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980年走出校门后,我被分配到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拉丁美洲研究所工作。研究所的领导要我研究加勒比海地区。其实,那时我根本不知道加勒比海地区在世界地图的什么位置。

翌年,拉丁美洲研究所与同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的苏联东欧研究所、西亚非洲研究所一起,在建制上并入1977年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加强该院的国际问题研究。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从我向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拉丁美洲研究所报到的那一天开始算起,我已在拉美研究领域虚度了40个春秋。

过去40年的“爬格子”和“敲键盘”,委实换来为数不少的科研成果。成果的形式主要是以下几种:专著、论文、资政报告、通俗读物和译著。由于过去不重视科研成果的统计,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写了多少字,发表了多少篇论文。

本书收录了我的30篇论文。这些论文涉及拉美经济、政治、外交、社会和文化等领域。在这些论文中,有的是我承担的多个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有的是期刊编辑部的约稿或是我自己的投稿。

应该指出的是,这些论文发表时间跨度较大,既有最近一两年的,也有二三十年前的。为了保留论文的“原汁原味”,我基本上没有对数据进行更新,一仍其旧。确实,许多数据和资料看起来是陈旧不堪的,但我认为,我的观点和结论基本上没有过时,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拉美有33个国家,分布在南美洲、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北美洲。这些国家的国情是大不相同的。我曾多次听到拉美学者对中国学者的批评,认为我们总是把拉美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诚然,这一批评不无道理,但是,我们既要看到拉美国家的差异性,也要看到其共性。此外,在文字叙述方面,用“拉美”或“拉美国家”代表拉美的主要国家,完全是合理的。须知,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亚洲、非洲和欧洲时,同样会为了发现和概述其共性而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这个问题实际上反映了树林与树木的关系。

拉美研究是区域和国别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我国越来越重视区域和国别研究。这一研究领域在国外被称为area studies(地区研究),其特点之一就是具有“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的性质。因此,研究人员要尽可能地了解该地区(或对象国)的经济、政治、外交、社会、文化和历史。而且,我们还应该把视野扩大到整个世界,因为拉美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拉美的发展进程对世界有或大或小的影响,世界形势对拉美的影响更是不容低估。由此可见,正确处理“渊”和“博”的关系,显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我深知,受本人学术水平以及研究资料的限制,有些论文很难说是完美无缺的,有些观点甚至可能还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回首往事,我要衷心感谢在学术道路上扶持我、帮助我、激励我的许多老同志、同龄人和年轻学者。我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对我的关心和培养,也要感谢上海大学为我提供一个发挥余热的良机。

在最近的一二十年,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快速发展。毫无疑问,面向未来,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得到强有力的学术支撑。这为学者提供了难以估量的用武之地。但愿本书能为我国外交做出一点贡献,也能为我国的拉美研究学科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