如无上述并发症,患者体温呈弛张热型下降,症状渐减轻,病情开始好转;恢复期体温多已正常,症状消失,食欲恢复,一般在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近几年来,伤寒的临床表现趋于轻症化和不典型。伤寒诊断可依据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分为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诊断要点见伤寒、副伤寒诊断的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