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针

别名 茅苗、茅笋、茅针、茅锥、茅蜜、茅荑、茅揠、茅芽。

基原 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L.) Beauv. var. major (Nees)的初生未开放花序。

产地 主产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采收加工 4~5月采摘未开放的花序,鲜用或晒干。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100cm。根茎白色,匍匐横走,密被鳞片。秆丛生,直立,圆柱形,光滑无毛,基部被多数老叶及残留的叶鞘。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根出叶长几与植株相等;茎生叶较短。圆锥花序紧缩呈穗状,顶生,圆筒状;小穗披针形或长圆形,成对排列在花序轴上;花两性,每小穗具1花,基部被白色丝状柔毛。颖果椭圆形,暗褐色,成熟的果序被白色长柔毛。花期5~6月,果期6~7月。

花药性状 圆锥花序紧缩呈穗状,顶生,圆筒状;小穗披针形或长圆形,每小穗具1花,基部被白色丝状柔毛。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心、肺、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 止血,解毒。用于衄血,尿血,大便下血,外伤出血,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克。外用:适量,捣敷或塞鼻。

验方

(1)治鼻衄、咯血、失血之病发热口渴:白茅针5~10克,水煎服。

(2)治喉痈:白茅针10克,皂角刺10克,连翘10克,甘草节5克,紫花地丁10克,七叶一枝花10克,金果榄5克(冲服)。加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待稍凉服,并服2煎。

本草记载 《中华本草》记载的为本品。

参考文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8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