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政治建设论: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张忠军
- 3470字
- 2022-03-15 10:21:04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的重大论断
政治现象的产生、发展自有其客观规律。现象是复杂、多变的,而本质是稳定的。要把握什么是政治,必须透过现象,从根本上进行分析研判,发现其最本质的东西,掌握其内在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实际,从不同角度论述过政治的含义,提出许多关于政治的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政治的内涵及本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问题的总看法、总观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一)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
列宁的这一论断揭示了政治的基本特征。没有离开政治的经济,也没有离开经济的政治。经济与政治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应当从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性上认识政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的根源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的本质、内容、形态和方式从根本上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政治观点和政治制度。另一方面,政治在本质上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利益要求和客观过程,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中各个阶级、阶层的根本利益和利害冲突,没有纯粹的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在阶级社会里,一个阶级最根本、最重要、最有决定作用的经济利益,必然集中地在政治上表现出来,并通过政治来得到满足、维护和保证。[1]各阶级、阶层的根本经济利益,必然表现为一定的政治观点,通过一定的政治活动或政治斗争,用一定的政治设施、措施和手段来保障和实现。因此,政治的本质特征就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中经济上占主导地位的集团的权威性统治。[2]
(二)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这是从阶级属性的意义上论述政治,政治的基本属性就是它的阶级性。马克思鲜明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3]马克思从较早的《哲学的贫困》第二章到《共产党宣言》,以及之后的一些政治通信,坚持并反复强调的观点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须是政治斗争。列宁更加明确地指出:“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无产阶级为争取解放而与世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关系。”[4]在私有制和阶级社会中,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由于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而形成的阶级关系必然会集中反映到政治中来。各阶级为了维护自己最根本的利益,彼此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阶级斗争,最终都会上升为政治斗争,表现为政治领域中激烈的权力较量。因此,在阶级社会,阶级对抗是政治斗争的根源,而政治斗争则是阶级对抗发展的必然。[5]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政治的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恩格斯深刻指出:阶级斗争“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6]。
当然,政治关系的内涵远大于阶级关系,还包含着许多非阶级关系的内容。列宁指出:“什么是‘政治’?(1)无产阶级先锋队对本阶级群众。(2)无产阶级对农民。(3)无产阶级(和农民)对资产阶级。”[7]这就意味着,不仅阶级之间,而且同一阶级内部也存在政治。政治的本质由社会主要矛盾决定。只有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主要阶级之间的对抗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政治的本质也才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在不存在阶级对抗的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就不能把政治与阶级斗争画等号,尤其是不能为了“政治”而人为地制造没有现实基础的“阶级斗争”。[8]
(三)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这是从政治基本内容的角度论述政治的含义。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指出:“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9]任何阶级要实现阶级的政治统治,必须掌握国家政权,控制国家机器,这样才能实行本阶级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统治。由此,国家政权是一个社会政治活动最集中的场所,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在国家存在的情况下,一切政治活动、政治关系、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关,都是以国家政权的活动为中心的。[10]所以,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中心问题是国家问题,这“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11]。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指出:“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12]一切政治活动的中心问题,都围绕国家政权问题展开。国家政权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维持统治阶级的统治,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因此,讲政治就是讲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讲事关统治阶级最核心、最重大的利益问题。凡是与统治阶级利益、与国家政权相关的具有全局、战略、根本利益意义的,就是具有政治意义的。
(四)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这是从政治作为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的意义上论述政治的含义。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一条重要原理:“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13]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社会运转过程中的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其产生、运动、发展、变化不是偶然的和任意的,是受社会物质的运动过程制约的,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政治,找出政治的规律性。[14]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指出,政治有它内在的逻辑。因此,政治是一门科学。
政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政治问题,需要自觉、主动、灵活地运用政治活动的普遍规律和基本原则,掌握处理和把握政治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在认识和掌握政治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政治的艺术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也是一种艺术。说政治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这并不矛盾,它是政治特点全面真实的反映。
[1] 黄红发、胡社华:《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观的丰富和发展》,《理论观察》2002 年第 1 期。
[2] 王沪宁主编:《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5 页。
[3] “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是马克思提出的著名命题之一。对此,马克思在多篇文章中均有表述。如“阶级同阶级的斗争就是政治斗争”(马克思:《哲学的贫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 1958 年版,第 196 页),“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37 页),“一切阶级运动本身必然是而且从来就是政治运动”(马克思:《马克思致保·拉法格》(1870 年 4 月 19 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2卷,人民出版社 1974 年版,第 662 页)。与此相关,马克思还有另一个著名命题“一切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这两个命题看似不一致,但并不矛盾。“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强调了即使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型社会,权力也必然具有政治的形式;而“一切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则强调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权力的经济实质,即现代政治权力只能是一种阶级特权。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的一句话很好地把这两个命题结合起来。恩格斯写道:“任何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而任何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因为任何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1 卷,人民出版社 1965 年版,第 345 页)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之后,根据形势变化对过去的理论进行了丰富,使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更加完备和科学。
[4] 列宁:《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局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20 年 11 月 3 日),《列宁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308 页。
[5] 王沪宁主编:《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6 页,第 66 页。
[6]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1 卷,人民出版社 1965 年版,第 344 页。
[7] 列宁:《〈论粮食税〉的几个提纲》(1921 年 3—4 月),《列宁全集》第 41 卷,人民出版社 2017年版,第 385 页。
[8] 王沪宁主编:《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66 页。
[9]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60 年版,第 121—122 页。
[10] 王沪宁主编:《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6 页。
[11] 列宁:《论国家》(1919 年 7 月 11 日),《列宁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25 页。
[12] 列宁:《关于〈关于国家的作用问题〉一文提纲》(1916 年 11 月 18 日〔12 月 1 日〕以后),《列宁全集》第 31 卷,人民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128 页。
[13]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 年 4—5 月),《列宁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189 页。
[14] 王沪宁主编:《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8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