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心计做事,懂得算计才不会被算计

厚黑之妙,妙在智慧。无论是厚,还是黑,所为者,皆是聪明伶俐之辈,且深谙人生智慧。没有一个傻子会使厚黑之术的!

把“感情”当成商品来买卖

也许他会不要你的钱,拒绝你的礼,但是他却不能抗拒你对他的好。明白了这一点,你也就明白了“感情”也是一种有价值的商品,也是可以换来你想要的东西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只有付出你的“感情”,你才能换回你想要的东西。

古人云:“人皆有不忍之心”。意思是说世界上差不多每个人都具有同情弱小和怜悯受难者的仁慈感情。能否成功地说服对方,有时恰恰是这种心情起了作用。

人都是有感情的,也许他会拒绝你的钱,不接受你的礼,但是他却不能抗拒你对他的好。特别是那些有才能的人往往自傲。此时,如果你能够巧妙地利用感情作为杠杆,让他觉得你是真心对他好,他必定会对你心悦诚服。

在人际交往中,见到给人帮忙的机会,要立马扑上去,像一只饥饿的松鼠扑向地球上的最后一粒松籽。因为人情就是财富,人际关系一个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结人情,有人缘。

人和人相处总是会有情分的,这就不但要求你要去“处”,而且还要“会处”,处好了就会有情分,这情分就是“人脉”。万不可小看这情分,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必要的时候会对你产生莫大的效用。讲究情意是人性的一大特点,中国人尤其如此。“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无一不是“人脉效应”的结果。要想使你的财源永不枯竭,实现财富的可持续增长,就不能让你的人脉“断流”,财源滚滚固然很好,细水长流也很必要。

要像爱钱一样喜欢情意,方能左右逢源。求人帮忙是被动的,可如果别人欠了你的人情,求别人办事自然会很容易,有时甚至不用自己开口。做人做得如此风光,大多与善于结交人情,乐善好施有关。施恩术是人情关系学中最基本的策略和手段,是开发利用人际关系资源最为稳妥的灵验功夫。

厚黑案例

上官婉儿,是李唐五言诗“上官体”的鼻祖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是唐初重臣,曾一度官任宰相。高宗李治懦弱,后期又不满武则天独断专行,便密令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不料被武则天发觉,便以“大逆之罪”使上官仪惨死狱中,同时抄家灭籍。时年一岁的婉儿及其生母充为宫婢,被发配东京洛阳宫廷为奴。婉儿十四岁那年,太子李贤与大臣裴炎、骆宾王等策划倒武政变,婉儿为了报仇也积极参与。但事情败露,太子被废,裴炎被斩,骆宾王死里逃生。上官婉儿明知自己也将被处死,但结果完全相反:竞被武则天破例收为机要秘书。

原因何在?主要是上官婉儿有才,而武则天又尤为爱才。上官婉儿14岁时曾作了一首《彩书怨》的诗,被武则天无意中发现。武则天不相信这么好的诗竟会出自一位女孩之手,便以室内剪彩花为题,让她即席做出一首五律来,同时要用《彩书怨》同样的韵。婉儿略加凝思,就很快写出:“密叶因栽吐,新花逐剪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武则天看后,连声称好,并夸她是一位才女。但对“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装作不解,问婉儿是什么意思。婉儿答道:“是说假的花,是以假乱真”。“你是不是在有意含沙射影?”武则天突然问道。婉儿十分镇静地回答:“天后陛下,我听说诗是没有一定的解释的,要看解释的人的心境如何。陛下如果说我在含沙射影,奴婢也不敢狡辩。”“答得好!”武则天不但没生气,还微笑着说:“我喜欢你这个倔强的性格。”并将她14岁入宫时制服烈马狮子骢的故事,讲给婉儿听。接着又问婉儿:“我杀了你祖父,也杀了你父亲,你对我应有不共戴天之仇吧?”婉儿依旧平静地说:“如果陛下以为是,奴婢也不敢说不是。”武则天又夸她答得好,还表示正期待着这样的回答。接着,赞扬了她祖父上官仪的文才,指出了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的罪恶,期望婉儿能够理解她、效忠她!

然而,婉儿不但没有效忠武则天,却出于为家人报仇的目的,参与了政变,成了罪人。这对高宗来说,应是充满同情和设法庇护的。但他惧怕武则天,只能借口有病,“不能多动心思”,而让武则天决定。这对司法大臣来说,只能提出按律“应处以绞刑”,若念其年幼,也可施以流刑,即发配岭南充军。而武则天则认为:据其罪行,应判绞刑,但念她才十几岁,若再受些教育,是可以变好的。所以,不宜处死。而发配岭南,山高路远,又环境恶劣,对一个少女来说,也等于要了她的命。所以,也太重些。尤其是她很有天资,若用心培养,一定会成为非常出色的人才。鉴此,武则天决定对婉儿处以黥刑,即在她的额上刺一朵梅花,把朱砂涂进去。并把婉儿留在自己身边,“用我的力量来感化她”。还表示:如果我连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都不能感化,又怎么能够“以道德化天下”呢?

结果,武则天确实把婉儿感化了。

除了用实际的情感感化对方之外,也可以采用“牵动旧情”的方法来感化对方,以达成你的目的。请看下面的这个例子:

蒋介石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不但杀了大量的共产党员,而且还秘密拘捕了数以万计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有一天,蒋介石接到门卫官的报告,说从家乡来了一位亲戚想要求见他,蒋介石一听家乡来人了,连忙叫门卫官请他进来。

门外进来一人,蒋介石仔细一看,正是自己的表弟,说起这个表弟,年龄只比蒋介石小两岁,是蒋介石小时候最要好的一个亲戚。

只见蒋介石的表弟走了过来,行了一礼,说:“表哥目前可谓是春风得意,只怕连我这个表弟你也认不得了!”

