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宋代说唱艺术

(一)宋代说唱艺术的兴起

宋代的文学艺术十分丰富多彩,诗词、散文在宋代均有较大的发展,尤其突出的是民间文学话本的出现,为宋代民间说唱艺术和宋杂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宋朝自建立之日起,社会逐渐稳定,经济不断发展,工商业空前繁荣,都市发展尤为迅速。随着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和市民阶层的出现,各种各样的市民文化应运而生、层出不穷,世俗情趣浓厚的各种音乐形式,活跃于各地城镇的娱乐场所。

宋朝的城市政策较唐代开放而自由。唐代的城市,住宅区的坊巷和市区分开,黄昏后坊门锁闭,禁止夜行,市区的交易也只能在白天进行,宋朝废止了唐朝的夜禁的坊区制度,使夜市盛行。这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元丰年间,东京仅从事工商服务行业的就有一万五千多家。崇宁年间,东京已有十八万户人家,加上驻军、皇室,约有人口一百七十万。东京成为“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大都会。

偏安后的南宋,城市经济更是畸形地繁荣奢华。临安(今杭州) 在北宋初仅“参差十万人家”。南渡后,北宋王朝大批王公官僚、豪绅地主、大贾富商,以及逃避女真族屠杀掳掠的农民百姓,纷纷拥入江南大小城市,临安一下子聚集了“近百万余家”,人口扩张了十倍。

在宋代的城市经济文化中,茶肆酒楼和瓦舍勾栏处于十分突出的位置。茶肆酒楼的繁荣,必然引来声色娱乐。两宋时期,随着市镇人口的迅速增长,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促使商品经济日益繁荣。都市内除了大量从事各种工商业的市民阶层,还驻有数量庞大的禁军。在这种情况下,宋代城市便出现了专供人们游乐的场所——“瓦舍”,又称“瓦肆”“瓦子”。瓦舍中除了一些杂卖饮食以外,主要集合了各种民间伎艺。两宋时期,瓦子遍布于国中。既有民用的,也有军用的。可以购物,可以玩耍。瓦舍中民间艺人表演的场子称“勾栏”,据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大小勾栏五十余座”,有的“可容数千人”。足见宋代城镇瓦子勾栏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容纳人数之广。宋代瓦舍中勾栏的出现标志着城市剧场的形成,对于中国戏剧和说唱艺术的发展均有着相当大的促进。两宋的说唱伎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达兴盛起来的。除此之外,茶坊、酒肆、歌馆及寺庙中的音乐活动也极为活跃,它们同样为各种表演伎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宋代民间说唱艺术在这些伎艺杂陈的场合中空前繁荣起来。

据《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粱录》《武林旧事》等书记载,当时瓦子勾栏中民间说唱艺术形式种类繁多,其中以说为主的表演形式主要有小说、讲史、说经、说诨话等等,以歌唱为主的表演形式主要有唱赚、鼓子词、诸宫调、货郎儿等等。

宋代的说唱艺人的演出被称为“京瓦伎艺”或“瓦舍众伎”,这些被称为“伎艺人”的演员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武林旧事》记载当时杭州的说唱名角合计二百余人。瓦舍勾栏的演艺人员是宋代说唱伎艺人中的佼佼者,是他们带动了城镇市民文艺活动的繁荣,促进了宋代曲艺的长足发展。勾栏中汇聚了很多优秀的艺人,如小唱艺人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等人。他们日益娴熟的技艺使众多的市民为之着迷,往往“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东京梦华录》)由于说唱艺术形式演出的时间短,舞台的空间要求不高,因此它的舞台适应性极强,便于流动,随时随地可以演出。还有一些时称“路歧人”的流浪艺人走街串巷,表演一些器乐合奏或类似鼓词、道情等说唱形式的节目。

在宋代之前,中国的曲艺品种虽然已经出现,但未形成体系。到了宋代,由于瓦舍勾栏的出现,各种说唱形式诸艺杂陈、蔚为壮观,后世曲艺中的说唱学噱几个范畴得以发展完善,并形成了“说唱”伎艺的概念。

figure_0090_0052

白沙宋墓壁画演唱图

说唱伎艺在两宋可以说是全民性的文艺。除了在茶肆酒楼、瓦舍勾栏中演出外,在宫廷、贵族的筵宴上,在街区的空地上,可以说到处都有它的身影。而且还出现了士大夫自己专门的说唱伎艺——鼓子词。欧阳修、赵德麟、吕渭老、王庭圭、李子正、洪适、姚述尧等文人官僚在节令性质的庆典中不仅创作鼓子词,而且直接参加演出。

