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话软件工程:需求分析与软件设计
- 李鸿君
- 1431字
- 2021-09-16 18:26:50
4.3 分析模型1——关联图
关联图:把原因、结果要素按照相互作用关系关联起来的图形。通过关联线可以找到产生结果的原因。
发明者:不明,本书作者按标准化方式进行了定义。
4.3.1 概念与解读
1.模型概念
在现实中很多的研究对象包含复杂的要素,这些要素互为因果,用复杂的形态耦合在一起,很难用结构化形式清晰地进行分离、表现出来。如图4-10所示,从对象上拆分出来的要素包含:原因、结果、手段、意见、目的、方法等不同的类型,这些要素之间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这样的对象显然无法使用结构化的模型表达。但是采用“关联图”就比较容易表达,用关联图可以将要素关联起来,在复杂的关联关系中找寻规律、因果关系。
图4-10 复杂要素的关联
由于这个关联图的形式不受限制,可以自由地关联任何类型的要素,分析效率比较高,容易快速地从复杂对象中找出因果关系和解决对策。
关联图的主要目的与作用是关联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
2.模型解读
根据关联图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模型。
(1)方向:因多数节点互为因果,所以缺乏明确的方向,可以由1~n个节点发起。
(2)关系:节点之间只有某种关联,但是不一定有严格的逻辑关系。
(3)节点:可以看出各节点的特点,以及在节点上设置的箭头方向不同,见图4-11。
● 节点1:箭头只出不进,说明它是主动的,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 节点2、3、5:有进有出,说明它们是中间原因。
● 节点4:只进不出,说明它是被动的,是集中出现问题的地方。
(4)结构:没有确定的结构化关系。
(5)范围:没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无法确定范围。
(6)收敛:所收集要素的内容并不向某一点收敛。
图4-11 关联箭头方向的含义
对比鱼骨图和思维导图,关联图有如下特点。
(1)前两种模型是结构化的,关联图没有明确的结构形式。
(2)这3种模型都是可以自由发挥的。
(3)鱼骨图收集的内容都与目标(鱼头)有关,向主体汇总。
(4)思维导图收集的内容与中心主题相关,从主体向外发散。
(5)关联图表达的不是向主题汇总或是从主体出发进行发散,所以无法用主题方式表达。
4.3.2 画法与场景
1.模型画法
关联图的绘制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圆圈(或方框)和箭头,见图4-12,画法如下。
(1)确定主题,收集所有与主题相关的要素;
(2)将要素列成一圈,顺序不重要;
(3)在圆圈中标注要素的名称;
(4)按照从“原因”到“结果”、从“手段”到“目的”的原则,标注箭头;
(5)用颜色标出主要原因的要素1(箭头全部向外);
(6)用颜色标出主要问题的要素4(箭头全部向内)。
图4-12 关联图的画法
虽然关联图比较提倡自由思考,但是在绘制时最好不要过于随意,过于随意地排列要素会不易识别,找到因果关系花费时间也会很长。如果在排列要素时稍微地进行一下粗略的分类,然后将分类后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安排,这样做将有利于快速找到分析对象的规律。
如图4-13(a)所示,比较随意,非常不容易找到最后的结论。
如图4-13(b)所示,在安排要素的位置时,就将不同目的的要素简单地归集到四边,这样看得比较清楚。如果发现位置不对,也很容易调整,可以一边进行着“→”关联,一边通过检查就可以看出问题所在了。将一个没有结构化的图形表示方式,在关联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它们呈现出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就大幅度地提升了分析的效率。
图4-13 关联要素的布局方式
2.适用场景
主要由于要素之间没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也不确定是否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关联关系等情况下适用。通过进行要素之间的关联,逐渐地找到要素之间的因果关联、规律、逻辑等,为后续可以用架构图进行架构表达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