蒋介石一听此言,知道这位表弟必有什么事要责备于他。仔细问清缘由后,果然不出所料,原来蒋介石在大肆拘捕共产党员与革命群众时,把这位表弟的一位好友也抓了进去。

蒋介石一听是这件事,不由暗暗为难,这时的他“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于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表弟放人的要求。

蒋介石的表弟一见这种情况,就知道今天若来硬的,肯定不会达到放人的目的。于是,他用悲伤的语气对蒋介石说:

“看来表哥确实变了一个人,姑奶当时对我说的话我还不信,现在看来是不会错了。”

接着,他回忆起小时候的情形,那时表兄弟在一起是多么的开心,感情是多么的深厚,那动情的言语不由得令蒋介石也为之暗暗感到悲伤。

说完这些话,蒋介石的表弟一抹眼泪,起身就要告辞,这时,蒋介石一挥手,说:

“好吧!表弟,看在你我幼时感情的份上,我答应你放人!”

活学活用

要成功地说服对方,必须在人之常情上下功夫,必须把自己所面临的困难说得在情在理,令人痛惜惋惜和可悲可惜。所以,越是哪一点给自己带来遗憾的地方和痛苦的地方,则越是大加渲染,这样,对方才愿意以拯救苦难的姿态伸出手来帮助你。因为大凡能激发人的公正之心,慈悲之心和仁爱之心的事情,都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帮助。

厚黑学认为,卖“感情”的目的是要让对方把自己当成恩人,最初的时候,你的感情付出有可能换来对方的不耐烦,遭到对方的拒绝和冷嘲热讽,甚至人格的侮辱,这时你怎么办?撤退只能意味着败下阵来,你要坚信,只要用“感情”做武器,就没有攻不下的堡垒,你心里可能把对方骂了千万遍,脸上还要装出一副至诚的模样,甚至装傻充愣。这实际上就是在心理上和智力上进行较量,如果你战胜了对手,你的目的就达到了。切不可心急火燎,巴不得对方马上着手就办,如果对方一两天没什么动静,便有些沉不住气,一催再催。

一旦真的被对方拒绝,也不要灰心,这是常有的事。一时的拒绝并不等于事情从此无望,如果你能正确分析对方拒绝你的心理原因,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就有可能使你的请求出现新的转机。

假如你确认对方是由于固执的偏见而拒绝答应你时,则可以用耐心、真诚的行动去感动对方,使之改变偏见。不过这需要较长的时间,你需要有坚强的毅力甚至阿Q精神为支撑。

在出售“感情”时,要掌握以下基本要领:

1、施恩时不要说得过于直露,挑得太明,以免令对方感到丢了面子,脸上无光;给别人已经帮过的忙,更不要四处张扬。

2、施恩不可一次过多,以免给对方造成还债负担,甚至因为受之有耻,与你断交。

3、作为领导要培养下属对你的感情依赖,让他们心甘情愿为自己效力。

4、给人好处还要注意选择对像。像狼一样喂不饱的人,你帮他的忙,说不定还会被反咬一口。

达人箴言

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要说服别人时,只要打动这种恻隐之心,就可以赢得他人的帮助。

把微笑露出来,掩盖凶残

许多深谙人性的思想家都告诉我们,不能凭表面的印象去判断一个人,因为在阳光照射得到的地方,奸猾的小人会对你表现出“真心为你好”的模样,而在黑暗的角落,他们就会露出“凶相”。

“笑里藏刀”是厚黑之徒经常采用的招数。被微笑对待的人,内心是松弛而愉悦的。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看到笑颜如花的小孩,每个人都想将其搂在怀中,好好地和他亲近一下,而且小孩笑得越灿烂,你越是不忍放手,直到小孩将一泡尿撒在你的身上,你才猛然惊觉不该对笑盈盈的小孩过分亲热。

当然,小孩是纯洁而天真的,他也没有学过厚黑学,也不会懂得什么叫“笑里藏刀”,不过,他的做法就不知不觉地契合了厚黑的原理:以天真的笑容迎接你,然后就在你的怀里撒尿。没有一开始就哭闹不止的小孩能让一个陌生人上这样的当。

在待人处世厚黑学中,“笑”通常是施放给对方的一种烟幕弹,通常这种笑脸的背后是包藏祸心的。所谓“盈盈一笑,尽把恩仇了”的说法纯属扯淡,既然有仇,哪能一笑就了事,这就好比对方打折了你的腿,害得你下半辈子只能靠拐杖行走,你会因为对方对你笑一下,你就冰释前嫌,与对方和好如初吗?此时,你能做的,也只能露笑脸,而不能露“凶相”,因为笑脸才能拉近你与他之间的距离,使他处于你的有效攻击范围内;而你一露“凶相”,他就会有所防备,打又打不赢,跑有跑不过,你只有徒呼奈何的份儿。

小人们的栽赃陷害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以假乱真”,以假装的笑脸来掩盖自己的狡黠。

面对第一次见面的人也好、见过几次面的人也好、熟人朋友也好,见面的瞬间就露出满面的笑容。这样的笑容蕴藏着“见到你真好的信息”。

笑容可以迅速拉近你和陌生人之间的距离,因为被笑脸对待的人会有“这个人对我有好感”的想法,从而会自动放下对你的戒备心理,之后,你想要如何整他,那就只有看你的了。

厚黑案例

春秋时期,晋献公征服骊戎,骊戎献出二女,年纪大的叫骊姬,年纪小的叫少姬。骊姬长得非常漂亮,多机智,把晋献公给迷住了,两人日夜形影不离。不足一年,骊姬就生下一子,起名奚齐。

晋献公因受惑于骊姬,爱妻及子,便想立奚齐为太子,他把此意对骊姬说了,她心里很高兴,又想到晋献公已立申生为太子,而且太子与另外两个兄弟重耳、夷吾又那样友爱,这三人虽然不是亲生的,在名义上也是母子关系。今一旦无故变更,恐群臣不服。不仅自己的儿子当不成太子,还说不定会遭到不测之祸,乃跪在晋献公面前哭起来:“太子申生并无大过,据说诸侯没有一人说他的坏话,若是为了我母子而将他废了,人家必说我迷惑于你,我宁可死了也不负这个罪名!”晋献公听她说得通情达理,大赞其贤淑美德。

骊姬表面上做得光明磊落,暗地里却日夜想着如何陷害申生等兄弟,夺取太子之位。不久,骊姬便对晋献公说:“申生是我挺心爱的儿子,他在曲沃几年了,我也挺惦念他的,还是把他请回来吧!”