市民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促使宋代社会音乐生活的主流由宫廷转向了民间。南宋时期,民间还出现了一些艺人的行会组织——书会和社会。书会是专门为说话人、戏剧演员编写话本和脚本的行会组织。其成员主要由一些失意文人组成。他们常常被称为“书会先生”或“书会才人”。社会是由专门从事表演艺术的职业艺人组成的行会组织。比如绯绿社(杂剧社)、遏云社(唱赚)、同文社(耍词)、清音社(清音)、绘革社(影戏)、律华社(吟叫)。这些行会组织对提高当时民间艺术的演唱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书会的出现是宋代说唱艺术繁荣的重要标志,是城镇演艺活动商业化的产物,成为演艺人员和创作人员分工合作的重要载体。行会的出现是宋代说唱艺人走向商业化的重大标志,确立了说唱艺人自由职业者的社会地位。在民间艺人和专业行会的推动下,各种说唱艺术形式争奇斗艳,宋代的音乐文化从而向着普及面更广、综合性更强的艺术形式发展。

在两宋音乐艺术发展史上,说唱艺术以浓郁的市民色彩别开生面,展示了传统的歌诗词曲,乃至歌舞百戏所从未涉及的新天地。说唱艺术的创作者、演出者、欣赏者始终以市井百姓为主,浸润着浓厚的市井气息。宋代说唱艺术表演的趣味与市民的爱好紧密相连,其演出地点的广泛性、流动性及分散性,其演出场地的随意性和适应性,使得宋代说唱艺术遍及于全国,成为深入社会各个角落的演唱艺术形式,受到广大市民阶层的热烈欢迎。

(二)宋代主要的民间说唱形式

随着艺术商品化的出现,在唐代原本只是在寺院里表演的说唱艺术,到了宋元已经能够通过瓦子勾栏、茶楼酒肆等表演场所,深入城乡的各个角落。从城镇到乡村、从官府到宫廷、从普通市民到文人士大夫,说唱艺术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为了适应各个阶层的不同需要,出现了许多形式丰富的大型长篇说唱,成为宋元说唱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一种民间音乐形式,无论在演出场所、流行范围的扩大上,还是在各种体裁形式的多样性上,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前代所无法企及的,它对宋元时期戏曲音乐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宋元时期说唱音乐主要有唱赚、鼓子词、诸宫调、货郎儿等多种形式。

《西湖老人繁胜录》载:“唱涯词只引子弟,听陶真尽是村人。”陶真在农村远较城里火爆。在两宋辽金的说唱伎艺中,在唱的方面,唱赚最为火爆,它发展极为迅速。北宋时尚不见于京瓦伎艺之中,南宋时在武林瓦舍中则高居唱的伎艺的榜首,唱赚的艺人人数最多。

宋代说唱艺术的发展变化也在影响着其他文艺形式的发展变化,比如在音乐方面,由令曲小词的独立支曲巧劲鼓子词的同一曲调的简单重复,再到唱赚的不同词调的简单组合,最后到诸宫调的不同宫调的词曲联合,说唱音乐不仅在曲调上被广泛地吸收,而且连套的方式,伴奏的体式,演唱的技艺,都对中国的戏曲声乐艺术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唱赚 唱赚是宋朝民间很流行的一种歌唱表演形式。兴起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它源于北宋初年边歌边舞的“传踏”(又叫“转踏”),形式为一诗一词歌咏一个故事,合若干节歌咏若干故事为一套节目。至北宋末年传踏逐渐演变为以歌唱为主的缠令、缠达,其曲体有引子、尾声,中间有双曲,少则一支,多则七支,最多的达十几支。

唱赚经历了缠令、缠达、赚、复赚的发展阶段。赚是一种曲调体系,它不仅包括缠令、缠达、赚、复赚,而且缠令下又有各种宫调的缠令。赚又是一种演唱方式,它有固定的演唱程式,在演唱前先要念定场诗词,称为“致语”。而乐队的组成和配器也有规定,即一人执板,一人击鼓,一人吹笛。在曲体板式上,赚也程式化了。赚在声腔曲式上极其复杂,几乎综合了当时各种声腔的优长。在当时,赚演唱曲词不再是不相连属的只曲演唱,而是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子组成了套数演唱。赚在词曲的衰落与散曲的兴起过程中具有纽带作用,是宋末元初酒宴上最普遍、最具有代表性的演唱形式。

