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巴黎歌剧院和德加的芭蕾舞女

巴黎被世人称作“花都”,塞纳河蜿蜒曲折的穿过巴黎城,塞纳河两岸古老的建筑、奢侈品店林立的香榭丽舍大街、气势宏伟的凯旋门、高大的埃菲尔铁塔、文化气氛浓郁的拉丁区、可以俯视全城的蒙马特高地、劲歌热舞的红磨坊、丽都、每年一次的巴黎时装周、街头艺人和街头画家等等这些满足了人们对浪漫的想象,觉得巴黎到处充满了浪漫的气息,有着罗曼蒂克的情调。我觉得这都是人们赋予巴黎的美好想象,其实在巴黎生活和在其它大都市生活差别不大,人们都过着平凡的日常生活,更多的是人们为生活而奔波。

但有一点法兰西民族热爱文学、艺术的热情是刻在骨子里的,与生俱来的。如果你到巴黎旅游,只参观古建筑和游览名胜古迹,那你只是看到了这座城市的一面,实际上芭蕾舞剧、歌剧和戏剧艺术已经深深的融入了法国人的生活中了。在巴黎你一定要去巴黎的剧院看演出,无论是喜剧、芭蕾舞剧还是歌剧,自己亲身体会一下巴黎的文艺气息。到巴黎歌剧院看一场演出你会体会到什么是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它会把你带到一个充满古典主义浪漫气息的华美世界。

巴黎歌剧院全名为加尼叶歌剧院(Opéra Garnier),以建筑师查尔斯·加尼叶(Charles Garnier, 1825 --- 1898)的名字命名。巴黎歌剧院长173米,宽125米,建筑总面积11237平方米。巴黎歌剧院是加尼叶建筑设计生涯中的巅峰之作,他的设计融入了新古典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和巴洛克风格,是折中主义建筑的代表作。

加尼叶设计的剧院的建筑外墙具有意大利晚期巴洛克建筑风格,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充满了华丽的装饰,鎏金的屋檐,主体建筑的屋顶是罗马式的绿色圆顶和三角形屋顶,屋脊上有两组对称的雕塑,屋顶上也有雕塑。屋顶两边还有两组金色的雕塑。

歌剧院的外墙上镶嵌着许多的雕塑,加尼叶打破建筑和雕塑的界限,使他们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歌剧院的一楼采用拱形门廊,二层窗户外则是巴洛克风格的双柱式门廊和圆形窗,顶层采用拱形山花。整个建筑宏伟、对称、秩序井然,有一种隆重、华丽、庄严、强大却又充满激情的气氛。是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的重要建筑。

我们先看看巴黎歌剧院的历史:

1671年3月19日,由佩兰、康贝尔和戴苏德克负责建造巴黎歌剧院的前身“皇家歌剧院”这是法国第一座歌剧院。1763年被毁于大火。

1860年12月,法国政府决定兴建巴黎歌剧院,年仅35岁的建筑师查尔斯·加尼叶的设计作品在171件作品之中,脱颖而出。

1861年夏天,歌剧院开始兴建。因为1870年的普法战争和法国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歌剧院被迫停工。

1875年1月5日,第一部歌剧《犹太少女》在歌剧院上演,标志着巴黎歌剧院正式落成。

巴黎歌剧院的建筑结构十分复杂,室内装修豪华。有2531个门,7593把钥匙和6英里长的地下暗道。剧院的舞台可容纳450名演员同时演出。观众席有2200个座位。现在,巴黎歌剧院的演出主要是芭蕾舞和古典音乐会。歌剧演出主要在巴士底歌剧院(Opera Bastille)。

当人们走入歌剧院大厅时,马上就会被壮观的大理石大楼梯吸引,楼梯被两边华美的金色壁灯照射的闪闪发亮。大楼梯上方天花板上有巨幅壁画。

走上大楼梯后,可从两侧楼梯进入歌剧院富丽堂皇的休息大厅,该厅长54米,宽13米,高18米。这里可与凡尔赛宫的镜厅相媲美。

休息厅被设计成走廊式样,装潢豪华、雕梁画栋,四壁和廊柱上布满了各种巴洛克式的雕塑、壁灯、屋顶上是精美的壁画,在镜子与玻璃交相辉映下更加金碧辉煌。在这里休息也是一种享受。

步入演出大厅,大厅也是华丽无比,巨大的水晶吊灯重约八吨,圆形顶棚之上是夏加尔的作品《梦之花束》。剧场内红色的座椅和金色的雕花装饰相得益彰,显得富丽堂皇。

歌剧院不仅华丽,而且地下还有一个的暗湖,湖深6米。这为人们增加了许多的想象的空间,法国作家葛思顿.勒洛斯(Gaston Leroux,1868-1927年)以巴黎歌剧院为原型,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了小说《歌声魅影》。

风靡全球的音乐剧《歌声魅影》是1986年由英国作曲家安德鲁韦伯(Andrew L. Webber)根据这部小说创作的。该剧讲述了一位才华洋溢但面目丑陋的神秘青年作曲家隐居在巴黎歌剧院的地窖深处,后来爱上一位女歌手的故事。

来这里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很多人都怀揣一颗好奇的心,来探寻《歌声魅影》中巴黎歌剧院的神秘地窖。《歌声魅影》不仅让巴黎歌剧院闻名天下,更增加了歌剧院的神秘色彩。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是古典芭蕾的摇篮。芭蕾舞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百多年前。1661年,国王路易十四创建了皇家舞蹈学院也就是巴黎歌剧院的前身,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自成立以来一直是一个高水平的芭蕾舞团。