晋献公是个色迷心窍的人,还以为骊姬是真心,便派人前往曲沃叫太子立即回来。

申生是个知书达理的孝子,他回来拜见过父亲,又人宫参见骊姬。骊姬设宴摆酒招待,言谈甚欢。第二天申生入宫叩谢,骊姬又留他吃了饭。没想到,当晚她便跑到献公面前哭哭啼啼编起谎话来。

“怎么了,是谁侮辱了我的美人儿?”

“都是你的好儿子!”

“是申生?他怎么啦?”

“不是他能是谁?”她哭的声音更大了,哭着说着,“我一片好心叫他回来见见面,留他吃一顿饭。没想到他喝了几杯酒就开始调戏起我来,还说:‘我爸年老了,你又年轻!’我当时很生气,本想教训他一顿,可他嘻皮笑脸地说:‘这是我家祖传的先例了。我祖父去世的时候,我爸爸就接受了他的小妾,现在我爸爸老了,不久就要归天了,按照常理,你不归我又归谁呢?’说着还想把我搂住亲嘴,幸亏我躲得快,不然的话……我不想做人了!”说罢,扑到晋献公怀里乱捶乱打撒起娇来。

“岂有此理,这畜生竟如此无礼,真是可恶至极!”晋献公怒气不打一处来。

“唉!他还说明天约我去花园呢。如果你不相信的话,到时去看看一下就明白了!”

第二天,骊姬又召申生入宫,带他去花园看花。她打扮得格外漂亮,全身香喷喷的,把香糖沾满头发,一路上引来许多蜜蜂、蝴蝶,在她头上飞绕。骊姬叫申生过来帮她驱散这些狂蜂浪蝶。申生从命,在她后面手挥袖舞。

此情此景,晋献公在楼上看得清清楚楚。他怒不可遏,立即叫人绑起申生推出斩首,吓得申生满头冷汗,莫名其妙。

骊姬又跪在晋献公面前说:“你明白真相就行,切不可处决他,因为他是我叫回来见面的,若杀了他,群臣定会说我下的毒手。何况这是家事,家丑不可外扬,传出去多不好听。请您饶他这一回吧!”

晋献公无可奈何,下令:“赶这畜生回曲沃去!”还派人跟踪侦察他的所作所为。

没过多久,晋献公出城打猎去了。骊姬派人对申生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妈妈齐姜向我哭诉,说她正在地府里挨冻受饿,十分凄凉,你做儿子的应该去祭祀她一番。”

申生是位孝子,自然听话。齐姜的礼祠在曲沃,他前去拜祭,并且照例把胙肉和礼酒送给他的父亲晋献公,以尽人子之礼。晋献公打猎还未回来,这些胙肉和礼酒全都留在宫中。

过了六天,晋献公才回来。骊姬在酒肉里早加上了毒药,送给晋献公,告诉他:“我曾梦齐姜在地府受苦,现在申生把胙肉、礼酒送来了,给你尝尝!”

晋献公拿起酒要喝,骊姬却说:“酒肉是外来的,不可大意,试一试才可。”

“对!”晋献公顺手把酒泼在地上,地上顿时冒起一股白烟。

“咦!怎么回事?”骊姬假装不信,又割了一块肉给狗吃,狗吃了连叫都没有叫出一声,就四脚朝天死了。又拉过来一个小内侍,要他喝酒,小内侍不肯,硬灌下去,顿时七窍流血而死。

“天呀!天呀!”骊姬呼起冤来,“谁料到太子这么狠心,要毒杀父亲了。国君的位置早晚是要传给太子的,多等一两年都不行了。”说着说着跪在献公面前,泪流满面,呜咽着说:“太子此举,无非是针对我和奚齐,请把此酒肉给我吧,我宁可替你去死。”说完,一把抢过酒来,做出倒进口的姿势。晋献公立即把酒抢过来,愤然摔落在地上,气得说不出话来。晋献公即刻升殿,告诉群臣,大数申生罪状。并派大队,威风凛凛地杀奔曲沃。申生闻讯,不听群臣劝谏,既不抗拒,又不逃往外国,吊颈而死。接着,骊姬又故技重施于重耳、夷吾,逼他们逃往他方。就这样,骊姬通过一步步计策的实施,将亲生儿子奚齐推到了晋国太子的宝座。

晋献公的昏聩自然可悲可恨,然而申生也太单纯了,他如果不去配合的“好心”表演,也就不会枉送性命了。

活学活用

如果你稍微留点心的话,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竞技场上比赛开始前,二人都要握手敬礼或拥抱,比赛后也一样要再来一次。另外,政治人物也惯常这么做,明明是恨死了的政敌,见了面仍然要微笑着寒暄……这种表面慈善,背后捅刀的做法,是厚黑高手最常见的绝技。

微笑着主动与敌人握手,特别在公众面前公开向敌人示好,这是件很难做到的事情,除了脸皮要厚之外,还因为绝大部分人看到“敌人”都会有灭之而后快的冲动,若环境不允许或没有能力消灭对方,至少也会保持一种冷淡的态度,或说些让对方不舒服的嘲讽话,可见对敌人笑脸以对是多么的困难。

然而,待人处世厚黑之道却告诉你,能微笑着面对敌人的人通常占据主动地位,是“制人而不受制于人”。因为你公开作秀,不止迷惑了对方,使对方搞不清楚你对他的态度,也迷惑了第三者,搞不清楚你和对方到底是敌是友,甚至都有误以为你们已“化敌为友”的可能。当然,是敌是友只有你自己心里才明白,但你的主动,却使对方处于“接招”和“应战”的被动局势,如果对方不能来“笑纳”你,那么他将被众人看成没有气量的小人。

此外,你的盈盈笑脸,也将使对方失去对你攻击的立场,若他不理你而依旧攻击你,那么他必然招致他人的谴责。

最后要特别提醒你:最好在公开场合唱假戏,而且观众越多越好。为什么强调“当众”呢?做给别人看嘛,如果私下“示好”,那不是双方言归于好,就是你向对方投降。当众向对方示好,表面上不把对方当敌人,但私底下怎么想,是不是背后下绊子,捅刀子,谁又管得着呢?

