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佛教初传中国

大约公元前2世纪左右,古印度、中亚的商人、使者和移民,沿着贯通亚洲大陆的丝绸之路到达我国今天的新疆地区,然后经过玉门关、河西走廊到达内地。他们之中有佛教信仰的人,也把佛教带到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时间,历史上有很多不同记载和传说。根据现代学术界的研究,认为佛教是在公元前后,即在西汉末期到东汉初期传入汉地。根据《三国志·魏书·东夷传》注引《魏略》的记载,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使者伊存口授《浮屠经》给博士弟子景庐。根据当时大月氏人信仰佛教以及与内地的交往来看,这个记载是比较可信的。

最早接受佛教信仰的是社会上层人士和知识阶层,东汉楚王刘英是其中的代表。根据《后汉书·楚王英传》记载,汉明帝(公元58~75)的异母弟刘英,既信奉“黄老”(黄帝、老子),诵读黄老之言,又祭祀佛陀,并且按照佛教的规定持戒吃素。永平八年(公元65),明帝诏令天下犯死罪者用缣赎罪。刘英也派人贡献黄缣白纨。明帝认为他无罪,并且退回黄缣白纨,作为让他供养居士、僧人的费用。从这个故事可以知道,由于东汉初期社会上盛行“黄老”神仙方术,人们也把佛教看作是一种方术,把佛陀当作一位神仙,与黄老一起祭祀。这是佛教初入中土的社会形象。

在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佛教初入中国的传说,是“明帝感梦”的故事。根据《四十二章经序》记载,某个夜晚,东汉明帝梦见一位神人,身体是金色的,项部发出日光,能够飞起来,到达大殿前。第二天,明帝自述梦境,并询问群臣。有位名叫傅毅的人回答:所梦之神可能是天竺的佛。于是,明帝就派遣使者到大月氏,抄写《四十二章经》返回。西晋道士王浮伪造的《老子化胡经》中说,明帝是在永平七年(公元64)派遣使者求法,永平八年返回。从南北朝到隋唐,即便在官方的正式文件中,都把汉明帝感梦求法的故事当作历史事实征引,以此作为佛教传入中国的开端。现在洛阳城东有座古寺,名“白马寺”,传说是当初汉明帝为了安置来华的印度僧人摄摩腾、竺法兰而建的。根据现在的研究,汉明帝时,佛教已经进入内地一段时间,不是佛教传入汉地的开端。

从后汉末叶的桓、灵二帝(公元147~189)开始,有关佛教的记载逐渐明确起来。东汉末年来自西域的译经者不断增加。著名者有安世高、支娄迦谶等人。

安世高原是安息国太子,因为躲避当国王而游历西域诸国。汉桓帝(公元147~167)时来到洛阳译经。20余年间,共译出佛经34部,40卷。主要有《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大小《十二门经》等,首次系统介绍了小乘思想。支娄迦谶是月氏人,桓帝末年到达洛阳,灵帝时译出佛经14部,27卷。影响较大的有《道行般若经》、《般舟三昧经》等。后汉时期,也出现了中国人撰写的佛教著述,例如,《安般守意经》就有多家注解。

从早期的译经中,可以看到人们往往用老庄思想理解佛教教义。例如,有些早期经典把“涅槃”译作“无为”,把“禅定”译作“守一”,把“真如”译作“自然”,把“菩提”译作“道”,等等。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自北向南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其路线是以洛阳、彭城、广陵为中心,旁及颍川、南阳、临淮、豫章、会稽,直到广州、交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