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儿行千里担忧母

开会时,妹妹打来电话,说母亲又住院了,担心影响我的工作,不让告诉我。但今天要做个手术,她不踏实,才背着父母给我打了电话。千里之外的我听完一阵心酸,深感自责的同时又不禁为母亲担忧起来。

母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育有四个子女,生活的重担、岁月的艰难曾如大山一样压在她肩上,但无论如何,都不曾削弱她善良、坚韧而又勤劳的本性。夫人常说,母亲是一个心中只有子女却从没有自己的人。确实如此。母亲虽然小学都没毕业,但以超前的眼光和坚如磐石的意志,坚定支持我们四个孩子读到大学。当年为凑足学费,她早出晚归甚至通宵达旦地守在维系一家人生计的水果摊前,只为等那些消夜的人在散场后能多卖点水果。这一守,就是近十二年,无论寒来暑往、风雪交加、双休佳节,甚至为了多省多赚,扛着不去看病,依旧守在那孤寂的水果摊前。母亲如今的病大抵是当年留下的病根吧!

《论语》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意思是,父母的年龄,做子女的不能不知道啊!一是为双亲的年高体健而高兴,再一个就是为双亲的高龄而担心。是啊,天增岁月,父母增寿,我们哪能不高兴呢?但高兴之余又有深深的隐忧:他们年岁大了,我们与之相处行孝的时间也就越来越短,尤其对我这样一个长期在外漂泊的游子而言,对母亲的担忧有时就是一种煎熬。

跟母亲第一次长时间分别,大概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为了让我有个好一些的教育环境,父母费尽周折把我送到城里的小学读书。虽然相隔不算太远,但我年岁尚小,加之大河的阻隔,路途不好走,为了不耽误学习、保证安全,父母只能忍痛把我托付在城里的亲戚家。初进城,自然是看什么都新鲜,我简直有点乐不蜀的味道。不过,母亲就难熬了,只能在繁忙的农活间隙挤时间去城里探望我这个无忧无虑的儿子。为了让我不受委屈,家里好不容易攒下的鸡蛋、大米也是接二连三地往城里亲戚处送。

依稀记得到亲戚家一个月后,第一次见到母亲的情形。当时,城里刚有了电视机。每天晚上八点左右,我都惦记着到亲戚家附近的一个朋友家去看日本连续剧《排球女将》。母亲来看我的时候,差不多就接近那个时间点了。面对一个多月没见的儿子,母亲欣喜异常,捏着我的手上下打量个不停,不断嘘寒问暖。而我却惦着即将开演的电视剧,随便敷衍了几句便挣脱了她的双手,跑着去看电视了。一个半小时后,电视剧演完了,我想着母亲也早该回去了,便不紧不慢地溜达着回亲戚家。快到门口时,我隐约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仿佛还在抹泪,心想这会是谁呢?走近一看,原来是母亲!她寒风中站了一个多小时,为的只是再看儿子一眼……

人们常说,养儿才知父母心。身为儿子,我确实太傻太迟钝,直到后来自己也有了儿子,才深刻体会到父母之爱有多深。记得送儿子去海外上学,想到从小到大形影不离的小家伙就此要暂别自己开始新的生活,从此远隔重洋,聚少离多,就涌起一阵心酸。离别之时,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夫人失声痛哭。站在一旁的我,唯有以静静伫立的方式来守候这份真情。

很喜欢毛阿敏的一首歌:“妈妈……有了你,我才有家,离别半步即是天涯……爱长长,长过天年,幸福生于会痛的心田。天之大,唯有你的爱是完美无瑕……”若说这世上真有无私的爱,那必定是母爱无疑了。因为,妈妈的怀抱就是我们一生的襁褓。

我要回家,去看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