达人箴言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没有来由的“示好”举动,本来就是值得怀疑的。

打一巴掌,切记揉三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下属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一名握有一定权力的上司,如何对待有过错的下属,无非是“打一巴掌揉三揉”。具体说来,在“打”的时候心要黑,要真打,并且打在他的痛处。第二,“揉”的时候要脸厚,让下属体会到你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关心。

作为下属,当他出现失误后,本身肯定会受到自责,同时也在怀疑会不会失去你的信任。因为下属当然明白,你对他失去信任将会意味着什么。所以,在这个时侯,你在批评斥责之后,也别忘了补上一两句安慰或鼓励的话。因为,任何人在遭受上司的批评之后,必然垂头丧气,对自己的信心也许丧失殆尽,心中难免会想:我在这个单位彻底玩完了,再也上不去啦!如此造成的结果必然是他更加自暴自弃。

此时,假如作为上司的你,能够“打一巴掌揉三揉”,适时地利用一两句温馨的话来鼓励他,或者事后私下对其他下属表示:我是看他有前途能干,所以才舍得骂他。如此,当受到斥责的下属听了这话以后,必会深深体会到“爱之深,责之切”的道理,肯定会更加发奋努力。

厚黑案例

美国某公司一位高级主管,由于工作严重失误给公司造成了1000万美元的巨额损失。为此,这位主管心里非常紧张。第二天,董事长把这位主管叫到办公室,通知他调任另一同样重要的新职时,这位主管大吃一惊,他非常惊讶地问道:“为什么没有把我开除、降职?”董事长平静地回答说:“若是那样做的话,岂不在你的身上白花了1000万美元的学费?!”这出人意料的一句激励话,使这位主管心里产生了巨大动力。董事长的出发点是,如果继续给他工作的机会,他的进取心和才智有可能超过未受过挫折的常人。后来,这位高级主管果然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为该公司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松下认为,经营者在管理上宽严得体是十分紧要的。尤其是在原则和法规面前,更应该分毫不让,严厉无比;对于那些违犯了法规的,就应该举起钟馗剑,狠狠砍下,绝不姑息。松下说:“上司要建立起威严,才能让部属谨慎做事。当然,平常还应以温和、商讨的方式引导部属自动自发地做事。当部属犯错误时则要立刻给予严厉的纠正,并进一步地积极引导他走向正确的路子,绝不可敷衍了事。”

在日本松下公司,谁能受到老板的责骂,尤其是亲自受到松下先生的责骂,都被看作是一件“幸福”,认为这是老板对自己成长的最大关照。

三洋电机的副社长后藤清一,在1925年以实习身份进入创业不久的松下公司的工厂,受到松下幸之助与井直岁男的熏陶而有今日的成就。在后藤的著作《跌倒了就要爬起来》中,曾多次提及被松下责骂而成长的往事。

一个热天,松下布置后藤留下几个人加班赶任务,工作很紧张,也很累,几个加班员工中途离开工作岗位到球场打球去了。后藤也正要出门打球,恰巧碰到了赶来查看的松下。

听说大家出去玩了,松下很生气,后藤受到了严厉的责骂:“违反命令,抛开工作去打球,真是太不应该。”

特别令后藤感到痛心的是这句话:“后藤,怎么连你也做这种事?”因为松下的“连你也……”这几个字,着实让他知道了自己在松下心目中地位的重要。

后藤接受了批评,并再三道歉,并带人加班干完了工作。事后他认为这个责骂很恰当,虽然被责骂了,但内心却有一种喜悦。日后谈起这件事,他还深有感触地说,一边被责骂,一边又令人感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用这种方法骂部属实在很有效。

活学活用

日本有位企业家归纳他的管人经验时说:“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吃。”意思是对下属施威,批评或者责罚,使他惊醒于自己的错误,待他的愧疚心平息下来,又要恰当地给他一点甜头,引导他朝正确的方向走。

如果下属在你面前表现得很差,那说明他对你缺乏尊重,他也无法实现你对他的期望。作为一名上司,你不能对此听之任之。因此,当一个人跨越你可以接受的界限时,你应该及时处理这些不良行为,如经常迟到、不怀好意的玩笑、恶作剧、不恰当的肢体语言、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背后说三道四、衣冠不整、时常抱怨、工作中处理私事、不守承诺、撒谎等等。对这类行为切不可等待事情发生后再去做决定。你应该向这种不良行为进行挑战,并且要求他向你作出解释,不要等到你听说那人已经走了时再作出任何毫无意义的决断。

当然,下属对自己所受到的处罚,思想难免会一时转不过弯,为了避免矛盾激化,这就需要你私下里跟他谈一谈,交换一下意见。所谓交换意见,并不是需要你对受处罚的下属唠唠叨叨一大堆,一个劲儿地对他进行说服和教育,而是让对方参与到说话当中去,进行交流。否则,你说了大半天,却没有说到点子上,起不到实际的作用,对方也会对你产生反感。

可以把管理者的发威喻为“火攻”,也可以把管理者施恩视为“水疗”,水火并进,双管齐下,因人因事而相应采取措施。

管理者发威之后,给下属一段时间检讨自己的行为,同以前的错误行为说再见。然后管理者要有计划地逐步做说服人心的工作。你可以把自己认为有权威的下属找来,与他深入长谈,这时用词不妨恳切些,态度要真诚自然,让他感受到你确实是器重他,倚仗他达到与其他下属的交流。

管理者只需通过这些中间人的传播作用,稳定大众心理,而不必直接出面。由权威型的中间人将管理者的意图代为转述,每个员工都会反应过来:“原来上司也不是冷酷无情的。”他们也许会想到:好好干仍有升职加薪的机会。努力吧,管理者也许会因为我的工作能力对我另眼相看。

可见,管理者的“火攻”发威虽对众人而发,但对个别人而言,又有不同的做法。下属中确有出色的人才,这种“千里马”是不能重鞭的,对于好胜心特别强而又能力非凡的人,就不能再用威风压制得他们无法喘气了。

