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龙共舞:东华原三十年发展史
- 程海涛 李晓盼
- 6446字
- 2021-10-09 16:24:56
投资张北 挥师阳泉
1994年底,就在南龙越来越感觉进出口贸易业务是无根之萍时,他便开始将目光投向其他项目。投身实业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东华贸易经过三年的积累和打拼,已经让南龙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他决定走一条“工业+贸易”的路子。
做贸易期间,南龙经常从张家口张北第二化工厂(以下简称“二化”)采购氢氟酸,此间和二化的田厂长建立了比较好的合作关系。
“何不在二化旁边建个氢氟酸厂?二化可以提供水、电、蒸汽等配套支持,在化工技术方面还可以提供指导。”在一次聊天时,田厂长提议说。
氢氟酸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轻、重工业领域的化学品,当时国外市场对氢氟酸的需求旺盛,它在当年东华贸易出口的化工产品中也是当之无愧的“明星产品”,所以南龙很清楚氢氟酸的价值和市场前景。张北的萤石矿藏资源丰富,同时又有硫酸厂,它们都是生产氢氨酸的重要原材料。
问题是进军制造业所需的投资金额较大,即便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谈何容易?更何况90年代初的“三角债”问题突然成为中国、俄罗斯、东欧诸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障碍,互相欠债导致的资金流压力把很多企业拖入了困境。1991—1992年,“三角债”规模一度发展到占银行信贷总额三分之一的地步。
南龙认为当时搞出口型的制造业还是有账可算的。出口型产品的市场在国外,产品百分百出口,用外汇结算,基本不存在现金流的压力。最关键的是,张家口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这里有萤石矿,有硫酸厂,并且二化有现成的技术可用。利弊权衡之后,他觉得时机成熟了,很快便和二化签订了投资协议。
1994年6月,毗邻张北第二化工厂,占地15亩、投资500多万元的中日合资张北东华化工矿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华化工)一期厂房顺利开工了。从东华化工的股权结构来看,日本东升交易株式会社占60%股份,南龙任董事长;张北第二化工厂以制造技术、水、蒸汽、电力入股,占40%股份,田厂长任副总经理。另外,南龙还聘请了原延边轧钢厂的厂长金利俊做总经理。
这是一次皆大欢喜的中外合资项目,尤其对于经济落后、招商引资乏力的张北县来说,这笔投资不亚于一场甘霖。当时的县委郭副书记热情接见了南龙,此前建议他投资建厂的田厂长因引进投资有功,受到县里的表彰。东升交易株式会社是张北引入的第一家外资企业,奠基典礼搞得非常隆重,张北县几乎所有的在任领导都参加了。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招商引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方政府为了加快本地经济发展,纷纷设立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作为地方经济对外开放的窗口,通过税收优惠、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等举措进行全面的招商引资,极大地影响着各地经济的启动,创造了许多“经济奇迹”和“财富神话”。
20世纪90年代初,招商引资一度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主要工作,并频频出现在各级政府报告和工作计划中。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经过改革开放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基本完善的外向型产业体系,资本积累初步完成,各级地方政府纷纷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招商引资手段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更高端的产业进入本地。
而在张北这样一个北方的贫困县,能引入外商投资办厂,确实是一件大事。奠基典礼的当天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当时县领导要求,作为大股东的东升交易株式会社既然是外资企业,那么董事长的发言就要用日语,以彰显外商身份。于是,南龙用日语发言,姜黎滨现场翻译。其实姜黎滨根本不懂日语,俩人都是事前排练好,南龙在台上讲一段,姜黎滨照着稿子念一段。
就这样,东华化工在一片鼓乐喧天的气氛中轰轰烈烈地开办起来了,谁承想,“蜜月期”还没结束东华化工便和二化“闹掰了”。事情起因是东华化工在国外的贸易伙伴开过来一张60多万美元的信用证,那位田厂长竟拿着这张信用证质押贷款了60%的现金,用于偿还二化的债务。待到南龙去结算时才知道银行已经把贷款放出去了……
