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溃疡汤治疗难治性溃疡病35例报告

笔者20多年来潜心研究难治性溃疡病的治疗,有较大进展,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资料较完整的35例总结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35例,全部是经纤维胃镜和病理组织活检确诊,在消化内科住院用西药正规治疗3个月以上未愈,而用溃疡汤治疗的病例。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81岁,平均45.4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35年,平均7.2年;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5例,复合性溃疡2例;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例。
临床表现:
胃脘疼痛35例(100%),其中疼痛较剧,痛处不移29例(82.9%);反酸22例(62.3%);腹胀28例(80%);嗳气16例(45.7%);纳呆30例(85.7%);黑便呕血10例(28.6%);舌边紫斑或紫黯32例(91.4%)。本组病例胃镜诊断标准参照«消化道内镜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2)。
(二)治疗方法
根据本病的病理特点,以祛瘀通络、化湿解毒、升清降浊为治疗原则。自拟溃疡汤:莪术、瓦楞子、白术、厚朴、半夏、升麻、野菊花。加减法:脾胃虚弱者加黄芪;反酸频发者加乌贼骨;大便潜血者加白及;肝郁气滞者加香附、郁金;湿滞而大便后重者加冬瓜仁;胃热者加蒲公英、川黄连。
以3个月为1个疗程,全部病例治疗1个疗程,经纤维胃镜的病理组织活检后进行总结。
(三)治疗结果
1.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胃镜检查溃疡愈合或仅留瘢痕,大便潜血转阴;好转:症状和上腹部压痛明显减轻,胃镜检查溃疡面较前缩小1/2以上,大便潜血转±;无效:临床表现及胃镜检查无明显改善,大便潜血无改变。
2.治疗结果
(1)临床主要症状变化(表2-2)
表2-2 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变化例数
(2)治疗前后胃镜检查、大便潜血检查变化(表2-3)
表2-3 治疗前后胃镜检查,大便潜血检查变化例数
治疗1个疗程后,35例中痊愈24例(68.6%);好转9例(25.7%);无效2例(5.7%);无效病例均为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总有效94.3%。
(四)体会
1.难治性溃疡病的概念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病程长、反复发作的胃肠病。难治性溃疡病又是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难题。迄今其概念尚未统一。国外消化病专家提出以胃镜及X线下特征作为诊断难治性溃疡病的标准,但因缺乏临床经过和病理学的证实,不能定论;有的学者认为广义的难治性溃疡病系包括反复发作的溃疡病在内的消化性溃疡;又有学者认为顽固性、进行性、反复发作性溃疡病是属于难治性溃疡病的范畴。但是,消化性溃疡的特点之一就是周期性发作,其与反复发作之间无明确界限,以复发的次数与时间为依据也难以划分难治与易治,况且迄今也未见有关报告资料。因此,多数学者仍倾向于回顾性诊断:消化性溃疡经内科正规治疗3个月未愈者定为难治性溃疡病。本文就是根据这一观点来划分。
2.对难治性溃疡病的病因病机的探讨
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迄今尚未能完全阐明。而难治性溃疡病就是由于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治疗难以切中病机,若能揭示其病因病机的本质,谨守病因病机,就能迎刃而解。
(1)难治性溃疡病是一个综合因素所导致的疾病:
难治性溃疡虽然以胃为病变中心,但涉及多脏腑功能障碍,既有胃的和降失常,又有脾的运化、升清的失职,肝的疏泄无权,肾阳不能温煦;既有病久入络,出现气滞血瘀,又有久病致虚,脏腑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既有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导致气血匮乏,又有聚湿成痰,痰湿缠绵,邪恋难除等。
(2)血瘀阻络是难治性溃疡病迁延难愈的重要环节:
本组35例中出现疼痛较剧、痛处不移29例(82.9%),舌边出现紫斑或紫黯32例(91.4%),说明由于病久入络而导致血瘀阻络,这是难治性溃疡病迁延难愈的重要环节。不仅从中医理论和大量临床实践可说明这一点,而且不少学者的研究发现也足以论证之。例如镰田等研究发现:消化性溃疡活动期周围正常组织的黏膜血流量较正常对照组低,揭示黏膜血流量减少在溃疡的发病中占重要地位;难治性溃疡病患者溃疡边缘黏膜血流量较易治者低,说明了溃疡边缘黏膜血流量低是溃疡久不愈合的一个重要因素。黏膜血流量减少与血瘀阻络互为因果关系,血瘀阻络是因,血流量减少是由于血瘀阻络,血运不畅所造成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临床实践表明:对消化性溃疡、难治性溃疡病的治疗,只要善于运用祛瘀通络法,就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对临床研究很有指导意义。
(3)脾胃升降功能紊乱是导致难治性溃疡病的关键:
笔者通过长期对消化性溃疡的研究,从大量的临床病例总结中认识到,当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只有在出现脾胃枢机失利、升降紊乱的病理变化时,才会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这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关键。正如«素问•五脏别论»所说:“……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如此虚实交替,升降有序,使脾升清不息,胃降浊排空,两者相反相成,共同完成对水谷的消化、吸收、转输和排泄等功能。在出现病变时,也主要表现为枢机失利、升降紊乱。
(4)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是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
重视西医学研究的成果,洋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扬西医微观之长,补中医宏观之短,推陈致新,是发展中医学术的必由之路。10多年来,国内外通过大量研究,已证实幽门螺杆菌(HP)是消化性溃疡病的重要发病因素及复发原因。由于HP感染可以引起胃酸分泌及其相关调节机制的障碍,难治性溃疡病经检查有HP感染时,就应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对HP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治疗,这也是治愈难治性溃疡病的重要措施。溃疡汤中的升麻、野菊花是笔者近10年总结出治疗HP较理想的药物。而且,升麻有助脾升清,野菊花解毒抗菌而无败胃之弊。若胃热较甚,脾胃虚弱不明显,加入川黄连,对治疗HP疗效显著。经治而HP转阴后仍需坚持治疗1个月左右,对根治HP有重要意义。
3.难治性溃疡病的治疗
针对难治性溃疡病的以上病因病机,以熔祛瘀通络、化湿解毒、升清降浊于一炉的治疗原则对溃疡汤进行治疗,获得满意效果,为攻克治疗难治性溃疡病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有待今后深入研究,特别是加强基础研究,冀对难治性溃疡病的治疗有新的突破。
(本文原载于«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病研究专辑»1997年9月第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