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常识:二十四节气与节日
- 李一鸣
- 3885字
- 2021-09-09 18:03:30
谷雨 谷雨也是情人节?这些奇妙民俗你或许没听过
谷雨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第六个节气,一般在公历4月20日前后。谷雨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之后意味着春天的结束。谷雨有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浮萍开始出现,布谷鸟羽毛逐渐丰满,戴胜鸟也落在了桑树上面,这些物候提醒着人们气候的变化,以及农桑时令的到来。
农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说明在农业区,这个时候是播种的大好时节。在长久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也形成了有农业特色的传统民俗,比如,为了驱赶农田中的病虫害而进行的贴“蝎子符”活动。在东部沿海以渔业为主的地区,也有着“鱼鸟不失信”“谷雨百鱼上岸”的俗语。故谷雨这一天,也是渔业地区开海捕鱼的日子,有着祭祀海神的传统民俗。而在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还有着更具民族特色的谷雨节俗。不同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孕育着不同的民俗习惯,体现了民俗的地域性特质。
谷雨的民俗
在我国北方一些农耕地区,有着“蝎勾灾”的俗谚,认为蝎子除了能够伤人之外,还能带来各种灾祸。谷雨时期是春耕的重要时段,病虫害是传统农业耕作的大敌。在农民与病虫害的不断斗争中,除了发展出各种除虫的“物理手段”之外,自然也会产生一些“精神攻击”的方法。长相邪恶丑陋的蝎子,在这个时候就成了各类虫害的代表。在北方民间也就产生了针对蝎子的一些“手段”,贴“蝎子符”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桑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
——唐·元稹
“蝎子符”是一种纸符,一般用黄纸做材料,上面还写着“咒语”。据说,这种符要用谷雨这天早上太阳出来之前收取的草上露水磨墨书写才有效果,但在今天估计是没有这种讲究了。“咒语”的具体内容也是多种多样,但大意都差不多,如“谷雨三月半,蝎子来上案;拿起切菜刀,斩断蝎子腰”“谷雨日,谷雨晨,奉请谷雨大将军;茶三盏,酒三巡,送蝎千里化为尘”等等。也有的地方还会画上各种图案,如“张天师持剑降魔”“太上老君斩蝎除魔”之类的。
除了单纯的“蝎子符”之外,还有一些类似的民俗活动。比如:在黄表上画上蝎子、蜈蚣等毒虫和一把剑,去野外取一些露水用白矾蘸着擦刀,再把锈水滴到黄表上,然后在黄表上写上“谷雨三月中,蝎子到门庭。手执七星剑,斩断蝎子精”等文字,据说也可以避免毒虫。
“蝎子符”在有些地方也叫作“谷雨帖”,也是用类似的黄纸,分上下两部分,在上部分写上如“谷雨洋洋,日出东方,宝剑一斩,五毒俱亡”,在下部分画两把交叉的宝剑,与“蝎子符”也是类似的意思。
渔业地区在谷雨的祭海神活动
渔业是我国沿海地区历史非常悠久的一个行业,也是广义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出海捕鱼,风鸣雨晦浊浪滔滔,在今天都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何况是生产力落后的古代。在漫长的与自然搏斗的时光中,先民们除了发展出高超的捕鱼和航海技术,自然也会产生一些对海洋的神灵崇拜以及相应的祭祀活动。而谷雨前后,由于气候变暖而鱼类洄游,正是出海的好时候,自然也是祭祀海神的重要时刻。
我国海岸线绵长,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祭祀风俗。但一般来说沿海的祭祀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海洋神灵的祭祀,如东南沿海的妈祖祭祀,这种祭祀更侧重于对神灵本身的崇拜;另一类更关注于海神所保佑的生产活动顺利进行,如来去平安、收获丰足等等。而谷雨出海的祭祀当然是属于后者。
传统的出海祭祀中,“祭祀”的氛围更为浓厚,一般祭祀的过程主要是祭海活动、祭船活动、祭海神活动等等。而近代以来,这种祭祀活动有着向节日演变的趋势:神味儿越来越淡,而人味儿越来越浓了。
祭祀活动基本上分为三天,大致从4月18日持续到4月20日谷雨当天。
第一天主要是准备供品,主要是整猪和饽饽。整猪要被仔细地装饰,而饽饽是一个圆形分为三块,每块上面有三颗大红枣,代表敬天敬地敬父母,一共有九颗,代表完满。一般是同属一条渔船的渔民共同准备一份祭品,而条件不太好的家庭也有用猪头代替整猪的。第二天就是正式祭祀的日子。渔民会起得很早,穿戴整齐,然后带着供品,结伴来到庙前,燃放鞭炮,烧香磕头,虔诚跪拜,祈求平安。祭祀活动在下午达到高潮。第三天主要是宴饮。
近些年地方政府也开始将祭海当作海洋文化的一部分加以推广,所以也有了一些官方性质的祭海活动,使得传统的祭祀越来越像是一个节日了。比如威海荣成的国际渔民节,每三年举办一次,除了传统的祭祀、划船等活动之外,还有本地土特产展览和商务会谈,还有一系列灯展、画展、文艺晚会等活动。
侗寨的谷雨节,属于青年男女的好日子
在贵州黎平县的肇兴侗寨,谷雨节可以说是寨子里最浪漫的一天了。因为这一天,是侗寨的青年男女们表达爱意的日子,可以说是当地的情人节了。