显然,田厂长在合作期间刻意掩盖了二化债务高、资金流不畅的隐患。他积极鼓动南龙投资的真实目的也是化解二化的债务压力。南龙非常气愤,事情僵持了很久,最后经县领导给田厂长又是施加压力、又是居间调解,才好不容易协商出一套用二化出产的氢氟酸抵扣钱款的方案。直到一年以后,这笔钱才被抵扣清,这是后话。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了断。恼羞成怒的田厂长干脆撕破脸皮,时不时去东华化工捣乱,有时停水有时断蒸汽,要挟东华化工借款给二化。面对强势的田厂长,性格温和的金利俊处处被牵制,工作比较被动。恰好此时南龙聘请了他的初中同学、毕业于长春地质大学的李柱铁,担任东华化工总经理。
李柱铁长得高大魁梧,稳重干练,在气场上就能“拿得住人”。他在和田厂长打交道时不卑不亢,据理力争,田厂长眼看占不到便宜,慢慢也就收敛了一些。工作细致、性格温和的金利俊和李柱铁搭配起来天衣无缝,在他们的配合努力下,东华化工公司管理水平逐渐改善。
氢氟酸在生产时不能缺水、电、汽。二化时常切断蒸汽或只给一半蒸汽,造成蒸汽量跟不上,这对产品生产带来非常大的影响。生产必须要有锅炉,还要有锅炉房及整套的设备和人,但成本较高,这样的投资对当时的东华化工来说又是一笔支出。金利俊建议改造锅炉房,但是改造有一定风险,如果锅炉改造失败,整个生产线就要停止,这个后果谁也承担不起。
李柱铁站出来拍着胸脯说:“改吧,有问题我担着,你们大胆地改!”
金利俊以前工作的轧钢厂通过土锅炉的办法进行了改建,改建后不仅操作工省时间,热能还可以顺利解决,而且产品稳定性得到了提高。仅这一项工程下来就节省了30万~40万元,工厂的好多工种都不需要了,人员开支便随之减少。
东华化工通过这次小规模的技术改进尝到了甜头,李柱铁为了鼓励这种积极改造、动脑筋的好风气,当即决定奖励金利俊2000元,一下子激发了企业所有员工动脑筋提合理化建议的热潮。于是在1996年,东华化工又修建了自己的水厂,扩容了变压器,基础配套设施基本满足产能需求,生产再也不受制于人,公司就此迈入了正常发展的轨道。
在那个年代,开办工厂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化工车间的机器设备是二十四小时运行,生产班组分为甲、乙、丙三个班,实行三班两倒制,工人们全天的生产都是在高温下进行。冬天还好一点,夏天的炉温在650℃左右。即便如此,工人们依然干劲十足,平均年产氢氟酸1000吨左右,产品全部出口,效益显著。
1995年,东华化工矿产有限责任公司的奠基仪式
不了解细节的人觉得南龙运气不错,转型之初就拿到一个好项目,并且招募了一批得力干将。可这背后的辛苦和努力,只有作为创始人的他才能体会出个中滋味。
彼时除了安排北京总部、天津码头的工作,南龙一直惦记着远在张北的化工厂生产和经营状况,几乎每个月都要抽出时间来张北工厂。现在从北京自驾到张北只要3个多小时,但1994年的张北还只是河北省张家口下辖的一个贫困县,因邻近内蒙古,以风大、风多而著称,从北京开车至少要走8个小时。并且张北全县地处坝上高寒区,海拔最高可达3000米,昼夜温差极大,冬季平均气温-15℃,最低可达-30℃。
有一天寒流突袭,北风凛冽还夹杂着小雨。这一天恰好是南龙的例行“探访日”,大家都觉得这么恶劣的天气他不会赶过来了。结果下午五点,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突然发现南龙的车缓缓地开进工厂……工人们不知道的是,在来的路上南龙乘坐的汽车水箱出了故障,车停在半路。当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偏偏那一阵雨又下得很大,天气寒冷,但南龙觉得跟工人们约定好的“探访日”还是要过去。于是便派人到前面找汽车修理厂,最后是汽车修理厂派了一辆车把他送到了工厂……
类似的“小事”还有很多,在其他人看来南龙的敬业超乎常人,并且他会操心每一处细节,但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做好一个企业管理者的基础。多年以后,他把这一点写进了《东华原医疗经营管理理念》中: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勤奋,不能“懒政”,更不能依据自己的喜好做事,工作和管理中最忌讳出现死角,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要善于将业务全部抓起来,了然于胸,即使部门外的工作也要去主动询问,参与进去。
2002年,随着张家口市经济水平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也在加快。东华化工厂址位于张家口城区边缘,新建起来的居民楼渐渐地将工厂包围起来了,于是环保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工厂面临着要么搬迁、要么大规模投资改造的抉择。
权衡利弊之后,南龙狠心把效益年年增高的东华化工卖了。为表示对工人多年辛苦付出的感谢,他给工人们支付了超过法律规定的各种补偿和社会保险,自己一分没拿。东华化工的工人们也对他的作为感动不已,此后有的人依然一路追随着他,有的人则继续留在原厂工作。后来这个厂转产无纺布煎药袋,成了东华原医疗的配套供应商。
