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自贡市党建积极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动摇,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构建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在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中谱写出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一 实践原则

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要以党的建设为核心,坚持党组织和社会组织相融合,推进社区党建网格化,用以提升社会治理的服务质量、活力和效能,发挥社区治理的联动机制,用党建引领形成自治合力,化解矛盾和冲突,打造和谐社区,使基层党建与社区综合治理同频共振。

二 创新案例

(一)“一核引领、两融强基、三心聚力”助力社会组织服务群众

“一核”即以党的建设为核心,建立自流井区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统筹协调指导全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使社会组织党建有了“主心骨”;成立社会组织孵化园党委,具体负责推进孵化园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两融”即坚持社会组织党员与社会组织骨干相融合,社会组织服务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相融合。在社会组织孵化过程中,同步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骨干党员培养成优秀党员。同时,社会组织在每次开展公益活动时,都主动“亮明身份、亮出旗帜”。“三心”即强化社会组织党员政治理论、方针政策和党性党规的教育培训,让社会组织、党员、群众与党组织同心;出台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九条措施,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免费的能力提升培训,设立200万元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项目资金以及50万元社区基金,协调解决社会组织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助力社会组织服务群众用心;大力开展党员个人素质提升工程,加大社会组织党员的关怀慰问力度,关爱社会组织党员,传递党组织温暖真心。

(二)“两体系一平台”社区党建网格化提升服务质量、活力和效能

一是建强组织体系,提升服务质量。贡井区青杠林社区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心为轴心,把社区党员全部调整划分到网格中,设立网格党小组,在每个楼栋推选党员楼栋长和党员中心户,构建以“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楼栋长—党员中心户”为基本框架的组织体系,打通社区服务的“神经末梢”。二是完善服务体系,激发服务活力。推行以“1+1+N网格化服务体系”(1名社区干部+1个网格党小组长+N名党员志愿者),规范党员服务承诺等8项管理制度,推行“三会十责一手册”管理模式,实施楼栋动态管理信息公示,完善“随手调”激励机制,持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搭建信息平台,强化服务效能。以“盐都先锋·智慧党建”平台为主体,退休、医疗保险、计生、残疾人、民政、工会等系统平台为有效补充,社区QQ群、社区党建园地、微信群为依托,建立网格电子信息库,直接通过管理系统上传社情民意、下达政策措施、网上处理事务、开展社区服务等,推动管理服务快捷、迅速、准确、高效。

(三)探索“三三制”社区治理模式

三社(社区、社会组织、社工)联动机制。大安区金桂社区建立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为支撑的联动服务机制,引入灵犀义工、灵志义工等社会组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使社区逐步从一些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退出来,让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三事(大事、小事、私事)分流机制。“大事”即政府管理事项及公共服务,由政府部门负责解决;“小事”即社区公共事项及公益服务,由社区“两委”牵头,社会组织、社工和社区单位共同协商解决;“私事”即居民个人事务和市场服务,由群众自行解决或寻求市场服务。三治(法治、共治、自治)融合机制。用法治定纷止争,依据《自贡市物业管理条例》制定和平花苑、福源康居管理公约。用共治凝聚合力,社区党组织牵头整合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等各方资源,适时调整“三方”步调,形成社区治理合力。用自治维护社会,构建“社区+网格+楼院”服务管理模式,改进完善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开展“自治家园”建设,实现治理全面化。

(四)“四轮驱动”构建和谐社区

一是打造社区学校——惠民。沿滩区龙湖远达社区创办“两校一中心”,社区微党校通过微信等方式,方便社区党员随时随地学习;社区老年大学开设舞蹈、唱歌、太极拳班,实现社区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儿童绘画、硬笔书法等7个兴趣班,举办暑期夏令营活动,助推社区少年儿童健康茁壮成长。二是打造道德银行——养德。成立自贡市首家社区“道德银行”,把好事量化为“道德币”,3000余户居民可凭“道德积分”兑换相应的荣誉、物品、服务,助推居民在社区管理和建设中当先锋做表率。三是打造法律诊所——尚法。开设社区“法律诊所”,由社区书记任所长,聘请律师、社区民警担任“医生”,采取广场义诊、专家坐诊、网络问诊、入户巡诊、综合会诊等“五诊”疗法,促进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社区睦邻友好、和谐相处。四是打造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暖心。成立“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支持枢纽型社会组织。探索“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机制,破解社区治理瓶颈。目前已入驻、培育自贡灵志社工联等社会组织19个,服务居民2万余人次。

