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望,只望得路途曲折。
“祸起太平年。”于太极站在厅堂中,背着风,对伊昀感慨道。
伊昀擦拭着手中的剑,擦好了,便收入剑鞘中,挂回墙上。
于太极那一句感慨已经落下许久了。他这时才后知后觉地应和道:“祸起太平年啊......”
北敬即位一个月之后,岁至深冬。太上皇北正明被蜀王府一众人迎着,送到长安城,北敬亲自前去迎接,一路迎到皇宫中。
众人落脚歇息了两个时辰,北正明说他想到诏狱中看看昔日的重臣,于是带着几个护卫便往诏狱的方向去。
到底是旧时荣光今尚在,关押着陆辅相的牢房被狱卒收拾得颇为干净,还有一床专门为冬天准备的厚被子。陆辅相的样子看起来也不怎么狼狈,顶多是一夜从天上掉落到地上,自觉得有些失地面罢了。
北正明在狱卒的带领下,阔步走到陆辅相面前。陆辅相那时正在墙角坐着,拿着笔墨在草纸上不知道写画着什么,余光瞥见太上皇,急忙从墙角起身前来叩拜。
“有些时日没见到你了,陆公,竟落得这般境地啊。”北正明叹息道。
牢房中那伏在地上的人的眼泪说来就来,北正明一句话的功夫,他便哭得泣不成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北正明笑了:“你我相处了这么久,也不必做出些表演来遮盖什么。我既来见你,你就应该知道我的意思了。”
一语落定,牢房中那人的哭声立刻就止住了。
北正明便问:“我只问你一个问题:西凤如今据秦地为王,久攻不下,当如何?”
“当休战,请以和。”陆辅相答道。
北正明点了点头:“你我想到一处去了。”
他随后不再说什么,径直离开。回到宫中,北敬便受他的指示,将近来的军情上报。
北敬便如实道:
越地传来捷报,彭浒率军已收复越国大部,方无隅已投降,愿归顺大昌。北敬乃授其“越安侯”,收其兵权,招安越军;又撤去原知府元瑭职务,命方无隅再择良选,此后千秋万代,越安侯得与百越府共理越地百姓之事。
秦军以其地势崎岖多变,得失反复,目前只收复南部两座城。
燕王府素来是悲喜不报——胜败兵家常事,今日失去的,明日便能讨回来,大多都不是什么大事。这天燕王府也传来急报,匈奴大举来犯,燕王府恐不敌,请朝廷支援。
北正明点了点头,问:“燕王府的请求,你是如何打算的?”
北敬道:“据燕王信中所说,方涉今已统一匈奴两部,共约四十五万人。连同白上族三十万人,敌军共有七十五万之众。燕王府共有精兵四十万,愿使将军尚祁、楚山集结九卫共五十万人,共守我大昌边疆。”
“自古御外敌而战,于中原都是一大劫难。”北正明叹息道,“只能说是我们这一辈人,刚好赶上了这个劫难的时候,也算得上是上天有意而为。”
“阿敬。”北正明忽然唤道。
“请太上皇指示。”北敬道。
“这一战,尚祁和楚山做副将,你亲自带兵,和燕王速战速决。”北正明说着,向前附身,一字一句郑重地对北敬道。
北敬心中一惊,不料他刚把他的父亲赢回来,他父亲便要把他往外赶——还是两军阵前,生死不明的地方。
“那京城事务又如何处理?”他忙问。
北正明只道:“为父自会为你扫清障碍,你不必担心。”
新皇紧蹙着双眉,沉吟良久,还是答应下来。
十九岁的少年心道,边关就边关,反正他还年轻,打上几年仗,他再回来夺回帝位也不迟。
且向北行,有何可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