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节曾与中秋节齐名,为何如今却少有人知?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

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清·蔡云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有一些一直保留到今天,比如春节、元宵节,所以大家都比较熟悉。也有很多节日,曾经非常重要,但后来却因为各种原因衰落了,导致今天的人们已经很少听到,比如花朝节。这个节日曾经是与八月十五中秋节齐名的重要节日,如今已经少有人知了。

什么是花朝节

花朝节,也叫花神节,或者叫百花生日,这是一个以花为名,体现人们花神信仰的节日。说到花,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好看、观赏性强,但在古人的观念里,花代表着生命的孕育与轮回,象征着人与万物的生老病死。相应的,被人们神格化的花神,也就主管着人们的生老病死,甚至是农作物的收成好坏。这也是花朝节诞生的心理动机。

关于花神的形象来历,其实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花神名叫女夷,早期是“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兽草木”(《淮南子》)。之后逐渐加入道教因素,被认为是西晋女道士魏夫人的弟子,如明代的《月令广义》:“女夷,主春夏和养之神,即花神也。魏夫人之弟子。花姑亦为花神。”此外,还有佛教的名为迦叶的男性花神、十二月各有花神等几种说法。

到底在哪天过花朝节

花朝节可能是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日期最不固定的节日之一了。花朝节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不过作为一个节日正式确定下来,应该是隋唐时期。唐朝的花朝节定于二月十五日,与正月十五、八月十五并列为三个“月半节”之一。民间常将花朝节与中秋节并称,有“花朝月夕”之说。唐代后主李煜那首著名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春花,其实也是指花朝节。所以说,二月十五日,这应该是官方确定的花朝节的正式日期。现在《辞海》《词源》这些书里,用的也还是这个说法。

不过,既然是民俗,那什么时候过、怎么过,这些就不完全由官方说了算了。所以,花朝节发展到后来,南北各地的日期就有了很大的区别。比如浙江、东北等一些地方,是在二月十五过花朝节;北京、江苏等一些地方的花朝节在二月十二;南方的广西等地,甚至在二月二就开始过花朝节了。

同样一个节日,为什么日期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我想,这主要是跟气候有关系。花朝节毕竟是以花为名的节日,赏花肯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节俗活动。各地气候不同,花期早晚有异,过节的日子可能也就不一样了。所以一般来说,南方比北方要早几天过花朝节。另外一点就是,可能与历史上的气候变化有关系,比如山西一些地方在二月二过花朝节,这可能与当地节俗形成的时候处于历史上的温暖期有关。

花朝节的习俗

花朝节以花为名,各种与花有关的节俗活动自然是少不了的。

花朝节的正式确立是在隋唐时期,不过这个时候的花朝节,还是局限在上层文人雅士圈子里的一个相对小众的节日。当时,文人雅士们每逢花朝节,便会聚集在一起,寻一处美景,饮酒赋诗。比如大诗人白居易在《祭崔相公文》中,就回忆了与崔敦、元稹、刘禹锡等好友于花朝节的杏园中,“或征雅言”“或命俗乐”等其乐融融的画面。

到宋代以后,随着市井文化的发达,花朝节也逐渐由精英阶层扩散到了整个民间社会。许多花朝节的习俗,也都是在这个时候逐渐形成的。

•踏春、赏花

既然是百花的生日,又时值仲春,踏春出游,顺便赏花、扑蝶自然是应有之义。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里这样描述当时的赏花盛况:“都人皆往钱塘门外玉壶、古柳林、杨府、云洞,钱湖门外庆乐、小湖等园,嘉会门外包家山王保生、张太尉等园,玩赏奇花异木。最是包家山桃开浑如锦障,极为可爱。”