“赚”早期是用同一宫调中若干曲子组成套曲来歌唱,以鼓、笛与拍板伴奏,所唱的内容及范围相当广泛。南宋艺人张五牛吸收慢曲、曲破、大曲,以及当时流行的嘌唱、耍令、叫声和少数民族的番曲等唱调,重新改造了唱赚的声腔与唱法,使其兼收各曲长处,旋律更加错落有致,演唱更加动人,不仅广泛流行于南宋瓦舍,而且经常在士大夫筵席上和寺庙盛会中演唱。据《武林旧事》载,南宋书会中有“李霜涯作赚绝伦”,唱赚的团体为“遏云社”,唱赚艺人有濮三郎、扇李二郎等二十二人。

2.鼓子词 鼓子词是宋代文人中间流行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盛行的年代横跨南北两宋。鼓子词是说唱相间、以唱为主的表演形式,由于用鼓来伴奏而得名,往往再加上管弦伴奏,由三人以上配合表演。鼓子词的作者往往是鼓子词演唱时的直接参与者、指挥者(担任敲鼓)。其音乐特点是在一个节目中无论演唱多少段,都用同一个曲牌来歌唱。

鼓子词有两种演唱形式,一种是有说有唱、说唱相间,音乐部分不断重复同一曲牌。如北宋赵德璘所写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对金元时期的《西厢记诸宫调》、南戏及杂剧《西厢记》都有一定影响。该曲共十章,另有序和尾,每段先有说白,后唱《蝶恋花》曲牌。

另一种是纯歌唱性的,只唱不说,以同一曲牌演唱多段曲词。如北宋欧阳修的《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共十二首,各首分别叙述其中某一个月的景色。较晚的作者有绍兴、淳熙(1131—1189)年间的张伦、侯寘、姚述尧等人。

现在鼓子词所用的词调有[采桑子][生查子][渔家傲][蝶恋花][点绛唇][减兰十梅][阮郎归][西江月][醉落魄][菩萨蛮][朝中措][诉衷情][减字木兰花][新荷叶],共十四调。由于宋代社会重视时序节令,歌咏时序节令是鼓子词题材上的一大特点。赵德麟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是宋代鼓子词的代表作,为北宋中原地区士大夫的说唱文学作品。

figure_0093_0053

宋张择端绘《清明上河图》中的说唱场面

3.诸宫调 诸宫调是兴起于北宋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北宋时期,汴京瓦子勾栏中的民间艺人孔三传创立诸宫调这种新的大型说唱形式,因诸宫调唱的部分使用了多种不同宫调的曲子轮递歌唱,多调性是诸宫调音乐上的重要特点,诸宫调也正是因其多调性的特点而得名。诸宫调是有说有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体制宏大的体裁,由于曲调丰富,适于表现情节较为复杂的故事内容。就诸宫调的音乐构成而言,诸宫调与当时流行的歌曲唱赚关系最为密切。唱赚中的缠令、缠达,复赚的各种组曲形式都被诸宫调所吸收、应用并反映在其作品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唱赚与诸宫调同出一源,而诸宫调是带有散说的唱赚的联合体。

诸宫调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主要是由于它吸收了唐宋以来大曲、词调、唱赚及北方流行的民间乐曲,音乐非常丰富。音乐由多套曲牌组成,每套曲牌使用一个宫调,不同的套曲其宫调也各不相同。这种多套曲、多宫调的运用,不仅造成音乐色彩上的对比,还大大地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宋代诸宫调的主要伴奏乐器有鼓、拍板、笛。金元时期诸宫调依然很流行,其伴奏乐器是锣、拍板、笛等。

大部分诸宫调在流传过程中已佚失,现今所能见到的有金人所作的《刘智远诸宫调》歌词残本,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带有全部文字及三分之一乐谱的《西厢记诸宫调》,以及元王伯成作《天宝遗事诸宫调》的歌词残本。《西厢记诸宫调》由金章宗时期(1190—1208)的董解元创作,故又称《董解元西厢记》,简称《董西厢》。其内容根据唐代元稹《莺莺传》改编。全本运用了14个宫调,151个基本曲牌,连变体在内共计444个。变种长篇说唱音乐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说唱音乐已高度成熟。

