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青春期心理疏导,请及时做

当孩子的生理成长时,他们的心理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那个听话讲道理的孩子突然间就变得情绪化,动不动就跟父母呛了起来,动不动就“搞事”。我表姐就被 13 岁的儿子气得差点住院,在微信上向我大吐苦水:

前些天,我收到班主任的电话,说他这学期成绩下降得厉害,而且老在课堂上开小差,已经被老师没收了三本漫画书了,还给班里的女生写信。班主任希望我们家长多督促。哎哟,要不是亲生的,真不想管了!做作业我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看一眼,人家就瞪着眼睛不做了,说我不信任他、老干涉他;不看吧,天天晚上熬到十一点,作业质量还不高。这我忍了,反正学霸也跟我们无缘,不惹事就行。可你知道吗,他前天放学没回家,居然约着同学去打游戏,九点多才回家,害得我们到处找,差点报案。回家后还骗我说去同学家做作业了,我在群里问同学的妈妈才知道真相,你说气不气人?!……

想到表姐咬牙切齿的焦虑神态,我问了她一个问题:

“你做饭的时候,米下到锅里,中间打开锅看吗?”

“你说什么呢,米下到锅里等着煮熟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打开看呢?难道我还担心煮不熟吗?”表姐愣了一下。

“是啊,你做饭不会抱怨饭煮得太慢,也不会担心米煮不熟。青春期的孩子也是一样啊,你越不放心,他反而熟得越慢,你越关注,他的问题自然就越多。”

其实,但凡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父母都会感觉,青春期孩子不好管,毛病多,可是,如果大家知道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就会明白,孩子的毛病多是有原因的。

心理学上将青春期称为“心理断乳”期,这期间,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识,这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变化,才能针对性地解决青春期逆反问题。

一般来说,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大致有四个方面:

一、爱反抗独立期

日本心理学大师河合隼雄在《心的处方笺》中说:“青春期是独立战争中最关键的一战,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要达到心理上的独立,必须从父母对自己的有形及无形的束缚、影响中摆脱出来。因此,这场战役中,与自己对决的敌人,自然也该是父母。”

随着自我意识的苏醒,青春期的男生女生们急欲摆脱父母的束缚,为此,他们用争吵、叛逆等行为向父母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听从他们安排的孩子。这种初始的成人感,让他们迫切希望获得父母的信任和尊重,而事实上,由于认知等受限,他们又不得不依赖父母,半独立期最常见的矛盾心理表现就是和父母不断发生冲突,顶嘴、冷战甚至批判父母的不合理行为,然后心理上产生极大的不安与困扰。

二、易冲动情绪期

青春期的男生女生由于自尊心变强,变得格外敏感,对挫折的反应尤其强烈。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青春期孩子分为两组,一组在堆满玩具的橱窗外观看别人玩耍,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后再进去玩;另一组则不需要等待,马上进去玩。结果证明,没有等待的孩子玩得非常开心,而且很爱护玩具,而等待过的孩子表现出极大的破坏性,将玩具摔打在地或者踩在脚下。

青春期的情绪就像过山车,一会儿因为小有成绩而骄傲自满,一会儿又因为一些打击马上变得失落消沉,这两种情绪往往是瞬间切换,交替出现。一旦自尊心受损,他们就会冲动地做出一些不良行为,包括和同学发生冲突或对父母恶言相向。有关学者认为,这是因为青少年的大脑里,负责控制感情的神经尚未发育成熟,他们并不是有意为之。

三、爱交友情感期

青春期的孩子,对于父母的管束越来越反感,会不由自主地慢慢从家庭中游离,他们更喜欢与同学或者小伙伴一起交流、活动,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也更愿意与朋友分享心中的秘密,这是典型的心理断乳表现。

除此之外,随着第二性征的发育,他们开始注重自己的仪表,留意异性同学,甚至陷入早恋。他们也会留意明星或其他各界优秀人物的动向,甚至产生一些情感幻想。这是人类情感发展的必经阶段。

四、快成长矛盾期

青春期生理的快速成长和心理的缓慢发育,给孩子造成了极大困扰,他们一方面急欲像成人一样掌控自己的生活,一方面又离不开父母的帮助,这就导致他们自我定位不准,行为出现偏差,在遇到棘手的事情时,既希望父母少说话甚至不说话,又希望父母能给予意见和帮助,并纠正自己的行为,结果就时常处于一种矛盾又忐忑的心理中。

面对青春期孩子心理的诸多变化,父母如何疏导才能更有效?相信很多父母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理解。大家都知道要多理解孩子,多给他们空间,可实际做起来却往往不如人意,甚至适得其反。究其原因,是大多数父母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我都理解你了,你怎么还不听话?殊不知,知其容易行其难,孩子在学习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要历经各种反复的实践,走过很多弯路,然后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疏导方式往往因人而异,但总体来说,父母可以借鉴以下五种:

一、绘制孩子的情绪地图

面对具有逆反情绪的青春期孩子,吼骂不但无用,反而还会让孩子的情绪更糟糕,而一味地迁就也会让孩子更不懂得控制自己,“得寸进尺”。怎么样才能既安抚孩子的情绪,又帮助他们自我纾解呢?

