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青春期,究竟是谁在焦虑

每逢考试,朋友圈里的父母们都会转发各种滋补神汤:

从今天起做一个不焦虑的妈妈,孩子是亲生的,考试是一次性的,人生是一辈子的。从今天起,自己看看书,美美容,什么作业,什么考试,随缘吧!

没有资质的孩子是用来报恩的,因为读书特别好的,将来会去美国、英国、加拿大,见面只能靠视频。读书没资质的,等我们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载我们去吃牛肉丸,明天载我们去吃海鲜,想想真美好!

……

无论是不是鸡汤,是不是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显而易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不自信以及焦虑之情。

孩子到了青春期,随之而来的各种矛盾层出不穷。上周我和朋友一起吃饭,旁边坐着一家三口,15 岁左右的儿子低着头吃饭,父母在两边殷勤地夹菜给他,小心翼翼地问这问那,儿子最多就回应个“嗯”,或者摇摇头。

父母对视了一眼,妈妈小声开口:“那老师后来有没有说什么?”

儿子沉默着,大口扒着饭。

“要不,我们给老师当面认个错?这个事也不能全怪老师,毕竟你当着大家的面和他顶嘴,让他挺没面子的。”爸爸试探着。

“啪”的一声,儿子的筷子甩在桌上,他冷着脸吼道:“一点小事,你们没完没了的,烦不烦啊?!”

父母瞪了他一眼,转而看向我们,脸上露出抱歉又尴尬的笑容。我们急忙转过脸,装作无视。

后来从父母断断续续的劝慰里,我大致知道,因为作业的问题,儿子在课堂上和老师顶了嘴,老师给他父母发了短信,让他们在家对孩子多一些引导。

儿子的满不在乎和父母的惶恐不安形成了鲜明对比。

青春期孩子顶撞父母和老师的事情并不少见,我理解作为父母,怕得罪了老师对孩子不利的心理,但在孩子的眼里,这并不是什么大事,确切地说,孩子认为他只是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并无不妥,反而是父母和老师过于放大事情了。

都说青春期的孩子焦虑不安,但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每个焦虑的孩子背后,往往有更焦虑的父母。

《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面对孩子们青春期的抵触和叛逆,57%的家长对怎样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和如何引导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感到焦虑。其中,近 69%的 80 后家长对孩子青春期的问题感到焦虑,70 后家长的这一比例则是 52.5%。

有时候,怕输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怕孩子比别的孩子成绩差,怕孩子考不进好学校,怕孩子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怕孩子以后吃亏,对孩子的期望成了父母焦虑的主要来源。尤其在父母有能力为孩子的起跑加速时,这种焦虑就更明显了。一掷千金报了很多培训班,可成绩还是无法提升,有个妈妈在群里说,急得嘴巴都上火了。

著名节目主持人马东说:“中国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长中的焦虑转移给了孩子。”我们小时候没考上好大学,想让孩子考上 985、211;我们小时候成绩不如别人,想让孩子一定要争口气,超过别人家的孩子;我们没过上安稳的生活,催促孩子一定要过上理想生活……正是这种焦虑,让无数家长和孩子都处于连轴转的水深火热之中。然而我们不知道的是,这种中国式父母的焦虑,很有可能废掉我们的孩子。

这并非危言耸听。

《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指出,2016 年 10 月至2017 年 9 月,网络信息中共有 392 例青少年儿童自杀死亡及自杀未遂的事件,其中有 267 例明确标注为中小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是学业压力大,其次是情感困扰和亲子间的严重冲突。

这是多么可怕的现实!我们的父母如果再无法正确克服焦虑,只会给孩子更多的痛苦体验。

可见,是时候梳理一下我们的焦虑情绪,改变自己了!只有父母自己不焦虑了,才能减少青春期孩子的焦虑之情,让他们变得平和安静。

如何才能有效地改善焦虑症状呢?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成人比成绩更重要

初为人父母的时候,每个爸爸妈妈都说,只要宝贝健康快乐就可以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的要求越来越多,希望孩子聪明、学习好、能力强,等等。其实不是父母不记得当初的话了,而是社会竞争给了他们更多的压力和焦虑,他们只好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期待孩子出人头地,慰藉自己的不甘。