4.货郎儿 货郎儿是民间流行的一种说唱形式,同时也是一种职业名称。宋元时期流动叫卖杂物的小商贩,常摇串鼓招揽顾客,他们的叫卖声逐渐发展成为民间曲牌(最初的歌曲形式),其曲牌亦称[货郎儿]或[货郎太平歌]。它是当时城乡商业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货郎儿]在发展过程中,经过货郎儿们的加工,艺术性越来越高,其较高级的形式是[转调货郎儿],它以说唱长篇故事见长。就是将[货郎儿]曲牌的乐句,前后分成两部分,在其间插入了另一个或另几个曲牌。“转调”是指本曲中间夹用别的曲调。[转调货郎儿]这种音乐结构形式,一方面借[货郎儿]的前后呼应保持了音乐结构上的统一性,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中间任意穿插曲牌,开拓了音乐变化上的极大可能性。符合音乐的逻辑发展,增强音乐的表现力。[转调货郎儿]还可以联套使用,比如[九转货郎儿]是一个[货郎儿]本调和八个在[货郎儿]曲牌中间插入其他曲牌的[转调货郎儿]联成套曲形式。货郎儿的表演通常是由演唱者一手摇动串鼓,一手打板演唱,普遍受到下层人民的欢迎。

叫声“以市井诸色歌叫卖物之声,采合宫商成其词也”。(见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妓乐”)叫卖声在丰富的物质中形成了规范,但要能够演变成说唱伎艺,还必须依赖于浓厚的音乐说唱环境,而宋代的瓦舍勾栏恰好提供了这种可能。宋代最早的叫声艺人是嘉祐年间的杜人经(高承《事物纪原》卷九)。崇、观以来有文八娘(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南宋年间叫声艺人多了起来。叫声由于源于叫卖,故形容词虚字衬字繁密,声调宛转曲折,变化多端。叫声的演唱不讲究缠绵优美,而是富于阳刚气息。它演唱时伴奏的乐器有鼓、水盏。在两宋时期,叫声的演唱曾是很时髦的市井说唱形式。叫声作为商业的叫卖,元代之后只是附庸或融汇于其他伎艺之中。

在宋金说唱伎艺中,“叫声”和“说唱货郎儿”是直接起源于商业的叫卖声,并一直与商业紧密联系的伎艺。两者的不同在于:叫声属于瓦舍伎艺,流行于市井。而说唱货郎儿则仅盛行于乡村街市。

5.其他说唱形式 陶真与涯词都是宋代民间流行的说唱艺术,为流散艺人作场演唱,尤其在农村最为流行。合生则是盛行于宋代的一种即兴演唱形式,其特点为演唱艺人在瓦舍或士大夫宴席上“指物题咏”。

陶真大约起源于北宋,盛行于金元,其题材和歌词较为通俗,多为七字句,伴奏乐器主要是琵琶。

合生又称“合笙”,是一种以诗词状物肖人的说唱伎艺。唐代的合生为歌舞相兼的形式,而宋代的合生则是说唱诗词。诗为吟说,词为歌唱。早期的合生形式不拘,后来渐渐有了固定的程式和固定的曲调。

此外,在当时影响较大的说唱形式还有小唱、嘌唱与唱令曲小词等。小唱是大曲的摘唱,在宋元时代,小唱是从大曲中分离出来的。从张炎的《词源》可知,小唱有着独立而专门的演唱范围和演唱伎艺,主要唱慢曲,风格典雅纡徐,伴奏乐器大致包括笛、方响、笙、筚篥、筝、琵琶、嵇琴、箫、拍板、鼓等。称之为小唱是相对于大曲而言的,小唱的演员最初也是来自于大曲中的演唱者,既有男性也有女性。与小唱相对应的是嘌唱。据朱熹《诗集传·桧风·匪风》解释:嘌者“无节度也”“疾也”。嘌唱来源于城镇,充满了市井气息,类似于叫果子、唱耍曲儿。由于它风格激越宛转、生机盎然,渐渐由街市的伎艺侵入宅院。从《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的记载来看,在宋代,小唱不敌嘌唱,嘌唱的瓦舍远较小唱红火。除专门的小唱、嘌唱之外,更多更广泛的是唱令曲小词的形式,也是宋代流行的词歌,演唱者一般为年轻女性,演唱形式近于清唱,用拍板伴奏即可,既可以自娱,也可以娱人。相比而言,小唱主要唱经教坊乐工的整理加工过的慢曲,音律严格,唱腔较难,而令曲小词则比较短小活泼、轻快抒情,演唱方式简便,易学易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