“过犹不及”,有的人是用高压无法使之屈服的,这时就要演示给他看:我对普通人是发威的,但对你不同,因为你特别出色。好胜心特别强的人也极敏感,一旦体会到这种信息,他们就以“士为知己者死”的态度来回报你。这种情况其实领导也在发威,不过“威”施于无形之中。

达人箴言

真正善于统率的管理者,对员工斥责之后,必定会采取一定的安抚措施,一两句温馨话语的鼓励或是事后有意识地私下对其他员工表示:我是看他有前途,所以才骂他这样的语言,为的是激发他更加努力工作。如果员工明白了你的一番苦心,就会让员工心存感激地认为:“虽然上司毫不留情地训了我一顿,但他实在是用心良苦。”这样一来,会起到更大的激励效果。

挑起内讧,然后坐观虎斗

最有效的打击敌人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内部自相残杀。如果敌人很团结,你是不容易分化瓦解他们并战而胜之的,这时你就要想方设法挑起他们内部的矛盾,或挑拨离间,或两面煽风,或制造矛盾事端,总之是要让他们内部打起来,最好是他们拼得个两败俱伤,这样你就可以站出来收拾残局了。

在待人处世中,当自己所处的环境强手如林,竞争十分激烈时,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妨巧用计谋,让身边的竞争对手斗起来,使他们非但无法算计你,而且为了各自的利益还可能求助于你。这样,你不但在强手环伺下活得滋润,而且还提高了在众强中的地位,为自己的成功与发展营造了主动有利的局面。

厚黑案例

袁绍临终之时,由其妻刘氏及谋士审配、逢幻操纵,立三子袁尚为大司马将军,统领冀、青、幽、并四州之地。其长子袁谭深为不满,欲与袁尚一争高下。恰在此时,曹操乘连胜之威,进攻黎阳。袁谭迎战大败,只好派人向袁尚求救。袁尚只拨5000兵相助,且在半路上被曹军全部截杀。此后,袁尚即不再增派援兵,意欲借曹操之手除掉其兄。袁谭大怒,便欲投降曹操。消息传到冀州,袁尚担心袁谭降曹后并力来攻,便亲自率领大军去黎阳救助袁谭。袁谭闻讯大喜,遂打消了投降的念头。不久,袁熙、高干也领救兵来到黎阳城下。四支兵马并在一处,仍然不是曹操的对手,黎阳很快就被曹军攻破。袁氏兄弟与高干只好弃城逃走。曹操引兵追赶,袁谭与袁尚退入冀州坚守;袁熙与高干则在城外下寨,以成犄角之势。曹军连日攻打,一时难以奏效。这时,谋士郭嘉向曹操献“隔岸观火”之策说:“袁绍废长立幼,而袁谭、袁尚二人势力相当,各树党羽,互相争斗。如果进攻太急,他们就会团结一致对付我们;如果暂缓攻击,他们之间就会相互争斗火并。我们不如举兵南向,作出南征刘表的姿态,以便等待其内部发生变乱。当其内乱发生后,再进击他们,可以一举而平定河北之地。”曹操认为很有道理,便留下贾信守黎阳,曹洪守官渡,自率大军向荆州进兵。事情果如郭嘉所料,曹操撤军不久,袁谭与袁尚即大动干戈。袁谭敌不过袁尚,便派人向曹操求救。曹操乘机挥军北向,首先打败袁尚、袁熙,后又消灭掉袁谭和高干,从而一举平定了河北。

袁熙、袁尚被逐出冀州后,引兵连夜奔往辽西投依乌桓去了。曹操用郭嘉之言,以田畴为向导,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轻军千里往袭,在白狼山与袁氏兄弟及乌桓王冒顿的大军相遇。两军大战一场,冒顿大败被杀,袁熙、袁尚率数干人逃向辽东。曹操并不追赶,退军易州,按兵不动。大将夏侯说:“辽东太守公孙康,久不宾服。现在袁熙、袁尚又前往投靠,必为后患。不如乘其未动,火速往征。”曹操笑道:“用不着劳烦诸位虎威,几天之后,公孙康定会自动将二袁的脑袋送来。”众将都不相信。然而,不久之后,公孙康果然派人将袁熙、袁尚的首级送到。曹操大笑道:“不出郭嘉之料!”原来,郭嘉在征乌桓途中染病在身,不得已只好留下治疗。临终之时,他写下一封信给曹操,授计说:公孙康一直担心袁氏吞并,今袁熙、袁尚前去投奔,心中必然怀疑。如果我们派军攻打,他们势必并力迎击,急切中难以得手;如果暂缓出兵,公孙康与袁氏兄弟就会互相火并。事情正如郭嘉分析的那样,公孙康听说袁熙、袁尚将要来投,当即与手下人议定:若曹操前来征讨,便留下他们,合力抗曹;否则,就将他们赚入城中杀掉,献给曹操。这是因为,当年袁绍曾有吞并辽东之心,公孙康不仅一直耿耿于怀,而且也担心袁氏兄弟前来投靠是假,欲鸠占鹊巢是真。而袁氏兄弟也的确如公孙康所担心的那样,企图寻机杀掉公孙康等人,以辽东数万骑兵与曹操抗衡,收复河北。所以,当细作回报说曹操屯兵易州,并无下辽东之意时,公孙康立即设计将二袁杀掉,并且派人将首级送到易州。这样,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即除掉了袁熙、袁尚,并且使公孙康自动归服。

活学活用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这实在是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所谓内讧,就是内部出乱子,这是有效瓦解对手联盟的妙招,运用得好,不仅省力,而且还能避免惹上麻烦。

话虽如此,但是真正能让对方相互猜忌,进而大打出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你具有高超的手段,合适的时机以及周密的计划,否则,一旦被对方识破你是在煽阴风点鬼火,不但不能达到让对方内讧的目的,反而会促成对方尽早结盟联合起来对付你,这样,你就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那么,你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你要非常清楚了解能引起对方内部矛盾的关键点,比如利益啦、美女啦、地位啦等等,总之是对方异常关心的事件,以煞有介事的认真表情且以痛心疾首的语调向对方做有意无意的陈述,以挑起对方内部之间的矛盾。