拿起笔,绘制一张情绪地图。

选择相对放松的时间将这张地图交给孩子,并帮助孩子分析这些情绪爆发的深层原因,告诉他:爸爸妈妈相信你当时并不想这样做,那么下一次遇到这种事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更好的方式。当然,作为父母,如果你很容易和孩子争执起来,同样可以给自己绘制情绪地图,以此提醒自己,要理性地和孩子沟通。

如果双方都有意回归理性,不良情绪便会如失去支撑的建筑,轰然倒塌,孩子自然也会更平和地待人接物。

二、鼓励孩子适度宣泄

释放情绪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生活技能,青春期的孩子尤其需要。要告诉孩子,忍气吞声虽然可以避免一时的伤害,但无法解决问题,不良情绪堆积得太多,人体便会像气球一般,容易爆炸,产生更多的危害。

青春期的孩子,想法会稍显稚嫩,看法会失之偏颇,做事常常冲动,被打击后又郁郁于怀,这时候,父母需要帮助他们梳理这些情绪。

有些父母会抱怨,不知道如何才能让孩子好过一点,觉得养孩子实在太操心了。其实,父母无须多么高明,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鼓励他们说出来,释放掉这些不良情绪。若是孩子不喜欢向父母倾诉,也可以带他们去打球跑步,或者观察大自然,去参加公益活动,等等,这些都是让孩子释放情绪的良好方式。

三、让孩子成为自己

我的同事A姐的孩子今年初三,面临中考,全家人时常陷入焦虑中。本来,她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一向不错,孩子有什么心事也都会跟她说,但最近她连续和孩子争吵了好几次。

“她总怪我说话不算数,” A姐说,“因为我答应过她,期中考试平均分在 90 分以上,就带她去迪士尼。”

“那结果呢?”我问道。

“勉强达到,可是他们班成绩优秀的人太多,她的成绩已经处在中游,根本没什么值得骄傲的,所以我给她重新确立了期末考试平均分在 95 分以上的目标。只有达到这个标准,她才有希望升入重点高中。”

“孩子的压力也很大。”我好言相劝。

“你不知道,我们楼上的小涵,和她同班,人家英语一直是满分,而且钢琴还过了 9 级。都是一个教室的,差别咋这么大……”

这样的妈妈无疑是让孩子反感的,遗憾的是,我们身边总是出现这样的家长。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那一个,但往往,大多数的孩子只是普通人。“别人家孩子”像个标杆一样,家长时不时就拿出来立一下,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对比和没有意义的标准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打击。试想,不管孩子如何努力,随着标杆的不断变化,他们总是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和标准,这不让人懈气才怪!有些孩子甚至会反唇相讥:“那你们怎么没有评上先进工作者,没有当上局长,没有年薪百万呢?”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里说:“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的了……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力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所以,家长需要客观公正地对待孩子的优劣,引导孩子建立起适合自己的节奏和目标,做独一无二的自己,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孩子心中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挫败感,还可以帮助他们修复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充实和自信。

四、引导孩子与异性交往

青春期孩子随着身体的发育、社会心理的发展、个性的形成和智力的进步,情感也开始发展,所谓“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便指的是此时的男女生。很多父母苦恼于孩子有早恋倾向,其实,如果孩子的眼里只有学习,那才更让人担心,因为那样的孩子很可能心智不健全。要知道,情感发展是青春期孩子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不用一听到孩子与异性交往就压制和担心,反而应该多加尊重和体谅,给他们一些合理建议,比如从欣赏的异性那里学习优点,在相处中开阔眼界和心胸,合理把握交往的尺度,等等。家长要欣赏和激发青春期孩子美好情感的发展,引导他们正确与异性交往,获得良好的交际体验。

五、帮助孩子管理自我

“管得太多”是中国大多数父母的状态,殊不知,这对孩子是一种灾难。事无巨细地管控孩子,会造成孩子的低能,削弱他们的生活能力,使得孩子长大以后缺乏担当,一味依赖他人。反之,完全放手,任由孩子自由成长,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正确的爱,是帮助孩子管理好自己。青春期的孩子会犯很多错误,会因为缺乏自律被老师批评,会因为言语不当引起别人嘲笑,会害怕和别人交谈,等等。父母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处理,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犯错并不可怕,允许孩子试错,在体验中感悟出正确的解决方式。对于孩子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父母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制定有效的制度,管控自己,完善自我。

两百多年前,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就曾说过:“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去培养人们去适应传统的世界。教育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的,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使他们能在目前还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做出有意义的选择。”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父母的教育目的便是如此。

父母不能永远帮助孩子,也不能永远陪伴孩子,孩子需要成长,父母则需要给予孩子时间和空间,帮助他们疏导不良的情绪,有效管理自我,这才是更明智的陪伴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