在花朝节踏青赏花本是古已有之的习俗,一直延续至清朝,所以在有些地方,花朝节也被称为“踏青节”。繁花似锦自然引来彩蝶纷纷,赏花的同时,扑蝴蝶自然也就成了配套的活动了。清嘉庆年间《如皋县志》记述:“十五日花朝名扑蝶会,好事者置酒园亭,或嬉游郊外。”能被县志收录,显然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活动了。

•花朝赏红

除了赏花,花朝节还有赏红的习俗。这个赏红,可就不仅仅是看那么简单了。明清时候的女子,会在花朝节这天,做各种颜色的剪纸,贴在花木的枝子上,或者用彩纸做成各种小彩旗,插在花盆里。清人袁景澜在《吴郡岁华纪丽》里记录了这个习俗的来源:“效崔玄微护百花避风姨故事,剪五色彩缯,系花枝上为彩幡,谓之赏红。”传说这崔玄微是唐朝天宝年间人,曾机缘巧合地遇见了由百花化成的精怪,然后通过为花系上彩幡的办法,帮助百花躲过了风神的摧残。百花之精自然也回报给他延年益寿的好处。所以,后世女子在花朝节这天,往往也借由赏红的习俗,为百花祝寿的同时,也为自己和家人祈祷安康。

•花神祭祀

前面说过,花神是掌管人间的生老病死以及作物收成好坏的。花朝节既然是花神的生日,那么信众们自然少不了要去庙里拜上一拜。比如在清朝的时候,每年的花朝节,各省都建有花神庙进行祭祀,参拜人数很多。花神祭祀的供品主要是各种时令鲜果。人们还将家里裁剪衣服剩下的小布片绑在树枝上,祈祷丰收。

清代顾禄在《桐桥倚棹录》里也有记载:“虎丘花神庙不止一所,有新旧之别。桐桥内花神庙祀司花神像,神姓李,冥封永南王,旁列十二花神。明洪武中建,为园客赛愿之地。岁凡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笙歌酬答,各极其盛。”可见明清两朝,虎丘花神庙祭祀之盛况。

•花朝节的美食

作为一个重要节日,花朝节自然也少不了美食助阵。当然,既然以花为名,那这节日的美食,自然也是以花为主了。

佳节自然要有佳酿,百花节自然也要喝百花酒。这种酒用百花、百果酿成,口感甘甜,正所谓:“百花酒香傲百花,万家举杯誉万家。酒香好似花上露,色泽犹如洞中春。”

除了百花酒,在花朝节这天,人们还要吃百花糕,喝百花粥。百花糕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说起源与武则天有关:武则天在花朝日组织君臣游园大会,让宫女们采集百花,蒸成糕点,赏赐给群臣。至于百花粥,自然也是用各类花、果熬制的粥品了。

此外,花朝节这天,民间还有挑菜的习俗。所谓挑菜,就是在野外踏青的同时,挖些可以食用的野花野菜回去,作为饮酒饮食的点缀。所以花朝节在民间也有“挑菜节”的叫法。

今日花朝节

花朝节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节日,体现了民间的花神信仰、对丰收的期待以及对自然的亲近,可为何花朝节从清末开始就逐渐衰退,以致消失了呢?我想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是花朝节的日子不固定。诚然,前文说过,花朝节日期的多样与气候有关。但对比一下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对一个全国性的节日来说,有一个统一的日期无疑是更方便人们记住的。其次就是,相比于元宵节等传统节日,花朝节或许少了一些更具标示性的节日象征,相比于元宵、粽子,花糕、花酒就少了些辨识度。最后,可能也是最要紧的一点,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人们过花朝节更重要的还是祈祷丰收,但这种需求在今天已经比较淡薄了。

不过这几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有些地方又开始重新举办花朝节,比如苏州虎丘的花神庙庙会、武汉旧街的庙会等等。

虽然在如今这个时代,人们对农业丰收的感受已经不那么强烈,但花朝节蕴含对美好的追求,对自然的亲近,这些节日要素还是应该很好地继承和保存下来的。钢筋水泥中有一缕花香,不正是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所需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