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179.原来如此

在荣世广和李海宝给出赈灾的方案时,玉锦兮是比较钦佩的。北北上一世学中文出身,虽然那小子是为了曲线救国满足自己想当战地记者的愿望,可毕竟是有了不错的文学功底。在当了几年海外战地记者回到国内后,嫌摄影这件工作太没有挑战性,还混过一阵子网文圈儿。

席牧对儿子隔三差五就换一个兴趣的性格十分不满,觉得这小子没长性。当时还叫徐灵灵的玉锦兮却觉得没什么,男孩子嘛,总是喜欢挑战的。战地记者也好,摄影师也好,甚至跑到表叔的公司里当了一阵子经理也好,都是儿子对新生活的挑战和尝试。

写网文怎么了?就连国家图书馆都将一些网文收入馆藏,还有许多网文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吸引海外网友的目光,说明网文中还是有很多不错的东西嘛!

当年徐灵灵就对儿子的这个爱好给予了充分的支持,不过北北坚持说要把二次元和三次元分开,打死也不让家里人知道他到底写的是什么东西。

不过徐灵灵还是重新拾起了看网文的爱好,尤其是爱看各种穿越文。

娘俩在这件事情上有了共同语言,没事儿的时候就互推自己觉得不错的小说,闲聊的时候也会讨论一下某个剧情是不是已经被写烂了的梗之类。

对于赈灾这件事情,如今叫小五的北北很有发言权。

今儿早上起床之后,小五就一边嚼着肉包子一边给出自己的意见。

“要是种田文呢,主角就应该是提早囤积下许多粮食,管外面乱成什么样子,自家的粮食肯定会藏得好好的,让一家子安然度过;要是升级文呢,主角就应该是勇挑重担,提出各种举措来保证一城居民免受太大损失,到圆满解决之后上奏朝廷,被某个大佬发现并欣赏,然后升个官儿什么的,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玉锦兮正煮着小馄饨,随口问:“要是商战文呢?”

小五漫不经心地道:“那就开始商战了呗,从全国各地调来许多粮食,全都砸向市场,到后来让那些囤粮的无良商家血本无归。”

摸摸自己的小肚子,对玉锦兮道:“老妈,我要一碗。”

玉锦兮找了个小碗,里头放上紫菜和虾皮,又掐了根香菜切碎放进去:“少吃点儿,别撑着。”

小五满不在乎地挥挥手:“我才吃了一个小包子,留着肚子呢。老妈,我要吃十个。”

玉锦兮给他盛了五个小馄饨。

小五有些不满,不过在吃完之后觉得还是自己老妈有经验,他的确是再也吃不下了。

他在花田边遛弯儿消食,还想着刚才的话题:“其实说来说去,还是外头的那个简单粗暴风合适,最适合老妈您了。哦,对了,您的信念之力涨了三个数。”

玉锦兮:“真的?”

那个信念之力的数值一直没动弹,她还没弄明白其中的缘由呢。

她往石碑看去,果然是涨了三个数。

小五道:“我觉得您这个信念之力吧,可能跟相信您的人数有关系。您昨儿忙活了一天,我这辈子的娘,还有柳梅姨她们两个,应该是从家里人那里知道了您的本事,对您信服是很有可能的。就是不知道剩下的那个是谁,我怀疑是荣世广。”

玉锦兮表示同意:“那这几天我继续显示一下本事,看看信念之力有没有变化。要是知道它增长的规律就好了,我得赚这个东西。”

“您赚这个有什么用啊?”

“不知道,不过应该也有用处。”

小五耸耸肩:“那就赚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一个想法突然从脑子里蹦出来:“老妈,咱们要不要趁机赚些钱?商战很有意思的啊!”

玉锦兮不同意:“这种钱不能赚,太缺德。等等看吧,要是赈灾的粮食不够了,倒是可以倒腾些粮食来低价卖给城里人,只能赚跑腿费。”

好吧,老妈身负异能,受到的约束也大。小五看看空间里摞着的钱箱子,主要也是因为不缺钱吧?老妈弄了这么多金子藏着,不会对外界的市场造成影响吗?

