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筋骨三针疗法
- 吴汉卿 吴军尚主编
- 1804字
- 2021-12-10 18:22:36
第六节 骨质增生症与骨内高压症的治疗机制
一、 骨质增生症的治疗机制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日益加重,骨质增生症及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发病率越来越高。引起骨质增生症的主要病因有两个方面:
1. 由于骨关节的受力点、骨突点受到长期超负荷的挤压作用造成骨膜面的代谢障碍,引起软骨化肌炎,形成骨膜面软组织筋膜结节,如跟痛症、跟下骨刺等。
2. 由于骨关节的受力点受到肌腱韧带筋膜长期超负荷的牵拉作用,造成附着在骨突点的肌腱韧带筋膜散在的出血劳损,形成无菌炎性肌筋膜结节,导致骨突受力点的代谢障碍,造成增生硬化。如髌骨上下缘骨刺,同时,骨关节的受力点受到肌腱韧带筋膜长期超负荷的牵拉力作用,引起关节动态失衡,造成小关节微小的错位,出现临床综合征。如:颈腰椎的棘突偏歪、韧带钙化。
中医筋骨三针疗法治疗骨质增生症的作用机制有以下两个方面:①治疗骨质增生症,首先松解骨突受力点,切开筋膜结节,消除无菌性炎症,如治疗颈椎病项韧带钙化,透皮后首先切开附着在棘突上的韧带筋膜结节。然后松解挛缩的韧带,恢复颈部的动静态平衡。②松解附着在骨关节上的肌腱韧带筋膜,恢复骨关节力的动静态平衡,如治疗跟痛症,透过跖腱膜后,首先切开附着在跟骨结节上的筋膜结节,然后松解跖长韧带,解除牵拉力,恢复足底部的动静态平衡。
二、 骨内高压症的治疗机制
骨内高压症属于中医学骨痹证的范畴,其中包括退行性骨关节病、骨坏死症、骨质疏松症等。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素问•长刺节论篇》中就有关于骨痹的记载:“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则痛,名曰骨痹。”证见骨节疼痛,四肢沉重难举,有麻冷感。治宜补肾祛邪,用安肾丸、附子独活汤加减等方。在中医“肾主骨”的理论指导下,历代医家对骨痹相关疾病,在治疗原则上主张“从肾论治”,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国内外骨内高压学说作为东西方骨伤科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骨科微创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20世纪60年代,不少国内骨伤科专家、学者开始关注与研究骨内高压症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病理机制:骨内高压症的病因主要由于长期应用激素、骨关节的外伤、长期酗酒、血液病、减压病等所致。骨内高压症的病理改变主要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关节损伤、骨内结构改变:一方面是由于骨内血流淤滞、组织损伤、骨间质水肿、骨松质内静脉窦样扩张、静脉回流受阻、血管内压升高、炎性渗出,骨代谢障碍的恶性循环,导致骨小梁的坏死,骨质内的无菌性炎症,而致骨内及软骨内高压症。另一方面,由于骨关节损伤后的炎性渗出、代谢物质浸润、血运障碍及组织压迫,形成骨关节囊的无菌性炎症不断加剧,引起骨关节的囊内压升高。因此,引起股骨头坏死类疾病所导致的病理生理改变,基本是骨内高压和囊内高压。
骨性关节炎造成的高压症主要是由于人体进入中老年后,骨关节的缺血缺氧,引起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继而引起骨质的增生硬化,部分伴有软骨下囊性改变。其主要原因是骨质内的静脉回流受阻、代谢障碍、血管内压升高,一方面刺激新骨的形成,导致骨质硬化及骨关节炎的病理变化;另一方面引起骨内高压症。
骨内高压症多见于髋关节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症的疼痛期;退行性骨关节炎的急性疼痛肿胀期;肥胖型跟痛症人群的发作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疼痛肿胀期等疾病。一般疼痛越严重,骨内压越高。骨内潜在性高压引起膝关节活动时疼痛,由于骨关节静脉回流障碍,引起骨关节休息时疼痛。许多疼痛性骨关节疾病与骨内高压有关,尤其是骨关节的休息性疼痛与其有直接关系。
骨伤微创临床治疗骨痹证,即现代骨关节病的骨内高压症时,主要采取的是“中西结合、辨证施治、筋骨并重、内外兼顾、保守微创、局部病变、全身追踪”的原则。筋骨减压针骨膜旋转减压术,可直接减低骨内压、囊内压,改善骨内与关节内的血液循环,增加骨内、囊内的血氧量,有利于骨关节病变的恢复。治疗骨病分急性疼痛期和慢性恢复期:①急性疼痛期以水针刀松解关节周围的筋膜结节为主。切开骨关节长期牵拉的韧带,恢复关节的动态平衡。骨内高压胀痛症,应用筋骨减压针三针法旋转减压术。②慢性恢复期以中医中药补肝肾、强筋骨治疗为主,内外结合治疗为辅,如应用筋骨针大粗隆三针法骨膜旋转减压术、水针刀三氧消融术结合中药强筋壮骨汤加减治疗股骨头坏死症;应用筋骨针胫骨粗隆三针法骨膜旋转减压术、水针刀三氧消融术结合中药筋骨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用筋骨针跟后结节三针法骨膜旋转减压术、水针刀三氧消融术结合中药活血软骨汤加减治疗跟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