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拆东西家长别急着阻止

一些家长发现,孩子到了3岁以后,好像变得开始喜欢拆东西了,刚买的玩具经常是七零八落的,芭比娃娃的衣服也不知道丢在哪个角落了,有的孩子甚至开始拆家里的东西,比如闹钟,手机等,面对这些“捣乱”的孩子,家长们怎么应对呢?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孩子喜欢拆东西,家长别急着阻止!面对这样“搞破坏”的孩子,你会怎么样呢?也许大部分父母要么是生气,要么是喝斥,或者是将孩子拆坏的物件还原,其实这些都不是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帮宝宝一起完成他的“杰作”。

当然,在分析为何要这样处理的原因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孩子为何那么喜欢拆东西?

孩子喜欢拆东西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很强,具体分析如下:

1.觉得好玩

有时候,孩子会将墙上张贴的画报撕下来叠纸人或者飞机,会将洋娃娃的衣服扯下来洗;用刀、笔在墙上、桌上乱画,一些孩子这样做,可能他们只是单纯的觉得很好玩。

2.经验不足

孩子到了3岁以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行动能力了,但毕竟孩子年纪还小,有时候,他们只是想要帮爸爸妈妈做些事,但是能力和经验的缺乏让他们好心办了坏事。比如,吃完饭,他们原本想要帮妈妈收拾下碗筷,但是没拿稳,导致碗摔碎了。

3.模仿的结果

3岁孩子模仿能力特别强,此时,孩子喜欢模仿父母的行为,比如,孩子的玩具坏了,爸爸可能会重新组装或修好,而孩子看到后就会模仿,把玩具拆开,可是往往孩子把玩具拆了以后就再也组装不起来了。

一般情况下,发现孩子爱拆东西,大部分的爸爸妈妈会打骂孩子,但是其实最好的方法是引导孩子。孩子爱拆东西,是探索欲强的表现,是因为他对这个东西感兴趣,想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如很多男孩喜欢把车子拆开,去看车子里面到底是什么,车子为什么会动等。他沉浸在了自己喜欢的事物里面,并努力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寻找答案。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小孩爱搞破坏,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价值,而得到的却是小孩一生受之不尽的无穷财富——思考、创造和智慧。”其实,孩子的破坏行为,是受好奇心驱使的,是其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3岁的孩子和婴幼儿不同,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已经不再满足于以前的用眼看、用嘴触,还要用双手去摸、用身体去试探;已经不再满足于对事物表面的认识,还要深入事物的内部,去探究事物内部的秘密。以前那些只需要看看就能理解的事物已经对他们没有吸引力了。因此,3岁孩子呈现出很强烈的创造性和探索性行为,是典型的“好奇宝宝”,他们没有搞懂自己好奇的问题,是不会罢休的。

一天,妈妈回家后,看到小静正在拆一只玩具小鸟,看到妈妈,小静显得很害怕。妈妈故意板着脸问:“你怎么把玩具给拆开了?”

小静小声地说:“我只是想看看它肚子里有什么,为啥会拍翅膀、会叫。”

妈妈很高兴,因为她知道,只有会玩的孩子才会学,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就是培养他们的智力,于是,她鼓励女儿说:“宝贝,你做的对,应该知道它为啥会拍翅膀。”听了妈妈的鼓励,小静高兴极了。不一会儿就把玩具鸟给拆开了,并对里面的结构观察起来。

小静妈妈做得对,会玩的孩子才会学,活泼也是一种气质,每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总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力,而这些是成才的关键。

对于宝宝这样的“破坏”,家长要做到:

1.要有宽容的心态

孩子爱搞破坏,是求知欲强和想要学习的表现,此时,我们不要严厉批评孩子,也千万不要说“你怎么这么淘气,又把玩具拆了”“你下次再这样,就不给你买了”等这样警告和威胁的话。因为家长的批评和威胁很可能会扼杀宝宝可贵的探索精神。

2.家长应该尽可能地鼓励并且参与进来

当爸爸妈妈帮孩子修理玩具的时候,或者是看到孩子拆玩具的时候,最好能和孩子一起动手,比如,当家长看见宝宝把机器人拆了,应该蹲下来参与到宝宝的活动中:“机器人里面是什么啊,怎么会动啦?”并且引导、帮助他们一起寻找结果,然后再跟宝宝一起把拆开的玩具恢复原样。这样才能让宝宝在“破坏”——探究——重建中获得心理的满足,也获得知识。

3.教给孩子一些安全常识

明确地告诉孩子,家里的电器、药品不要乱动。如此一来就可以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也能够让孩子树立安全意识。

因为宝宝“破坏”的过程,是一个手、眼都在活动的过程,能够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鼓励宝宝适当地“破坏”,就是在鼓励宝宝的创造力,以及对更多事物的探索兴趣。

总的来说,对于3岁孩子的这种看似“破坏”的行为,我们不但要鼓励,还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引导孩子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提些问题让他们去开动脑筋,去猜、去想,比如,我们可以问孩子,为什么泡沫漂浮在水上,而铁钉会沉下去,皮球为什么一拍就跳很高,如果把气放了,还能跳那么高吗?要在问题提出后,主动带领他们从“破坏”中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