(五)“扶智+德治+自治”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增强党建引领。富顺县吴山村建立社工组织+党员“结对扶智”帮扶机制,通过“先进党员结对帮、社工组织定向扶,群众思想动态引”的方式,组织开展党员帮带后进贫困户活动,组建一支“吴山社工”队伍开展“乡亲乡情”建设,选树脱贫之星、致富能手、最美家庭和“好儿童”等先进典型29人,形成示范带动,激发内生动力。二是坚持“以兴趣促凝聚”,营造德治氛围。成立超过110人的以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厨艺爱好者为主体的“梦缘”舞蹈队、“蝶舞”环保队、“味典”小厨三支自治组织,举办农村坝坝舞培训班和群众自导自演的年度春节大联欢,推动支部触角向细向小延伸,营造良好的干群关系,增进邻里和睦,凝聚民心。三是坚持“家乡人管家乡事”,突出村级自治。搭建覆盖全村95%家庭的“吴山快乐一家亲”微信群,依托关注度超2000人的吴山社工站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动村民网上议事,探讨形成村规民约,让村民成为村中大事的决策者、参与者。通过平台组织录制节假日祝福视频,开通“话家常”专线视频,加强情感沟通,化解留守人群情感问题,做到全年零信访。

(六)“三个三”移民工作法化解矛盾促发展

为保证小井沟水利工程顺利实施,荣县留佳镇五间房村创新建立“三个三”移民工作法,确保移民矛盾纠纷“不过夜”。一是建立三级矛盾预防化解体系。镇负责跨村矛盾化解、村负责跨组矛盾化解、组负责组内矛盾化解,真正做到“防微杜渐”,确保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有人问、有人处理,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一线。二是算好三本账。党支部帮助个人、集体和接收地算好各自的经济账,即移民个人因搬迁安置享受到的各种补贴和政策,集体因移民工作带来的集体收入和接收地接收移民带来的项目、资金等,让各类主体都认识到各自账本资源以及融入新“家庭”的重要性。三是抓住三个重点。党支部从组织关怀、产业发展和生活习惯三个方面入手,经常走访移民家中,通过饭后院坝聊天等方式,融入移民日常生活中拉家常,及时真实多方面地了解移民思想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化解移民搬迁后的思想问题和个人利益冲突,为移民融入当地、恢复发展生产创造条件。

三 精品案例

(一)“红色联盟”区域化党建与社会治理同频共振

1.背景

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是中组部对新形势下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是应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新情况、新挑战的新举措。东北部新城作为自贡市老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地带,近年来经济发展进程不断加快。随着机关事业、学校、医院、企业等各类党组织的搬迁入驻,新城区域内党建工作统筹推进不足、党组织融合度不高等问题逐渐凸显,基层党组织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党员管理服务覆盖面不广、党员发挥作用平台欠缺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建立区域化“红色联盟”,打破了行政壁垒和条块分割的界限,将以往相对单一、封闭、纵向转变为多样、开放、横向的党建工作理念和模式,增强了基层党组织体系的内聚力和协同性,实现基层党建与转型发展、社会治理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2.做法及成效

(1)变“一枝独秀”为“全域联动”,构建齐抓共管组织体系。一是组织联建“聚力”。打破区域内党组织行政隶属壁垒、破除各自为政障碍,实行盟员制,盟员由区域内乡镇街道、区级部门、学校、卫生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党组织组成,形成“一核多元”党建工作体系,实现组织建设同步推进、同步提升。二是明晰职能“发力”。明确盟员大会、理事会、秘书处和工作组为联盟的组织机构,每年召开2次盟员大会,制定、修改联盟章程,讨论决定联盟工作任务,审议联盟工作报告和年度经费使用报告。理事会在盟员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大会职权,处理联盟日常事务,下设秘书处和工作组,负责执行盟员大会、理事会会议的决议、决定。三是科学指导“助力”。建立乡镇街道、行政事业、企业和社会组织、教育卫生4个工作组和党建工作指导站,选派优秀党建工作指导员,分系统、分行业指导区域内党建工作,分类别联系指导联盟各成员单位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党建组织体系、服务体系、管理体系,推动党组织“晋位升级”。

