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美的音乐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交流中的存在。音乐美是人们喜爱、追求的对象之一。在美的范围,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具有不同风格,但还是存在着一些共性。总体上说,美的音乐具有三个特征,即有序、丰富和可感。

一、有序

美的音乐作品总是具有高度组织的结构。杂乱无章就不美。按照某种规则产生的结构就是有序的。在专业音乐领域,几乎所有传统的作曲技法都是为了实现作品的高度有序而被概括出来并广泛流传的。这些技法都是实践的结晶,是从长期创作实践的成功经验中提炼、概括出来的。西方古典作曲技法“四大件”就是典型例子。西方专业音乐创作依照和声学、曲式学、复调理论和乐器法,就能创作出符合专业要求的美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的有序性体现在各个层面。具体说,就是将某种个性鲜明的因素贯穿整个作品,这种贯穿始终的因素使整个作品统一,给听众以有序的感受。例如主题发展手法:通过主题的呈现、重复、再现等方式,使全曲受到统一因素贯穿而呈现有序结构样式。曲式结构上,也通过乐段的重复或再现使全曲获得统一。现代主义音乐作品虽然打破传统大小调体系,但是却采用新的技法来产生有序结构的作品。例如十二音技法创作的作品,依然保持了“主题发展”的结构特征;只不过“主题”是由八度内12个音排列的无调性序列,称之为“原形”,乐曲就是由这个原形和它的逆行、倒影、倒影逆行及其12个移位构成的。再如简约派音乐,采取一个或多个音型不断重复过程中逐渐变化的技法,使作品保持高度统一、有序。有时主题“音型”可以是一句话,如莱西《涌出》(S.Reich:Come Out,1966)。可以说,不同于大小调体系的现代主义流派的音乐都具有新的有序结构。

在民族民间传统音乐领域,那些集体创作并广泛流传的音乐,也都具备有序结构特征。非洲的鼓乐、印度的拉格、巴哩岛的佳美兰等等,它们的结构都明显是按照某些规则形成的。

中国民间音乐也通过各种方法产生富有特色的有序结构。许多民族的民歌,都有特殊风格的声音结构作为统一的因素,如江苏民歌《茉莉花》,徵调式五声结构的有序性体现在环绕音型的贯穿上;或具有对称性结构,如内蒙民歌《牧歌》,上句和下句是对称的。许多四句头民歌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其中的“承”与“合”和“起”句保持统一。此外还有其他结构方法,如十番锣鼓“金橄榄”、“鱼合八”等,按明确的规则构成有序结构。前者按数列“1、3、5、7、5、3、1”来构成,效果是“呛,呛呛呛,呛呛乙呛呛,呛呛乙呛乙呛呛,呛呛乙呛呛,呛呛呛,呛”。后者按数列结构“[1+7]、[3+5]、[5+3]、[7+1]”来构成,效果是“呛,呛呛乙呛乙呛呛;呛呛呛,呛呛乙呛呛;呛呛乙呛呛,呛呛呛;呛呛乙呛乙呛呛,呛”。

二、丰富

美的音乐作品总是具有非常丰富的变化和对比。并非所有有序的事物都美。钟表的滴答声也很有序,但是人们通常不会对它进行审美,因为它过于单调、不丰富。在有序的基础上,审美的音乐往往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得丰富的审美效果。专业创作的乐句发展常常采取的是音高、音色、强弱、节奏等的对比。和声、复调本身就有色彩和性格变化与对比。大的层次上,常采取不同性格的主题或乐段的对比。例如西方奏鸣曲式呈示部中主题和副题往往有着不同的性格;展开部充满丰富的变化,与呈示部和再现部构成对比。回旋曲在主题乐段之间有不同的插部,这些插部构成不同的对比,大大增加了乐曲的丰富性。当然,这些变化、对比,都必须保持内在的统一性,以确保乐曲整体的有机统一。例如,总体风格上必须高度一致。许多作曲技法都能保证变化中的统一性。例如“模进”,音型整体上移或下移,基本结构保持不变。“变奏”,对乐句或乐段“原形”进行变化,但是所有的“变形”都不同程度保持了原形结构的基本框架。欧洲的“帕法卡里亚”,旋律段落的各种变化,都保持了确定的低音/和声结构型。

民间音乐也采取各种方式来丰富曲调。在“起、承、转、合”的结构中,“转”突出的就是变化对比。“承”句虽然承继了“起”句的乐意,但是也有变化。许多民族民间音乐往往采用统一框架重复基础上,进行即兴变化。例如印度的拉格、新疆的木卡姆、黑人创造的爵士乐等等。几乎所有民族的传统民歌都由于在演唱时即兴编词而出现无限丰富的变化,只保留了原来的曲体结构和曲调的骨干音。

三、可感

美的音乐作品所具有的丰富的有序结构,是可以被感受到的。所有技法的运用,都是为了最终的感性效果。音乐创作要遵循审美感知规律。直观中的音乐审美感知,受制于听觉感知的生理—心理规定性。例如“知觉组合”规律。“接近组合律”往往使听觉将音高接近、时间相邻的音组合在一起,“旋律线”和“节奏型”就是这种组合的结果。乐句之间的分隔,除了接近组合律的作用之外,通常还和“意义组合律”有关。人们的音乐经验造成感知“定势”,听音乐时,往往下意识地、自动地按照自己的审美习惯来组织听到的音群。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音乐,往往不能正确地分句。例如中国初学钢琴者,常常不能正确地弹奏连音线串起来的乐句,或对连音线起止不敏感(同样对顿音也不敏感)。

如果直观上感受不到丰富的有序,也就产生不了美的感受。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中存在着理性和感性分离的现象,也就是理性的有序设计,没有足够明显的感性效果,听众感受不到音乐的有序性。下文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