对于尚未确定恋爱关系的男女来说,谷雨节是表白的大日子。而且,这表白的方式还带着点“惊险刺激”。谷雨节入夜以后,侗寨的小伙儿要偷偷地潜到心仪的姑娘家里,将装好糖果的卣卣(yǒu,当地一种竹编的篓子)放到堂屋里。姑娘要是也有这方面意思,就把卣卣里的糖拿出来,放上当地特产的乌米饭和其他吃食。然后呢,惊险刺激的一幕来了——小伙儿要摸黑进去拿走卣卣,而姑娘们则要抄起早已准备好的“锅烟灰”,涂到小伙儿脸上,用来辨认是谁在暗恋着自己。这个活动,当地人叫作“摸你黑”,也叫“打花脸”。
而对于已经订婚的青年男女来说,谷雨节这一天也是续亲的大日子。这天一大早,订婚的男方家里就要由姐姐、妹妹等人挑着一担一担的乌米饭和酒肉,送到女方家里,作为续亲的礼物。乌米饭是用野生的乌树叶敲打捶烂,将过滤出来的汁液浸泡糯米后,再用木桶蒸制而成,味道香甜而独特。这些乌米饭除了女方家里留下少量之外,大部分是要由女方家里分给亲戚邻居们的,有点像我们常见的喜糖的作用。收到的乌米饭越多,对女方来说当然也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
据当地的《黎平府志》记载,侗寨的谷雨节习俗始见于明万历年间,距今有400多年了。不过,近年来随着侗寨的逐渐开放,谷雨节习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摸你黑”这种活动,现在已经越来越有狂欢节的性质了。不只是互有好感的青年男女,所有人都能参与。以至于到最后走在寨子里,不管是小路上还是河边上,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大家都会互相“摸黑”,热闹非常。
壮族的火棍舞与谷雨节的祖先传说
说完了西南的贵州,让我们再把视角转向东南的广西。在壮族的发祥地,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及附近的巴马县,有着谷雨节跳火棍舞的习俗。
火棍舞,在当地也叫火神舞,是一种有着原始巫术色彩的祈祷仪式。过去,遇到大旱年景,在谷雨的时候村里的长老就会请师公、魔公来跳这种火棍舞,主要是为了求雨,乞求五谷丰登。
火棍舞的形式也有点原始巫术的色彩,由六到八人完成,神秘感十足。跳舞的师公、魔公要穿上专门的用芭蕉叶做的“衣服”,叶子撕成两片,一片围在脖子上,一片围在腰间。跳舞之前,先把木棍放在火堆里,烧到三分之二的长度,只留三分之一用来握持。开始跳舞之后,大家先是围着火堆边跳边转圈,慢慢靠近火堆,然后尝试抽出火棍。因火棍烫手,所以马上又放下,继续转圈,往复三次才把火棍取出。
火棍取出后,队形就由圆形变成两排,隔火相望,开始对打。对打也是仪式感十足:一排人跳过火堆,用火棍击打对面一排,另一排人举起火棍格挡,然后如此反复多次。对打的过程中火星四溅,呼声震天,非常壮观。同时,协助仪式的人也要把火堆里的炭火扬到天上,星星点点的炭火落到哪里,对打的两排人就要移动到哪里。
可以想见,这种火棍舞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操作不当很容易烧伤。同时由于其形式比较原始,现在会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另外,据当地的老人说,这个仪式表面上是为了求雨,其实起源于当地的民间传说,与纪念壮族祖先有关。在壮族的史诗《布洛陀》里有这样的情节:壮族的始祖布洛陀的儿子甘歌去山上造火,甘歌用钻木取火的方式,好不容易为族人带来了火种,但由于当时的人们缺乏防火意识,甘歌带来的火种引发了寨子里的大火,寨子损失惨重,甘歌本人也葬身火海。
甘歌被烧死的那天相传正是谷雨节,于是后来的壮族人为了纪念这位为族人带来火种的祖先,就将他封为火灶神,并在谷雨这一天进行火棍舞的仪式。
谷雨祭仓颉
离开东南的广西,让我们再把目光投向西北。在陕西省的白水县,谷雨这天是人们祭祀仓颉庙的日子。仓颉相传是黄帝时期的左史官(据《说文解字》),他观察鸟兽的足迹,创造了我国最早的文字,使得远古人类的文明程度迈进了一大步。在白水县流传着一个传说,据说仓颉造字的功劳感天动地,上天就赐给了人间一场谷子雨,然后这一天也就叫作谷雨了。这一传说看起来无稽,但历史可能相当久远,因为在西汉初期的典籍《淮南子》里,就有“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的记载。这么算起来,这个传说最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当地居民在谷雨这天祭祀仓颉庙,久而久之影响越来越大,逐渐发展成辐射周边很多地方的大型庙会。庙会开始之前几天,当地的村民组织就开始各种准备工作了。仓颉庙上上下下都要打扫一新,门口还要悬挂对联,比如“四目明千秋大义,六书启万世维言”云云。
庙会当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自不必说。仓颉庙前支起巨大的万民伞,24根护庙棍排列两行,在5张楠木桌上摆上香器、祭器、香表纸炮和猪羊花馍供物。仪式之后,各地信众陆续进庙呈上供品,参拜仓颉。有些信众还会吟唱歌颂仓颉的歌,有一首是这么唱的:“昔年创文字,以存利,大哉仓圣,何巍巍;启文明,伟功居然垂宇宙,以存世,万古沾泽。”
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更何况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呢?传统上来说,谷雨是一个和农业相关的节气,但在很多地方,因为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自然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过法。这也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