玉锦兮对儿子提出的疑问若有所思:“你说的有道理。不能只在大月赚金子,等闲下来的时候,还是要到海外去赚。”

小五兴奋极了:“对啊,对啊,老妈,我要环游世界!您都没带我!”

玉锦兮耐心地道:“你得讲理啊,那时候还没你呢。”

小五耍赖皮:“那我不管,反正我也要环游世界,老妈您得带着我!”

“带着,带着。”玉锦兮妥协了,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有儿子陪着自己,路上还不寂寞呢。

小五满意了,见玉锦兮把剩下的小馄饨尽数装在了两个大碗里一个都没给他留也没意见了,有妈真好啊,撒了一回娇之后的小五,拎了小篮子捡鸡蛋去了。老妈接下来要忙啦,他得把自己的生活过好才成。

大乖几个兴冲冲地跑来给小五当苦力,只一天的功夫,空间里的动物们就和小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干的。

玉锦兮还怕他小身板拎不动一篮子鸡蛋呢,一看大乖摇着尾巴把篮子叼在了嘴里,寸步不离地跟着他,便放心地出去了。

郭明生还在眼巴巴地等着她给送饭呢,县衙里的那些清汤寡水入不了他这个纨绔子弟的眼。

吃饱喝足之后,郭明生把嘴一抹,换上一副严肃的面孔,带着人出门干活儿去了。玉锦兮一下子没了事情可做,干脆带着小五把候城周边转了一个遍,顺带着勘察一下周边地形,记录下村庄的名字。

小五指着东边的群山高喊:“进山,进山。”

白山黑水啊,这是母子俩都太过熟悉的景象,必须去!

玉锦兮就飞进了群山之中,小五一边看一边感叹:“这景色多美,就差一个相机了。”

老妈上辈子存的东西居然一样都没能留下来,太可惜了。

玉锦兮嘱咐他:“别只顾着看景,帮我看看有没有村庄的影子。”

小五道:“这个容易啊,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人呗,肯定不会所有的人都离开村庄出去逃难的。”

玉锦兮表示赞赏:“这主意好。这地方太冷,当地人为了取暖,肯定会生火的。”

还真让他们找到了一个村庄,只是大多数人家的屋门被大雪封了,院子里也没有人生活的痕迹。

玉锦兮判断:“这些人应该是出去逃难了。”

小五指着远处的一家道:“老妈,那家有人。”

还真有,院子里的雪被扫出一条小路来,房顶上的雪也比别人家薄不少。

玉锦兮直接飞了过去,在院门口出来,大声问:“家里有人吗?”

在喊了三四声之后,终于有了动静。

一个驼背的老汉出现在门口,身上穿着看不出本色的老皮袄,手里还在系着腰带。

老汉颤巍巍地眯眼问:“谁啊?”

玉锦兮扬声道:“老丈,我是过路的,想问问这个村子叫什么名字?”

“哦,叫狗窝棚屯儿。”

小五乐得直打滚,狗窝棚屯儿,这是什么地名啊?!

玉锦兮继续问:“老丈,村里还有别人吗?我怎么看都像是没人在家的样儿呢?”

老汉有问必答:“都去找食儿啦,开春就回来了。”

“那您怎么没去啊?”

“去什么去啊?老胳膊老腿儿的,还没等走到地方呢,老命就都没了。唉,熬着吧,好歹还有个地方住。”

老汉唠唠叨叨地开了门:“你这是从哪儿来啊?这大冷天儿的,路不好走啊!”

玉锦兮随手一指:“我家山那边的,日子不好过。我家在候城有亲戚,准备去那儿借些粮食。”

老汉叹气:“可不日子不好过,这地方养不住人啊,养不住人。你们家在山里头还好些,没有税赋吧?”

