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百泉(辉县市)
百泉位于河南省辉县苏门山南麓,总面积3.4平方公里,因湖底泉眼无数而得名,又因泉水自湖底喷涌而出,累累如贯珠,故名“珍珠泉”,又名“搠刀泉”。[15]又因“在苏门山下,泉通百道,故名百门泉”[16]。泉水甘洌,清澈见底,志书上有“甘泉之父”的称谓。百泉之名,最早见于《荀子·儒效》篇,武王伐纣“朝食于戚,暮宿于百泉”。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百泉是河南省最大的、保护最好的古园林建筑群。素有“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的美誉,景区内主要有百泉湖、卫源庙、苏门山、碑廊、啸台、清辉阁、邵夫子祠、安乐窝等50多个景点。
百泉湖开凿于商代,成熟于唐宋,完备于明清,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历代名人在此游览、隐居,留下了无数赞美百泉的诗词歌赋。众所周知的魏晋时期的孙登,北宋时期的邵雍,大文学家苏轼,南宋岳飞,元朝王磐,明末清初孙奇逢以及清乾隆皇帝,留下啸台、安乐窝、饿夫墓、三碑亭、清晖阁、卫源庙、孔庙、邵夫子祠等名人遗址。
百泉历经开凿,清乾隆十五年(1750),绕岸砌石,成一长方形泉湖,湖中心有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小径,曲曲折折,将湖中的亭阁小桥联在一起。钓鱼亭、湖心亭、南大厅、下马亭、课桑亭、涌金亭、喷玉亭、灵源亭、错落有致地点缀在湖畔,独具匠心地玉立在湖间,玲珑秀丽,煞是好看。
今日的百泉湖,风光绮丽,景色宜人,湖水碧波荡漾,清澈纯净。湖畔刚复修的喷玉、灵源、放鱼、下马、诸亭延湖而立。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涌金亭中挥毫疾书“苏门山涌金亭”6个大字,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1928年所建的湖心亭中高高矗立的“人民百泉”碑,镂刻着百泉饱经沧桑的履历。始建于元朝的清晖阁,古柏环绕,绿柳婆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