之所以敢棋行险着,痛下决心卖掉厂子,原因是东华化工在南龙手里并非一枚“孤子”,彼时他的手里还握有另一枚棋子。而这一着,也恰好展现了他未雨绸缪的一面。就在张北氢氟酸项目投资落定之后不久,南龙便开始着手于下一步的项目规划。这一次他瞄准的是金属硅的生产。
金属硅是芯片和特殊合金等半导体工业生产的原材料,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全球进入互联网时代,于是计算机硬件的生产便成了趋势,当时国际市场对金属硅的需求异常旺盛。经过一番调研考察,南龙决定在国内设厂冶炼金属硅。
早在1994年初,南龙便通过朋友引荐与一位精通金属硅提炼工艺的张姓工程师达成了技术合作意向。张工建议他租用闲置金属硅冶炼厂房和设备,并推荐了山西长治一家有闲置金属硅设备的工厂。南龙等人驾车6个小时才抵达长治,但由于这家工厂要价过高,南龙考虑过后便放弃了。张工又帮忙联系到另一家位于阳泉的工厂,这家工厂是一个村办企业,当时效益不好已经停产了。于是第二天一行人转道直奔阳泉。
位于太行山中部的阳泉市是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宝地,以盛产煤、铝矾土、硫铁矿而闻名,当地依靠丰富的煤电供应,电费便宜,工业生产成本较低,而金属硅的冶炼过程极为耗电,电费成本成了南龙要考虑的核心要素。在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市场供应紧张的年代,阳泉市便与煤炭供应紧张的上海市协商,议定双方进行协作,阳泉向上海输送煤,上海向阳泉输送生活日用的轻工产品。那时阳泉人穿的戴的用的,以至自行车、手电筒、电灯泡都是上海产品。因此外地人给阳泉起了个别号“小上海”。
盛名之下,阳泉市在20世纪50年代便开始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60年代开始开展对外贸易,70年代开始在国内展开横向经济联合,寻求共同发展。而真正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则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1988年,阳泉市利用外资建立起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山西合诚汽车检测有限公司,标志着阳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开始。
南龙一行人考察的工厂位于阳泉市郊荫营镇老虎沟村,这是一个贫瘠荒凉的半山坳,周围没有其他企业。工厂是举全村之力办起来的唯一一家企业,由于销路打不开,停产已经一年多了。听说有日本企业家来投资,村里的书记和村主任很兴奋,眼看厂房设备再闲置下去就要报废了,南龙的到来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喜从天降。一行人上午赶到村子,谈得轻松愉快,开价也很合理,结果只用了一个小时双方就达成意向。下午看完现场设备和厂房,当场便签订了20年期的合作协议。
如同当年投资张北建厂,拿下阳泉后南龙便开始投入热火朝天的“战斗”中。南龙一边改造厂房,一边在当地电视台投放招聘广告,招兵买马准备生产,并任命姜黎滨担任阳泉冶炼厂的总经理。筹备速度之快,让那些曾在工厂工作了半辈子的老工人惊掉了下巴。不过,更让他们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厂子一经转手,就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开工后的阳泉冶炼厂实行三班倒二十四小时生产,仅这一点就与往年开工产能不足形成了鲜明对比。最明显的变化还体现在工人的收入上,过去工人工资一个月充其量只有三四百元,但工资的发放有时一拖就是半年。现在工资增加了三倍还多,加上奖金有1200多元,并且每月按时发放,逢年过节还有福利……投桃报李,阳泉冶炼厂的员工们生产积极性高涨,每月都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所有批次产品经过检测,百分之百是合格品。过硬的产品品质赢得了国家免检产品称号。这让在日本、韩国的采购商很满意,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即便是开足所有产能,还是满足不了采购商需求。最初只是一个20英寸的集装箱出口,后来增加到40英寸的集装箱,再后来是一次5~6个40英寸的集装箱出口。
金属硅原料在提炼时铁、铝、钙含量分为553、441等规格,441规格的价格高。阳泉冶炼厂当时拥有的设备只能生产553规格的金属硅原料,当务之急是提高冶炼精度。在一次工作例会上,南龙问:“有什么办法提高一下精度?”张工说:“办法有,我可以试试看,但需要一些支持。”姜黎滨笑称:“咱们成立一个创新小组,把这个课题攻克下来,怎么样?”南龙拍板:“好!就这么干,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我支持!”