其次,要注意查看被挑唆对象的态度,有些人虽然隐藏很深,轻易不露表情,但只要你够细致,总能从对方不经意的表情和动作中判断出你的说辞是否引起了对方的关注。如果你发现对方始终对你保持警觉,那你就应该尽快转移话题,以免引起对方对你的猜疑;而如果你捕捉到对方对你的话非常感兴趣,就要彻底把挑唆的话说头,你可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给对方描绘出他的内部人如何想整死他,要他特别注意云云,总之,只要对方有暴跳如雷的行为表示,就证明你的阴风吹得还有些水平。

最后,你不妨给对方说出“心窝子的话”,为他“化解危机”出谋划策,比如说要他先下手为强,比如说教唆他以更狠毒的招数对待他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你要有周密的考量和计划,千万不能露出任何马脚,还要有很好的演技,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差错,否则,就有可能招致引火上身的危险。

达人箴言

抓住能引起对方矛盾的关键点,以子虚乌有的谣言离间对手,从对方的内部找到缺口,从而一举制胜。

真真假假,就是不露底细

不要说那些大奸似忠的阴谋家野心家,即使是一般的“良善之民”,也难免要说点空话、假话、套话,或者“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所谓“一根肠子通到底”,平生半句假话都不说,其实并不太多。因为句句都说真话,事事都讲真实,便难免会有“违碍之处”,或让某些人听了不高兴。这就会得罪人。得罪了人,自己的日子就会不好过。

在动物世界里,“拟态”和“保护色”是很重要的生存法宝;“拟态”是动物或昆虫的形状和周围的环境很相似,让人分辨不出来,例如有一种枯叶蝶,当它停在树枝上时,褐色的身体就像一片枯叶那般;“保护色”是身体的颜色和周围环境的颜色接近,当它在这个环境里时,它的天敌便不易找出它来;蚱蜢好吃农作物,它的身体是绿色的,这颜色便是它的保护色。

因为“拟态”和“保护色”,所以大自然的各种生物才能代代繁衍,维护起码的生存空间。而一般来说,会拟态的往往兼具有保护色,因此又会拟态又有保护色的,生存条件较只具保护色的好。

在人的世界里,也是有“拟态”和“保护色”的行为,最具体的例子便是间谍,从事这种工作的人要隐藏自己的身份,并且要避免被人识破,他们所使用的“拟态”和“保护色”就是在角色扮演上尽量和周围人接近,让人分不出他是“外来者”。所以间谍要执行任务时,都要先模拟当地的生活,穿当地的衣服,说当地人的话,吃当地的食物,研究当地的历史、民俗,为的是把自己“变成”那里的人,以免被人辨识出来。这是人类对“拟态”和“保护色”的运用。

你不是间谍,也不太可能有机会当间谍,可是在人性丛林里,你有必要对“拟态”和“保护色”有所了解,并且好好运用,尤其当你和周围环境相较,呈现明显的“弱势”时,更应该好好运用这两种每个人都有的本能。

例如:初到一个新单位,应尽量入乡随俗,认同这个单位的文化,随着这个单位的脉搏呼吸;也就是说,遵守这个单位的“规矩”和价值观念。这是寻找“保护色”,避免自己成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鲜明目标,否则会造成别人对你的排挤;如果你特立独行,自以为是,那么你的苦日子必定跟着你。当你的颜色和周围环境取得协调后,你也已成为这个环境中的一份子,而达到“拟态”的效果。到了这个地步,起码的生存环境就已经营造完成,不致发生问题了。

“拟态”的特色之一是静止不动。有保护色,又静止不动,那么谁也奈何不了你。因此在人性丛林里,你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灾祸,必须严守“静止不动”的原则,也就是说,不乱发议论,不显露你的企图心,不结党结派,好让人对你“视而不见”,那么就可以把危险降到最低程度。

有些人在家被抢,是因为房子装潢得太漂亮了,让人一看就以为是有钱人家;有人半夜遇劫,是因为戴着名贵首饰;这是他们不知“拟态”和“保护色”的作用,相形之下,有些大富翁出门一袭粗衣,以计程车代步,了不起开辆小车,这种人就深懂“拟态”和“保护色”的奥妙。

厚黑案例

东汉末年,黄巾军揭竿而起,起义队伍日益壮大。北海太守孔融被围困在都昌城中,黄巾军的围攻则越来越紧,孔融只好让太史慈带兵突围,去请皇叔刘备前来援助。

黄巾军把城围得如铁桶一般,怎样才可冲出去呢?太史慈想了一个计策。太史慈骑马持弓出了城,后边还有几个人拿着箭靶跟着。外面围城的黄巾军十分惊骇,马上严阵以待,准备厮杀。而太史慈则到城下的堑壕内,支好箭靶,往来驰射。射了一会儿,便回城去了。过了几天,太史慈又出城射箭,围城的人大都不以为然,只有少数人还站着观看。这样十来天过去了,围城的人也都习以为常,他们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

又一天早上,太史慈照例出城射箭,突然跃马扬鞭,冲出重围。等黄巾军想追赶时,已来不及了。不几天,太史慈搬来救兵,解了困城之困。

做一些表面看来毫无意义甚至愚蠢的事情,可以麻痹敌人,分散敌人的注意力,然后趁机行动。这种蒙蔽方法着眼干扰乱对手视线,就好像是虚晃一枪、光的障眼法。太史慈正是此中高手。

活学活用

蒙蔽术的要义所在是将自己的目的和意图深藏起来,使对方无法发现而麻痹大意;或者用假幌子使对方无从辩认,信以为真。然后,我们便有了条件和时机,从容完成原定计划。

蒙蔽别人最关键的在于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和目的。不能让人发现,更不能让人预见,所以诈者蒙蔽他人时,常玩的把戏便是声东台西。假装瞄准一个目标煞有介事地佯攻一番,其实暗自瞅准别人不留心的靶子,然后伺机施以致命打击。有时他似乎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的心思,实际上是在骗取他人的注意和信赖,目的在于突然发难而出奇制胜。