其实人生漫长,一路充满荆棘,在孩子跌跌撞撞的成长中,除了成绩,还有品性、思维、眼界,等等,都决定着孩子的未来,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很努力但成绩不佳,不妨从其他方面进行培养,他一样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谨记,成人比成绩更重要,多元化的社会有很多种成才方式。

二、适当关注和掌控

对孩子的过度关注正在伤害孩子的成长。

时至今日,虽然很多父母已经掌握了科学的育儿知识,但在生活中,他们仍然喜欢围着孩子转,从吃穿用到兴趣、学习、交友,等等,并且倾其所有为孩子买学区房,报各种培训班……父母都觉得这是为了孩子好,却不知,这种关注和照顾无不显示出对孩子的掌控。在这种关注中长大的孩子,随着青春期的来临,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自控的需求不断增加,就会向父母争取更多的自主权,于是亲子冲突便不时出现。

这时候父母若还不改变,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叛逆。付出的心血和孩子的对立形成鲜明的对比,也让父母感到万分委屈,一位父亲曾抱怨:“我们付出全部心血,却养出一个白眼狼!”

其实并非孩子不知好歹,而是父母过度抢占了他们的地盘,引发了他们的抗争。

如果停止这种以“爱”为名的掌控,还孩子自由,你会发现,孩子能学会自己管理学习、生活。孩子的人生只能由他自己走,你只需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惑时,适当帮助和引导,帮他保持正确的方向。而父母,也会因为抽离了那些焦虑感,心生美好。

三、打造自己重于打造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杰弗里·伯恩斯坦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错》里说:“孩子的叛逆可能会反复。当孩子用叛逆试探你的耐心的时候,请不要失去信心。坚持下去,不要恐慌。保持前进的步伐,承认自己的不足,远离消极质疑的陷阱。对孩子始终保持宽容,邀请老师、家人共同参与管教。最后,不要忽视你的业余生活,你有精彩人生,孩子才会真正觉得安全。”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内在的觉醒,父母和孩子都是独立的精神个体,只有父母通达和觉醒,孩子才能从中感受到正面的力量,坦然和父母分享青春期的烦恼,因为他们知道,倾诉这些烦恼不会让父母轻视自己或者更重视自己,父母只会像面对生活中遇到的某些小麻烦一样,从容地给出合理的建议。

将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做好自己,减少对孩子的管控,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和对孩子最明智的爱。

四、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等负面情绪

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说过:“不要教孩子如何赢,要教会他们如何漂亮地输。”我们身边有太多用力过猛的家长,他们野心勃勃地设计着孩子要如何立于不败之地,到达人生巅峰,为此,他们拼命找好老师、好学校、好培训机构,帮孩子做计划表,目的就是让孩子赢得漂亮。事实上,任何孩子都要面对失败、挫折等,这时候的他们,若是没有良好的引导,很容易陷入恐慌的情绪中,甚至做出极端的事。

如果父母只是一味掌控,自然就无法听见孩子的内心,教育出低挫折商的孩子。孩子无力控制和消解心中的负面情绪,面对困难便会一蹶不振,心态越来越消极。

可见,教会孩子正确面对失败等负面情绪,也能帮助父母减少焦虑,从而相信孩子可以面对和解决更多的青春难题。

每个人的人生都要经历起伏,这并不可怕,不要盯着孩子的青春期,自己先慌了手脚,从而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为自己拼搏精彩的人生,给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自由,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即便梦想微小如蚁,亦值得尊重维护。

青春期的孩子,没有“标配”,他们的个性在这时候精彩纷呈,麻烦亦是层出不穷,但只要父母放下焦虑,轻松坦诚地对待,用心感受他们的内心,相信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