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岁幼儿沟通心理学
- 方聆
- 2732字
- 2021-11-29 09:47:42
沟通时,忽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沟通不仅仅是沟通事情,更是通过交流和互动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并尽量满足。说起理论,大部分的父母都知道,但一执行起来好像就跑偏了。
这是沟通吗?这是发布命令和要求——按我说的去做,满足我的要求!这和真正的沟通背道而驰。我们和成人说话的时候好像不大会这样,而是更倾向于商量或建议,但一和孩子说话,就很容易变成这样的口吻。
这是因为,首先我们认为,孩子能有什么想法,他怎会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只需要听我的就可以了。轻视孩子的想法,很容易导致我们在和孩子沟通时,把沟通变成命令和要求。
其次,这些要求看起来都是正确的。早睡早起不对吗?小孩子不插嘴不对吗?和品性更好的小朋友玩不对吗?但问题是这是你认为的正确,还是孩子认为的正确。即便是正确的,孩子当下就必须执行吗?还有,追求正确就可以完全忽略感受吗?
仔细分析一下,这些要求的背后是不允许:
无论你说的是错是对,只要含有不允许的意思,都会遭到孩子的排斥和反抗。我们为什么习惯于这样说话?因为我们在表达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考虑的都是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这些难道不都是父母的感受和需求吗?
一旦你考虑的是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你说话的方式、内容、处理事情的结果马上就会改变:
瞧,当你考虑到孩子的感受时,你的思维方式就变了。怎么变化的呢?从一元关系变为二元关系了。前文提到,所谓一元关系,是指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意志,只感受到自己的感受,看不到别人的感受。而二元关系是指,一个人不但能看到自己的感受,也能看到并尊重另一个人的感受。并且意识到,只要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不管他的年龄有多小,他的感受都值得被尊重。一旦你的内在逻辑是二元关系,沟通和相处就会变得很容易。因为任何一个人被他人“看见”都会感到愉悦和幸福。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成人由于经过社会规则的训练,思考问题习惯从正确出发。而幼儿处于全能自恋期,做什么事情都是从快乐出发。这就使得父母和孩子在沟通时经常发生矛盾。其实这两者没有对错。人要活得好,需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所以我们在与孩子沟通时,要兼顾孩子的感受,同时引导孩子做正确的事情。如何兼顾正确与快乐呢?就是我们后面会讲到的——允许孩子在正确的范围内做快乐的事和允许孩子在愉快的状态下做正确的事。而不是一味用正确的标准来强迫孩子牺牲快乐。这需要我们把正确的标准放宽一些,同时允许孩子拥有一些无关大是大非的小快乐。
要实现这一点,需要父母有以下几种领悟。
要能够看见并允许孩子快乐
看到这个标题,有些家长可能不解了:“我还能看不到孩子的快乐,我还能不允许他快乐?”你别说,有时还真不能。
“每天晚上9点之前必须睡觉!”这时,你看到的是9点钟孩子还不睡觉这件事情,没有看到孩子此刻玩得非常快乐的心情。
“不要和这个小朋友在一起,小心跟他学坏了。”这时,你看到的是对错,而没有看到孩子交朋友的单纯和快乐。
“妈妈说话的时候,不许插嘴!”这时,你看到的是这个爱插嘴的小孩给你带来的烦恼,没有看到一个具有强烈表达欲的小孩说话时是多么快乐。在看到别人的感受这一点上,其实人类并不擅长。
我们要允许孩子释放他的快乐!如果他的快乐妨碍了别人或失去了度,我们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强迫他放弃。
例如,孩子总是睡觉比较晚。那我们要看看他不睡觉的时候在做什么,这些事情能不能安排在白天做,或者允许他再晚睡半小时,或者让他试试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有什么区别,至少别在当下立刻中断他的快乐。
不要把自己的需求投射到孩子身上
有时,我们分不清楚对他人的要求是他人的需要还是自己的需要。
例如,玩完玩具以后要把玩具放回原处!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整齐,感觉舒服。但是,整齐、舒服是你的需要,不是孩子的需要。因此他不配合你的要求。
“就买这双鞋,那双鞋不好看!”让孩子听从你的审美感,这更是你的需要了。
“多吃苹果,苹果对身体好,西瓜少吃一点。”或许你的身体真的需要更多苹果所有的味道和营养,但孩子的身体可能需要的是西瓜所有的味道和营养。
孩子说吃饱了,你说:“你才吃了那么一点,怎么会饱呢?来,再吃一点。”这就叫作“妈妈觉得你饿”,这很明显是把自己对食物的需求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把自己的需求投射到孩子身上,是因为自己的需求未被充分满足,而不是孩子的需求未被满足。所以这个时候应该做的是自己去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要求孩子满足自己的需求。
其次,是因为我们对“界限”的认知太模糊,我们把孩子当作我们的“附属品”,认为我们可以干涉他们的生活。我们也不相信他们的感受,认为自己的感受更正确。实际上,每个人的感受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哪怕他是幼小的孩子。如果我们管好自己的需求,不越界,不想当然地替孩子感受,并相信孩子的感受,那么沟通中的冲突就会少很多。在不越界的同时,如果我们还能主动去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并满足他们,那么沟通将会顺畅很多。
总之,在沟通中,看到、重视并相信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不强迫孩子必须按照父母的感受去生活,那么彼此都会愉快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