(2)变“单一管理”为“多元融合”,构建共建共享服务体系。一是“网格式”服务聚合力。建立“红色联盟”服务中心,设置“党群驿站”“职工书屋”“非公党建工作站”等8个服务站,在乡镇街道、部门和企业设置47个网格服务点,建立“线上+线下”网格服务体系,“线下”利用各党组织的办公场所、公共广场等资源,打造共享共用的学习阵地、宣传阵地、活动阵地;“线上”设立党建联盟公众号、党员微信群、QQ群,统一推送党建动态、党员风采等信息,打造网上党建学习园地。二是“菜单式”服务惠民生。建立“365民情室”,实行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干部大走访绘制民情地图,按照梳理分析、建立台账、及时办理、反馈结果、群众评议、动态考核六个步骤,采取一站式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代办服务、定制服务五种模式,全方位受理群众关心的基础设施、征地拆迁、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问题。建立“党群驿站”,整合区域内各项活动资源,结合联盟成员单位工作实际,建立公益性活动项目季度清单,开展“党员四季行”主题活动,针对群众需求推送“菜单式”特色服务。三是“保姆式”服务促发展。建立“三联三促”工作机制:县级领导联系指导联盟工作制度,通过专题研究、会议座谈、现场调研等形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联盟成员单位联系服务辖区项目制度,搭建业务指导、对外宣传和互动交流平台,促进党员领导干部沉下企业、解决难题;普通党员联系服务辖区单位制度,推行“关系在单位、活动在区域、奉献双岗位”工作模式,促进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3)变“秦晋之盟”为“世代联姻”,构建常态长效管理体系。一是严入口注“活水”。积极在专业技术人才、后备干部和文化程度高的青年中发展党员,对联盟党员统一发放“先锋红卡”,对党员学习教育、组织生活、志愿服务、发挥作用等方面进行量化积分,定期评比优秀党员和处置不合格党员。实行联盟活动轮值制度,联盟理事会实行3年任期制,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成员单位,因联盟成员增加或工作变动及时调整,辖区新建立党组织入会事宜由理事会负责具体审议。二是强保障护“碧水”。明确区委组织部对联盟工作进行具体指导,研究制定《联盟章程》《联盟理事会议议事制度》等8项制度,以基层党建专项经费保障阵地建设,明确区政务服务中心会议室为联盟主阵地,整合区总工会项目和资源,完善联盟活动场所建设。三是畅出口排“污水”。制定联盟党建重点任务清单,联盟成员均领办至少1个党建项目,采取随机暗访、交叉暗访、第三方抽查、面谈背书的方式,对联盟成员工作开展情况、群众满意度等进行“全面体检”,将结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内容,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日常考评、推优评先、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积极、作用不明显的成员单位及时清退。

3.启示

(1)社会治理创新要坚持党的领导。准确把握党的领导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是有效提升老工业城市社会治理水平的前提。“红色联盟”能够取得成功的基础,正是以党委为核心,整合区域内各类党组织共同参与构建起了“一核多元”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2)社会治理创新要注重资源统筹。通过整合阵地资源、服务资源、人才资源,促进区域内各种要素间有序流动,以党组织资源的整合带动行政资源的整合,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组织效能发挥最大化、教育管理效果最佳化、组织工作成本最低化、工作力量配备最强化。

(3)社会治理创新要突出服务功能。在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发展过程中,居民群众和企业职工对于优质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只有充分发挥联盟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作用,健全党建联建、互惠互利等工作机制,打造内涵丰富的服务载体,才能打通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4)社会治理创新要强化制度建设。社会治理的形式是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制度建设必须与社会治理的具体形式相适应,只有建立责任清晰、分工明确、沟通顺畅、监督有力的制度,将顶层设计转化为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和可操作的措施,才能形成用制度管事、管人的工作格局,实现社会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二)社区“大党委”引领社会治理形成合力

1.背景

社区是居民生活共同体,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党建工作的立足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要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大部分社区已变成“陌生人社会”,成为各种矛盾纠纷的聚焦点,成为各种利益诉求的交汇点;社区中的退休党员、流动党员、非户籍党员日益增多,社区党建和社区融合的难度加大;物业公司等新兴经济组织广泛进入社区,一些新兴社会组织也开始在社区活跃,改变了原有的社区治理结构。社区党建工作亟须对社区治理的各种力量进行有效整合。

2.做法及成效

(1)强化政治引领,建设党的政策传播中心。旗帜鲜明体现党的色彩,在23个城市社区建立社区党校,体系化差异化开展党性、党史、党规3项教育,坚定党员理想信念。开通党建微信公众号,深度挖掘以雷月桂为代表的优秀党员组建先锋工作室,组织开展送学上门、文艺汇演、巡回宣讲、“书记为我戴党徽”等特色活动,让党的政策生动活泼、字正腔圆地萦绕在居民群众的耳畔心间。