创新小组在张工带领下尝试了多种提炼工艺创新,经过一个多月的技术攻关,最后在冶炼时添加氯气,成功地将精度由553提高到441,产品出口价格也提高了。
冶炼需要大量电力,阳泉冶炼厂从太原购买了1万伏的变压器,全年全天二十四小时连续不断地向工业用电气炉供电,用以冶炼金属硅。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就在大家心里都在默默祈祷变压器千万不要出问题时,有一天凌晨2点多,突然“咣”的一声雷响,位于山坡的变压器被雷电击中,出了严重故障。
“顿时,生产被迫中断,每天5万多元的损失从天而降。并且停电时间越长,损失也就越大。”姜黎滨心都被揪紧了。
修理变压器成了最大的难题,要么运到太原变压器生产工厂维修,要么直接在现场维修。第一个方案虽然最为保险,但返修时间至少需要3个多月。第二个办法是现场维修,虽然费时少但难度非常大,危险系数也很大,因为先要从变压器线圈中取出损坏部分,重新散开,再绕上新线圈,最后再浸入变压器油中……变压器突然损坏,而炉体中还有正在冶炼的金属溶液,如果维修不能在72小时内完成,炉体中的金属溶液就会凝固,溶液和炉体就会凝结成一整块,无法分割,这将带来更大的损失。
姜黎滨召集公司管理层商议,最后一致决定冒险尝试第二个方案。
时间紧迫,姜黎滨当即请来两位变压器专家,在与供电所沟通后,变压器检测设备也直接运送到现场。不仅要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更要毫无差池地操作。所有准备工作结束,专家们争分夺秒地开始了变压器的维修工作。
首先,利用起重机将变压器线圈从变压器油中吊出来,这一过程极其重要,现场员工都屏住了呼吸,紧张情绪充斥着整个车间,随着工人们的一声欢呼,关键的一步顺利完成,大家的心情稍微缓和。接下来,将要变压器拆开后重新绕上线圈,经过烘干,再用起重机放进变压器油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争分夺秒的连夜奋战,整个过程终于在第52小时提前完成了。
眼下面临的最后一道程序是用变压器检测机来进行检测。
变压器检测机启动的瞬间,厂房里的空气似乎又凝结了,工人们着急地等待着检测结果,所有人都在心里默默地祈祷。有的员工手心里渗出了紧张的汗珠,而姜黎滨甚至握紧了拳头、闭上了眼睛……
终于,一直注视检测机的检验员转过头,宣布了令人兴奋的结果:“检测结果是变压器恢复正常工作了!超大型变压器在现场维修后初次检测就合格的事情,在本地还真是史无前例啊!”
检测员话音一落,现场员工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欢声一片。
变压器迈过了维修这一关,到了合闸正常使用的关卡。“铤而走险的路到底走通了没有?”其实所有人心里都在打鼓。
上天眷顾勇气与实力并存的人。这一次的变压器维修可谓圆满成功。
“合闸!”
就这样,因为变压器事故中断的生产线重新恢复了正常,电气炉也重新开始运作了。姜黎滨回忆当时的情境说:“我们创造了奇迹!通过大家连续三天齐心协力的努力,将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阳泉冶炼厂不到一年就成长为当地的明星企业,出口创汇排在阳泉市第二位。排在第一的是国营老厂,其背景和资历是这个村办小厂起家的冶炼厂无法比拟的。趁着工厂快速发展的势头,第二年,南龙又兼并了另外一家村办企业,为当地解决了200多人的就业问题。1998年,随着国家电费的大幅度调控上涨,山西省用电成本也失去了原来的价格优势,阳泉冶炼厂的利润被大幅度压缩。考虑到种种因素,南龙只好再一次忍痛将阳泉冶炼厂进行转让。
至此,南龙完成了他创业之路的第二步。接下来,将有另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在等着他去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