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大运河(新乡段)

大运河新乡段河道基本上是现在新乡境内的卫河,即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一部分,全长100多公里,历史上一直是华北平原重要的航运河道,而且是目前河南境内唯一一段可以看到的大运河河道。[13]大运河已被列入2014年《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共有运河沿线8省市35个城市的遗产点和河道参与,新乡也正是这35个城市其中之一。

新乡境内的运河就是现在的卫河,为隋唐大运河永济渠重要的一段。

卫河在战国时被称“清河、清水”,《水经注》载:“清水出河内修武县之北黑山”,“黑山在县北白鹿山东,清水所出也”。“其水沥涧飞流,清冷洞观,谓之清水矣。”[14]因其为山泉水,清澈透明,与混浊的黄河水形成明显的对比,故名“清河”,现新乡至卫辉段的河道,基本是历史上的清水河。

永济渠开凿于隋大业四年(608),隋炀帝“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其工程不全是重新开凿,主要是在东汉建安年间所开挖的白沟(今卫河)基础上进行疏浚、扩宽和改建的,引沁水而南通黄河,北与清、淇二水相接。该河流经武陟、新乡、汲城、黎阳(今浚县)、临河(今滑县)、内黄、河北省大名、山东省临清,向东北流至天津,再西北顺永定河逆水而上,到达涿郡(今北京西郊),全长两千多公里,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以永济渠(今卫河)为纽带的北方航运大通道。

清光绪三十年(1904)后,道清、京汉铁路通车,卫河航运受到影响,水运事业日渐萧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政府加大了卫河航运的管理,卫河航运开始复苏。至20世纪50年代末,卫河又迎来了一次航运的短暂黄金时期。据记载,1958年、1959年是卫河航运之顶峰期。当时行驶在卫河上的拖轮,可拖带15只船,载重量1200吨,拖带长度250丈,俨然水上火车。随着公路铁路的兴起,运输功能逐渐被替代。1966年卫河水源枯竭,航运停止,成为排污地下水、承泄退坡水的季节性排涝河道。

卫河在历史上对两岸工商业的发展,曾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它是豫北人民的母亲河。新乡市、卫辉市就是因卫河而兴盛的城市。新乡之所以能成为中原重镇,成为中原最早发展近现代工业的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卫河的航运交通。卫河现在虽然丧失了航运功能,但其在文化、生态和旅游功能上日渐显现出强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