在印象派画家中德加应该是最痴迷于画芭蕾舞女的画家。德加的代表作中芭蕾舞演员的绘画题材最多,他一生中创作了2000多件绘画和雕塑作品,其中一半以上的作品是以芭蕾舞女为主题的。为了画好芭蕾舞女的动作,德加经常呆在巴黎歌剧院后台、包厢和舞蹈排练厅,观察芭蕾舞女的生活和舞蹈动作,进行了大量的写生。

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1834年7月19日-1917年9月27日)原名为埃德加·依列尔·日耳曼·德加,生于法国巴黎,印象派画家和雕塑家。德加出生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和贵族联姻的家庭,他对艺术非常感兴趣,他在自己的家里建了一个画室。开始德加学习法律,但后来去意大利学习绘画。

1854~1859年,德加在意大利的美术学校学习,同时他又在安格尔的学生路易·拉莫特(Louis Lamott)的画室里学画。

1860年德加结识了爱德华·马奈,并经常在盖布瓦咖啡馆与马奈、雷诺阿等人聚会。

1874-1886年间德加参加了七届印象派画展。

德加是个性格孤僻的人,他对户外写生不感兴趣,他更喜欢描绘剧院、芭蕾舞厅这种有着梦幻色彩的地方。德加早年的绘画作品受安格尔绘画风格的影响很大。后来他结识了马奈、巴齐耶、莫奈等人绘画风格发生了变化,德加学过日本版画,他的作品也受到这种风格的影响。由于他家境富裕,他不被世俗所困扰,尝试各种绘画技巧和材料。

1880-1890年间德加画了大量芭蕾舞题材的作品,他的绘画技巧娴熟,人物造型生动,画面中呈现出舞台灯光的华丽,浪漫的情调、翩翩起舞的芭蕾舞女,让人们沉浸在一种浪漫而唯美的气氛中。画有《调整舞鞋的舞者》、《舞蹈教室》、《舞台上的舞女》、《预演》、《蓝色舞者》和《拍照的舞者》等反应芭蕾舞女生活和演出的作品。

1870年后德加用粉彩或色粉加水粉相结合来画芭蕾舞女,他觉得色粉可以表现出舞蹈演员在舞台灯光下所展现的芭蕾梦幻的美感。

1873年德加画了《舞蹈教室》是他芭蕾舞女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幅作品的背景是巴黎歌剧院的前身,位于巴黎佩勒蒂埃街的歌剧院排练厅。《舞蹈教室》画面中一群身着芭蕾舞裙的女孩或坐或站的围在排练厅四周,画面中心几个女孩子围着一位拄着拐杖的白发长者,这位长者是芭蕾舞导师儒勒.佩罗。他正在审视着一个女孩的表演。远处角落里还站着两位中年妇女。画面中女孩们个个神情紧张,动作神态不一,德加特意在画中画了排练厅的大镜子,以增加画面的气氛和空间感,表现女孩子们参加舞蹈教室芭蕾舞考核的现场感。

德加还是一位出色的摄影师,他使用了摄影技巧,画面中优美的构图,自然生动的排练场景,人物生动活泼,在这幅作品中没有哪两个演员的动作是完全一样的。德加抓住了舞者的瞬间动作并把它表现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

德加作品以灰绿色为主色调,地板呈现出阳光洒进排练厅的光影的效果,画中人物的芭蕾舞裙的轮廓并不显明,他采用了日本版画的技法擦拭舞女的衣裙产生了层层叠叠又若隐若现的效果,表现了光影的色彩变化和裙子的质感,突出了女孩子们姿态的动感,让人物更加鲜活生动。

德加的另一幅代表作《舞台上的舞女》又名《明星》,创作于1876-1877年。这幅作品描绘了一名女芭蕾舞演员在舞台上独舞的场景。德加准确的表现舞者的姿态,扬起的头、舞动的手臂和旋转的脚步,变幻的灯光,演员表演的瞬间展现在人们眼前。

这幅作品的视角是从舞台斜上方的包厢里看过来的。我们看到德加采用了东方绘画中留白和重心偏移的构图形式,画面构图非常具有想象力。舞台背景呈现棕色色调和蓝绿色调,画家敏锐的抓住了舞者瞬间的姿态。背景中隐现在大幕后的人物烘托了舞台的气氛。

德加同样运用擦涂的技法表现人物,人物的外轮廓线并没有采用实线,而是虚实结合,用擦涂技法展现舞台灯光打在舞者身上的效果,舞者裙裾飞扬,翩翩起舞,产生了朦胧而又梦幻的效果。整幅画面构图新颖,人物生动、动作准确,擦涂技巧娴熟表现出舞者衣裙的质地和舞台上梦幻般的感觉。

德加与同时代的印象派画家有所不同,不是单纯的用印象派绘画技法表现风景、表现人物的生活场景。他的绘画作品有着安格尔的新古典主义的绘画风格,但同时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画面中又有着光影的变化,借鉴了日本版画的技巧,他强调人物瞬间的动态变化,同时他又仔细的观察人物的内心。他有着自己特立独行的风格,他说:“对你们来说需要一个更自然的方式,对我来说只是虚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