蒙蔽别人绝非奸邪之人的专利,它亦可用于达成这好事善举。例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都是怀着一定的目的展开交际活动的,或者为了寻求友谊,加深感情;或者为了交流切磋,互通信息;或者为了寻求合作,获得利益;或者为了求得帮助,摆脱困境。一般情况,交际双方有了明确的交际目的,便于双方的互惠互动,可以互相呼应。但有时,交际目的过于显露,反而会有碍合作,不利于交际目的实现。这就需要隐蔽交际目的。

要成功地运用蒙蔽术,就需要巧妙把握这两个步骤。具体说来,就是:

1、要虚得合情合理,让对方真假难辨

惺惺作态,就是装模作样做给对手看的姿态。这种姿态要合情合理。也就是说,不能与现实生活的差距过大。要虚得大致符合当时、当地、当事人的实际状况。因为人对是非的判断,靠的是知觉,知觉的正确与否,依赖于过去实践的知识和经验。当对手的虚拟同自己过去实践的知识和经验相吻合或一致时,知觉就产生一种认同感,就对对手的虚拟予以理解、认可。

作为对手,对方总是对作抱有某种程度的戒备与警惕的;对你所说的,本能地会产生怀疑。这就更需要在虚拟对,于合理上下些功夫。有时,不防来一点真真假假,造成一种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的混饨局面。你莫测高深。这时,对手的知觉是:实亦实,虚亦实。于是,也就自然而然地相信你虚拟的全部内容,而落入圈套。

说虚话技艺圆熟者经常使用“有几分真”的谎言来使人倍以为真,蒙蔽性非常大。

2、示意要疏而不漏,态度诚恳,表达巧妙

示意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言语。同时,应当辅以情感、神态。动作、语调等的帮助。对手对你的虚拟接受程度,取决于对你的示意的感知与理解的深浅。自己的示意越明晰、越确切、越执着、越有诱惑力,对手的感知与理解力就越强,从而,导致其产生错觉的概率也较高。

因此,可以说,示意,是在操纵对手的知觉。虚拟一旦实施,摆在自己面前的,既要千方百计调动对手的情感,使他对自己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又要竭尽全力维护自己的虚拟,使对手没有任何怀疑的余地。要让对手明白:如果不相信你所说的,那么,便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只有相信你所说的,自己才能获得利益。这是将一个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树在对手眼前,迫使他只能作出“相信你所说的”这唯一选择。

为了更有效,示意还可以利用人们对共同点具有的认同心理,站到对手的角度上,设身处地地为对手的利益说话,使对手感到自己是为他好,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并适当使用一些缓解对方警惕性的言语。如诸葛亮的“事须三思,免致后悔”。现代社会诸如“考虑到我们双方的利益”“这是人人皆知的”“早就如此”“聪明的人都会这样做”之类。如此,对手的防线最终会崩溃,自觉不自觉地会相信你的虚拟。

达人箴言

人是一个相互矛盾的组合体,既有鸟的一面,又有山羊的一面,鸟的一面是做秀,山羊的一面是作战。相比之下,鸟的一面(做秀)比山羊的一面(作战)更可爱。做秀比作战损伤更小,花最小成本就能决出胜负。所以,文明的推进力,更多的不是战争,而是做秀。

心计就是背后算计别人

在待人处世中,假如必须在“君子”与“小人”之间做出选择的话,如果做君子要吃很大的亏,而做小人反倒得利,那就不要犹豫,坚定地做一把小人。

在待人处世中,如果一个很要好的同事,与你争夺同一个职位时,面对二选一的局面,你怎么办?或者一个同事各方面能力比你强得多,几乎成了你仕途发展的拦路石,斗又斗不过,你又该怎么办?虽然从善良的愿望出发,你可能不愿意面对这样的局面,可又很难摆脱这种两难选择。按照《厚黑学》的观点,此时,你唯一正确有效的选择就是:明的不行来暗的,正的不行来邪的。绝对要狠下心来通过暗吹阴风搞到对手。

背后算计别人的核心思想就是: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虽然栽赃陷害只是其中之一而已,但用来铲除对手,却会有相当不错的效果。不过在栽赃陷害的时候,必须注意拿捏好分寸,不可适得其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究竟什么样的分寸才是恰到好处呢?那就是你所栽之赃,所诬之告,能让人宁可信其有,不肯信其无,让对方白口莫辩,甚至越描越黑,那就是了。

厚黑案例

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宋真宗患病不能理政,皇后刘氏开始干预朝政。因寇准过去曾铁面无私惩治了刘皇后的不法亲戚,刘皇后心中亦是恼怒万分,现在自己执掌权柄,自然要乘机报复。丁谓见有机可乘,便串通刘皇后到真宗跟前诬告,说寇准想挟太子夺权,欲架空皇上。真宗即将寇准免职,并把丁谓升为宰相。

丁谓大权在握以后,便找茬儿将寇准贬了官。发落到外地任职,而且要他远离京师,永无还朝的希望。其实;当时宋真宗对寇准还是很器重的。想有朝需扫再起用寇准,便让丁谓把寇准安排到一个小的州去当知州,可丁谓却擅将圣旨改成“奉圣旨任寇准为远小处知州。”致使寇准“月内;三黜”,直至被远贬为道州司马。此后,丁谓成了北宋朝廷单手遮天的人物,他恃势恣横,为所欲为,一时朝臣为之侧目。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二月,真宗病逝,仁宗赵祯即位。丁谓继续把持朝政,上欺仁宗,下压群臣;一手遮天,威势赫赫,谁也不敢惹他。

丁谓本身就是一个厚黑之士,他的两大绝招可谓将厚黑术发挥到了极至。一个绝招是把仁宗孤立起来,不让他和其他的臣僚接近,文武百官只能在正式朝会时见到仁宗。朝会一散,各自回家,谁也不准留身,单独和皇上交谈。第二个绝招是排除异己。凡是稍有头脑,不附和丁谓的执政大臣,丁谓一律给他扣上宁个罪名,从朝中赶走,所以朝廷中对一切军国大事总是以丁谓的意志为意志。舆论一色,政见一致,似乎安定团结得很。丁谓则高踞于权势的顶峰,自以为稳如泰山,可以高枕无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厚黑之士最终遭到了另一个道行更深的人的暗算。

