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祁与楚山各自前去调集巴蜀、云贵与苏浙、安庆、湖广五卫之军,北敬则召晋中、陕甘两卫之军,向东行进十五日与齐鲁卫汇合。此时正是腊月寒冬,长风呼啸,刺骨煞人。
十天之后,与燕城卫汇合,二十万大军径出燕京,直入塞北。
迎接众人的是燕王副府的莲华将军。此人身着铠甲,手持长枪,神情严肃,目光冷峻,见到北敬,却不下马,只是在马背上拱手相拜。其随行将士皆队列整齐,谨慎地打量着来者,好像他们就在战场上一般。
北敬也不生气,拜过莲华将军,随即受邀至不远处的军帐内商讨战事。
“辽地土地优沃,白上族据之务农桑之事,屯粮无数。根据白上族降将所说,他们近几十年以来囤积的粮食足够举族享用四五年。”莲华将军道,“匈奴人一反常规,在如今这个时候犯我大昌边境,势如洪水,定是有白上族为他们做了支撑。”
北敬道:“将军的意思是,若要战胜匈奴,必要先取辽地。”
“陛下英明。”莲华将军道,“欲得敌军首级,必先断其双足;欲绝人之军,必先空人之腹。”
“将军可已有计划?”
“即日行军,速战速决。”
莲华将军在帐中精心养了好几个月的那白上族降将,这时便有了巨大的用处。莲华将军叫他在队伍前面带路,自己在他后面看地图,免得这小子故意带错了路。
那降将感觉脊背发凉,便对莲华将军道:“我们这些领军队的人,对这一片陆地都熟悉的很,没有哪一座山峰叫不上名字,也没有哪一条河流不知它去向的。将军诚心待我,我知恩图报,怎么会辜负了将军呢?”
莲华将军眉头紧锁,从地图中拔出目光,冷冷地看着那降将:“你说这话倒不觉得害臊!”
降将抬头一看,只见他们如今正在三座山的环抱之中,唯一的路便是来时走过的路——不久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辽阔平原的。
只一瞬,而山川改。
他吓了一跳,连忙为自己开脱道:“我不知这是什么东西在捣鬼!我也从来没有遇见过这种状况啊!”
话音未落,莲华将军那支长枪便抵住了降将的颈肩。
“我再给你一次机会,还有什么藏着掖着的,都给我如实说了。”
降将急得额头上凝起了汗珠,双唇白得毫无血色,浑身都哆哆嗦嗦的。军中将士都敛声屏气,不敢说一句话。
北敬见事态不妙,劝说道:“天下如棋,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我等岂能预知一切变数?他既然不知,将军便莫要为难他了。待到我们破除了这乱象之时,他或许还有用处。”
莲华将军沉默良久,最终决定道:“那就听陛下的。”
降将这条小命算是保住了。只是天气寒冷,他裆上竟冒起热气来。
北敬瞧见,便对他道:“如此失态,可有一点将军风范?还不下马步行。”
降将知道这发话的人也是个颇为重要的大人物,急忙翻身下马,生怕惹怒了他。兴许是这双腿已经担惊受怕得没有了力气,他一翻身,便摔倒在地上。
莲华将军一时不知对策如何,便下令就地安营扎寨,一如往日,每人都要轮替着看守军营。
北敬与他在军帐中对坐,两人毫无思绪,皆沉默良久。
“莫非是与一则传说有关?”北敬眼前忽地一亮,随即却又犹豫起来。
“请陛下指教。”莲华将军道。
“古时舜帝治世时,曾置奇石于河流以祭地。这些奇石暗含神力,可操控地下水流流转,而移动地上山川。春秋时,有一楚国老者,名叫逝水先生,于楚地寻到了一块方方正正的灵石,半白半黑,似有明光闪耀。”北敬循着记忆讲述道。
“就在他惊异之时,灵石碎裂为黑白两色的圆形棋子与一棋盘,棋子排布正如山川之阵列,棋盘上刻着‘舜帝棋’的字样。那舜帝棋,天地持白子,与天地对弈者持黑子。对弈者只消挪动指尖方寸的棋子,便可移动万里之外的高山。”
这是北敬在他从长安集市中淘来的一本画册中读到的一个小故事,想是这故事听起来玄幻,不可尽信,宫中的书籍里没有记载。
莲华将军道:“若真有如此神物,天下岂不是囊中之物?”
“得此棋者可得天下。”北敬点了点头,“传说中逝水先生曾欲助楚国夺得霸主之位,奈何楚王昏暴,自觉报国无门之后,逝水先生便遁入深山。他老死之后,舜帝棋也就不知去向了。”
“宝物横空出世,又很快消失,倒确实是传说的一贯套路。”莲华将军笑道,“不过传说也未见得不可信。伊昀那小子就收留过一个整日拿着棋盘不放手的家伙,平时独来独往,除了和伊昀交谈之外,鲜少和旁人说话。”
北敬听他这描述,觉得有些耳熟,问道:“将军说的,可是楚逸先生?”
正所谓:新皇冒失亲审案,招致骂名引上身。匈奴大举犯边境,江湖再现移山棋。
到下回:山河困锁将军意,遥问塞北何时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