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先天,培后天,治病求本法堪遵

“治病求本”之论,首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老师认为,所谓“求本”就是要在辨证时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审因论治,治病才能得心应手,提高疗效,否则只能是对症治疗,效果往往不佳,甚至酿成坏症。如临床上不少医生在治疗感冒时,见其发热,不论风寒风热,处以金银花、连翘、黄芩、石膏等清热解毒药,只求治“标”,故病常常不愈,甚则发生传变。可见,辨证论治如仅停留在对症治疗水平上,见热清热、遇寒祛寒,不从疾病的演变规律角度考虑,疗效就很难提高。因此,老师指出,“治病求本”是中医辨证的精髓,符合“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观点,对于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老师恪守《黄帝内经》“治病必求于本”之旨,诊病必细审其因,辨明机制为要。他发现,不孕不育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尤其是与肝脾肾的关系更为密切。盖肾藏精,主生殖,胞络系于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充盛,精血有源,冲盛任通,两精相遇方能成孕。若肾气不足,肾藏精功能失常,男子精液异常,女子胞宫失养,则不能孕育。脾统血,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失运,化源不足,可造成精血亏虚,而见男子少精弱精,女子月经量少、月经后期等诸症。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为女子之先天。肝气郁滞,疏泄失常,则致男子阳痿、不射精,女子痛经、经行前后不定,甚则崩漏、经闭。

因此,老师在治疗不孕不育时,非常注重顾护先天后天,常从肝、脾、肾三脏入手,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老师认为,月经后期虽有虚实之分,但肾虚血亏、冲任不调是其主要病机,其中又以肾的作用尤为重要,因肾精是月经产生的原动力,正如《傅青主女科》谓“经水出诸肾”“经本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补肾,通过益肾养血使得肾气充足,精血旺盛,则月经自然通调,即所谓“水满自溢”,千万不可一味破血攻伐。临床多用紫河车、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之类以补肝肾之阴而益精血,为月经提供物质基础,疗效满意,此正是他“治病必求于本”学术思想的具体体现。又如老师诊治疾病时,崇尚李东垣“脾胃为后天之本”之学说,察病必先观察脾胃的强弱,虚者补之,对一些易伤脾胃之药物,总是斟酌再三,审慎应用。例如精液不液化以湿热内蕴者为多,需清热利湿,但若滥用苦寒解毒之品,则有伤脾胃之弊,使水谷精微无以化生,即使液化问题得以改善或治愈,其精子数量和活力亦下降,仍难以孕育,从而得不偿失。

另外,老师还注重药食同源,提出日常饮食上“男性要壮阳,女性要滋阴”的观点,叮嘱男性要多食海参、虾、羊肉、鹌鹑、韭菜等益肾壮阳之品,而豆制品、贝类、果仁等食物富含锌、硒、钙微量元素及精氨酸,有助于提高精子活动力,改善性腺功能,亦可多食;女性宜多吃山药、核桃、大枣、黑色食品(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木耳、紫菜、桑椹、乌鸡)等益肾养阴之物,从而造就优良卵子。老师对孕前和孕期妇女还有一食疗方,嘱咐每天食用1袋牛奶、2个鸡蛋、3个核桃、5个大枣、10个花生,既能增强体质、助其受孕,又能在产后提供充足的母乳,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