参知政事王曾虽身居副宰相之位,却整天装做迷迷糊糊的憨厚样子。在宰相丁谓面前总是唯唯诺诺,从不发表与丁谓不同的意见,凡朝中政事,只要丁谓所说,一切顺从,从来不予顶撞反对。朝会散后,他也从不打算撇开丁谓去单独谒见皇上。日子久了,丁谓对他越来越放心,以至毫无戒备。

一天,王曾哭哭啼啼地向丁谓说:“我有一件家事不好办,很伤心。”丁谓关心地问他啥事为难。他撒谎说:“我从小失去父母,全靠姐姐抚养,得以长大成人,恩情有如父母。老姐姐年已八十,只有一个独生子,在军队里当兵。身体弱,受不了当兵的苦,被军校打过好几次屁股。姐姐多次向我哭泣,求我设法免除外甥的兵役……”

丁谓说:“这事很容易办吧!你朝会后单独向皇上奏明,只要皇上一点头,不就成了。”

王曾说:“我身居执政大臣之位,怎敢为私事去麻烦皇上呢?”

丁谓笑着说:“你别书生气了,这有什么不可以的。”王曾装做犹豫不决的样子走了。过了几天,丁谓见到王曾,问他为什么不向皇上求情。王曾慑懦地说:“我不便为外甥的小事而擅自留身……”丁谓爽快地回答他:“没关系,你可以留身。”王曾听了,非常感激,而且还滴了几点眼泪。可是几次朝会散后,仍不曾看到王曾留身求情。丁谓又问王曾:“你外甥的问题解决了吗?”王曾摇摇头,装做很难过的样子:“姐姐总向我唠叨没完没了的。我心里也不好受。”说着说着,又要哭了。

丁谓这时不知是真起了同情心,还是想借此施恩,表示对王曾的关心?竞一再动员王曾明天朝会后单独留下来,向皇上奏明外甥的困难,请求皇上格外施恩,免除外甥的兵役。他甚至还埋怨王曾太迂腐,一点也不关心年老的姐姐。王曾迟疑了一阵,总算打起精神,答应明天面圣。

第二天大清早,文武百官朝见仁宗和刘太后以后,各自打马回家,只有副宰相王曾请求留身,单独向皇上奏事。宰相丁谓当即批准他的请求,把他带到太后和仁宗面前,自己退了下去。不过,丁谓心里还是有点不太放心,便守在阁门外不走;想打听王曾究竟向皇上讲了一些什么话。

王曾一见太后和仁宗,便充分揭发丁谓的种种罪恶,力言丁谓为人“阴谋诡诈,多智数,变乱在顷刻。太后,陛下若不亟行,不惟臣身粉,恐社稷危矣。”一边说,一边从衣袖里拿出一大叠书面材料,都是丁谓的罪证,王曾早就准备好了的,今天一件件当面呈给刘太后和宋仁宗。太后和仁宗听了王曾的揭发,大吃一惊。刘太后心想:“我对丁谓这么好,丁谓反要算计我,真是忘恩负义的贼子,太可恨了!”她气得三焦冒火,五内生烟,下决心要除掉丁谓。至于仁宗呢?他早就忌恨丁谓专权跋扈。只是丁谓深得太后的宠信,使他投鼠忌器,不敢出手。而且自己被丁谓隔绝,没法了解朝中的情况,不摸王曾等人的底,感到孤立无援。今天和王曾沟通了思想,又得到太后的支持,自然更不会手软。

王曾在太后和仁宗面前整整谈了二个时辰,直谈到吃午饭的时候还没完。丁谓等在阁门外,见王曾很久不出来,意识到王曾绝不是谈什么外甥服兵役的问题,肯定是谈军国大政。他作贼心虚,急得直跺脚,一个劲地暗自埋怨自己:“上当了!”“太大意了!”“来不及了!”当王曾来到阁门外遇见丁谓时,丁谓恶狠狠地瞪了王曾一眼,王曾笑嘻嘻地向他拱手致意,他不睬不理,怒气冲冲地走了。但此时的丁谓已根本没有向皇上和太后辩解的机会,被仁宗一道旨意流放到了偏僻荒凉的崖州。

活学活用

待人处世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自然免不了明争暗斗,然而最后获胜的总是那些身怀厚黑绝技的高明之士。观其所采取的招术,无非是巧用心计,声东击西,即假装瞄准一个目标,煞有介事地佯攻一番,其实心底里却在暗自瞅准对方不留心的靶子,然后伺机施以致命打击。有时它似乎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的心思,实际上这是在骗取他人的注意和信赖,目的在于适当时机来临时突然一反常态、出奇制胜。

在待人处世中施行厚黑“凶”术,一定要防止对方同样的招术,用比对方更高明的厚黑手段静观默察后加以阻截,审慎伏击。因为当你在与同样精通厚黑之道的人相处时,他们常常会放过你的第一意图,而想法引出你的第二乃至第三意图,此时,你不妨以厚制厚,以黑制黑,伪装得更精巧,假装看不出对方的招术,甚至以吐露某些真言来引对方上钩,或者也可改变战术,故作憨厚,当然也可以将推心置腹的坦诚态度用至极端,但骨子里藏着的却一定是奇黑无比的“黑心”,一旦有机会,绝对要毫不犹豫地背后下暗手。

当然,与厚黑之人相处,除了看双方谁比对方更厚更黑之外,关键还要看双方谁先下手。如果你是真正杰出的人才,那么还是先下手的好,这将使你获得双倍的好处。假设其他条件均等,凡事先下手者必先占优势。有的人本可以在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中百鸟朝凤般独领风骚,可偏偏让别的不如自己的人占了先机,就是因为厚黑之术没有修炼到家的缘故。

达人箴言

世上没什么事是不该做的事。如果你的对手并没有错,就可以暗中设下套儿,嫁祸于人,当然,表面上一定要不露声色,最好让对方什么也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