(2)汇聚多元力量,建设公共服务承接中心。坚持城市大党建理念,全面建立社区“大党委”,健全党建引领、联动协调、为民服务、党员管理、保障支撑5大机制,推动区域内党组织互联互通、互动互融。立足需求导向,出台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九条措施和政府购买服务实施办法,成立50万元社区基金,将20余个公益性项目交由社会组织承接,为居民提供均质化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3)突出民主共商,建设民诉民忧解困中心。探索推行以“收集协商议题、制订协商方案、召开协商会议、公开协商结果、实施协商决定、评价协商成果”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参与式治理“六步工作法”,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磨子井社区中心化建设信息发布议事会、富台山社区居民搭建灵堂议事协商会、解放桥社区居民参与议事会等的召开,极大提高了社区居民群众参与社区管理的热情。试点老旧小区“街道+社区+院落”的管理新模式,推动党的领导向基层治理“最小单元”延伸,芭茅塘小区实现了从“三无”(无门卫、无物业管理、无管理组织)到“三有”(院落有人守、事情有人管、问题有人解决)的转变。全面推行“三级书记抓民生”,按照“收集、分流、办理、反馈、督办、评议”标准化处置流程年均化解民生难题四千余件,居民满意度达95%以上。

(4)坚守为民取向,建设居家民生便民中心。建立“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围绕帮困服务、治安巡逻、法律援助、文化宣传、关爱互助、清扫保洁、纠纷调处、再就业帮扶8类便民重点,组织1000余名党员志愿者年均开展精细化服务400余场次,打造社区“一公里服务圈”。坚持线下与线上并重,建设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整合发布社区物业、社区商圈等服务信息,推行移动便民服务点,为居民提供各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服务;开设400便民服务一键通电话,充分运用QQ、微信等新媒体提供即时咨询、全时受理、全程代办等服务,实现服务沟通“零距离”。

(5)着眼精神需求,建设健康文化活动中心。以优秀传统文化和区域特色文化为切入点,高标准打造社区文化活动阵地,磨子井社区党委设置“东锅记忆”怀旧展示厅,提炼以东锅优良传统为核心的社区精神;新街富台山社区突出盐文化主题,建设富台印象馆,打造有温度的社区。推行“一心多点”文化服务模式,将辖区隶属于不同单位、机构和个人的文化体育设施、服务资源、数字资源、人力资源等,按照合作治理原则整合到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得到显著提升。突出文化引领社区居民行为导向,成立社区文艺队伍100余支,支持40余名“文化干细胞”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自我服务,培树“家庭微公益”“幸福全家照”“家庭才艺展”“社区运动会”等文化品牌10余个,构建起全体居民的精神家园。

3.启示

(1)社区中心化建设要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事实证明,没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社区治理就无法形成合力,无法走向有效的治理。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模式是基于当前老工业城市社区现状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要确保基层党组织对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同时也要注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满足群众全方位、多层次的需求。

(2)社区中心化建设要发挥各类组织自身特点。社区的各类驻区单位、“两新”组织掌握着大量分散的社会资源,可以提供专业服务,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许多过去政府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的事情。同时,由于辖区各类组织的操作可以突破现代行政体制的局限,不按条块分割的思路可以灵活多变的满足社区的综合需求,减少群众对政府的依赖。通过中心化建设,强化区域内各类单位和组织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研究讨论社区重大决策、开展为民服务,有利于实现社区事务共管、社区文明共建、社区环境共护、社区稳定共保。

(3)社区中心化建设要提升群众参与度。群众是社区治理的实践者、创造者和推动者,他们的参与度决定着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中社区治理的成熟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教育活动和文化建设,着力培养群众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规则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认同感,产生为共同治理好社区而努力的向心力;另一方面,将参与内容从文化和经济参与扩大到政治参与,将参与范围从老年人、退休人员扩大到中青年、在职人员、流动人员和各种弱势群体,引导他们发挥主人翁作用,维护社区整体利益。

四 总结评价

20世纪70年代末,英美国家率先发起“新公共管理”运动,推进行政管理现代化,提升政府绩效和改善公共服务质量。行政管理现代化运动的核心理念是实现管理主体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推动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

自流井区在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方面迈出扎实步伐,构建“一核多元”的社区治理模式,社区治理坚持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创建网格化党组织、院落民情议事会和院落自治委员会等多级组织网络,依托社会组织的丰富资源,畅通党员群众的参与渠道,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提供专业化服务。这就突破了传统体制下一元化管理模式条块分割的局限和不足,为探索基层党建引领公共事务管理社会化提供了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