玉锦兮附和道:“没有也没用啊,打不了多少庄稼。狼也多,熊瞎子也多,老的小的也不敢随便出门。”

老汉:“可不,谁都不容易。进来坐吧,进来坐,暖和暖和身子,我给你烧些热水喝。”

玉锦兮谢过了老汉,见他抱了柴进屋,还伸手帮了一下忙。

老汉让玉锦兮坐在炕头上,炕上竟然还有几个人,男女都有,齐刷刷地挤在一起坐着,身上共同盖着一床大被。

“让客人看笑话啦,家里穷,就这么一个皮袄,谁出去谁穿。”

老汉的妻子说着,从被子底下掏了掏,掏出一个黑魆魆的果子来递给玉锦兮。

“就这一个了,还是秋天的时候在山里采的。家里嘴多,一个个的都是讨债鬼,剩不下多少东西。”

好几双眼睛渴望地看着这个黑色的果子,玉锦兮甚至听到了咽口水的声音。

她强忍着心头涌起的同情,将那个果子接过来,转手就递给了最小的那个孩子。

那孩子还不敢接,一双眼睛冲着自己的奶奶看过去。

老太太叹气:“拿着吧。”

那孩子立刻把果子紧紧地捂在了手里,还不吃,只是珍惜地放在鼻子底下闻了又闻。

老汉端了一碗热水过来:“快喝,这大冷的天,就得喝口热乎的。”

玉锦兮双手接过了那个满是豁口的粗陶碗,小小地吸了一口,脸上露出满足的笑来:“真暖和。”

老汉笑了:“暖和吧?”

脱了鞋子上了炕,还对玉锦兮道:“脱鞋,脱鞋。”

玉锦兮笑道:“不用啦,我这鞋子暖和。”

老汉羡慕地看了一眼:“皮子做的?”

玉锦兮点点头:“对,今年运气好,打了一只狼,拿下脚料做了鞋。”

炕上的人都羡慕坏了,一个壮年汉子道:“等明天我进山,也打只狼回来。”

老汉立刻开骂:“滚犊子,那狼是你说打就能打的?还不把你叼了去呢!”

老太太也不同意:“用乌拉草就行,照旧暖和。咱们屋里还有一些呢,一会儿就拿来弄鞋子。”

“是啊,乌拉草是个好东西。”玉锦兮放下手里的碗,笑眯眯地道,“老丈,今日受你一碗热水之恩,没有别的东西报答。这点儿东西,就当成我的回礼吧。”

站在当地把手一挥,炕上就出现了几张羊皮,十几个苹果,还有一袋糙米。

不等这家人反应过来,她进入了空间。也不离开,只落在房梁上观察他们的反应。

仿佛视频按下了暂停键,一家老小都僵在了当场。过了好久之后,那个壮年汉子才如慢动作一般伸出了手,拿一根手指头戳了戳离他最近的那袋米,然后又如触电版缩了回去。

大人们尚且不敢置信,小孩子却没有那么多顾虑。一个六七岁的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见爹爹动了手,一个饿虎扑食过去,直奔那红彤彤的诱人苹果,好香甜的味道!

可惜他的亲爹是在大山里跑惯了的,身手极其灵活。一把就把这小子抓住了,虎口夺食,将那个只留下他口水的苹果抢了过来,还在他屁股上留了一巴掌。

“你个虎孩子,啥都吃!”

父子俩的互动开启了一家人的感官和语言系统,有摸苹果的,有开袋子看那米的,还有研究那些羊皮的,嘴里不断地发出感叹,是真的啊!真的!

老汉咧着没剩下几颗牙的嘴笑着,在听到老伴儿嘟囔的菩萨保佑之后打了个激灵,他刚才到底接待了一个啥人啊?!

他敬畏地摸了摸那碗水,还热乎着呢。

老太太对着他喊:“别喝,别喝,这是菩萨喝过的水,得供着。”

儿媳妇却有不同意见:“娘,这是神水,让孩子们喝了吧,一定百病不侵。”

老汉点点头:“没错儿,是这个理儿。”

玉锦兮和小五在空间里,哭笑不得地看着外面的一家人如捧着琼浆玉液一般一人一小口,将那碗水分喝光了,然后又把那只空碗恭恭敬敬地放在了灶台旁边的灶王爷神像下面,一家子甚至还轮流穿了毛皮袄下炕,对着那空碗磕了头。

小五指着石碑上的数字道:“老妈,变了。”

这一家人有七口,信念之力也增加了七个数。

原来如此。

玉锦兮笑道:“总算把这个信念之力给弄明白了,得了,这辈子就这么装神弄鬼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