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君臣共治的天下(这就是中国历史)
- 何孝荣主编
- 1833字
- 2024-10-30 04:57:25
宋夏战争
当时在中国的西部和北部边陲分布着一些少数民族的部落,其中的一支名叫党项,他们占据了现在的陕北、宁夏还有甘肃一带,不过之前因为实力不强,名义上还接受大宋王朝的统治。
不过到了仁宗元宝元年(公元1038年),事情有了变化。
这一年,党项人的首领李元昊雄心勃勃,决定脱离宋朝,建立自己的政权“夏”(史称“西夏”),又写信给宋朝,希望得到他们的承认,从此以后双方是平起平坐的关系。
这封信震惊朝野,即便宋朝不喜欢动用武力,但是朝中还是有不少的大臣支持对这个西夏进行讨伐,收回政权。宋仁宗也当即下诏,将之前曾经赐予李氏的各种职位头衔通通革去,又准备集结大军,进攻西夏,就这样,持续三年的第一次宋夏战争由此爆发。
◆知识链接
互市
“互市”又叫“关市”,就是中原王朝在边疆地区开辟的交易市场,保护官府或者私人和边疆上的那些游牧民族进行商品贸易活动,互通有无,这样可以让游牧民族通过买卖、交换的方式获得自己生活所需的各种用品,也就减少他们对边境地区的袭扰。
不许宋使入夏都
庆历和议达成后,虽然李元昊向宋称臣,承认自己是“夏国主”,但是北宋每次派遣使臣到西夏,李元昊都不让他们进入到夏国的都城来,这样他就可以不用以臣子的礼节接待宋朝的使者了。
在这次仁宗朝的对夏战争中,先后出现了一大批宋代著名大臣的名字,比如范仲淹、韩琦等,后来都当上了宰辅的他们在这场战争中运筹帷幄,为将来执掌整个国家的权力积累了经验。
从1040年开始,宋朝和西夏之间一共有三次大的战役,分别是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和定川砦(zhài)之战。
宋康定元年(1040年)初,李元昊率大军进攻延州,宋朝马上命令将领刘平、石元孙前来救援,但这两万援军却在三川口陷入了西夏军的包围,最终全军覆没,随后元昊又乘胜猛攻延州七天,没想到天降大雪,担心后方有失的李元昊这才撤了军。这就是三川口之战。
第二年,李元昊又率十万大军进攻渭州,在遇到宋朝将领任福的迎击后,率领西夏军诈败,一路将宋军引入了好水川的埋伏圈,宋军再次大败,主将任福也死在了战场上。这就是好水川之战。
宋庆历二年(1042年),李元昊又兴兵进攻宋朝疆土,这次的经历和好水川之战很像,宋军又一次在定川寨陷入元昊的包围圈,全军覆没,史称定川寨之战。
战争打了三年,三次战役都是西夏获得了胜利,宋朝损兵折将。但是西夏毕竟只是一个游牧部落的小国,连年征战已经耗尽了西夏的财力,而在定川寨之战之后,李元昊派出奇袭关中的部队又被宋军消灭,宋朝这边已经将局势稳住了。所以,这时交战的双方都在考虑握手言和。
虽然战场上获得了胜利,李元昊的日子也不是很好过,双方一打仗,宋朝就将边境上的互市关闭了,这导致西夏境内的粮食等日常生活必需品奇缺,社会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宋朝那边连吃三次败仗,虽然口头上喊着要重整军队、再来决斗,但是实际上早就不想再打了。
于是,庆历二年(1042年),李元昊将西夏皇族李文贵派去了宋朝京城——东京,和宋朝开始和谈,这边宋仁宗也暗示可以接受西夏议和的建议,并让太师庞籍全权进行议和。
经过反反复复的交涉,宋朝和西夏在庆历四年(1044年)达成和议:西夏取消之前自立的帝号,向宋称臣,并接受宋朝的封号,李元昊称夏国主;宋朝每年要赐给西夏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另外,每年的各大节日时,宋朝还要赐给西夏银2.2万两,绢2.3万匹,茶1万斤;双方重开边境贸易。
这次议和,因为发生在宋朝的庆历年间,所以史称“庆历和议”。
◆知识链接
庆历增币
宋朝屡败于西夏,北方的老对手——辽国也来趁火打劫,他们派大军压境,又派使者向宋朝索要关南十城,声称如果不给,那就不能继续“澶渊之盟”了。宋朝只好妥协,最终谈判的结果是将给辽国的岁币增加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史称“庆历增币”。
“庆历和议”达成以后,宋朝和西夏双方结束了战争状态,宋朝通过互市也可以获得一部分河西良马,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西夏也得以休养生息。双方这样相安无事的局面持续了二十多年,一直到宋仁宗去世。
此后到了宋神宗、宋哲宗的时候,宋朝和西夏之间战事又起,和宋仁宗时屡战屡败不同,后来的宋朝在对西夏的战争中甚至逐渐掌握了主动权,但是到了宋徽宗的时候,北方边境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劲敌辽国已腐朽不堪,被逐渐兴起的金国取代,而和辽国仇深似海的宋朝联金灭辽,这就让西夏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而在靖康元年(1126年),灭亡了辽国的金国人撕毁了和宋朝的盟约,大举南下,灭亡了北宋王朝。而那个已经奄奄一息的西夏,居然又恢复了往日的疆域,宋朝和西夏的战争,最终也就以宋的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