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148.老敏国公

玉锦兮在蕃育署干得风生水起,慢慢也找到了些乐趣,谁让她在烧一把火的时候,就一下子多了好几千的功德点呢?

玉锦兮悟了,意识到自己以前走进了误区。谁说当官儿无用的?当个对百姓好的官儿,可以大大增加功德点啊!

她想开启自动驾驶功能的那五万个功德点,至今还差不少呢。还是当官儿好,一个政令下去就涨了这么多。

突破了赚功德点这个瓶颈,玉锦兮就开始把精力放在如何为蕃育署的百姓们谋福利上去了。

她安坐在衙署之中,想起一个点子就记录下来,思考着可行性,或者保留或者弃之不用。想了半日,也不过只有寥寥几种。

她就想起现代社会时的那些扶贫干部来,只有自己亲自经历了之后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辛苦不易,不由感叹了半天。

可惜那时候从新闻中获得的扶贫经验没法子照搬过来,条件不允许。

好在如今才是秋天,就算是要大张旗鼓地干活儿,也得到春天开始春耕的时候才成。

蕃育署下辖的农户,只用缴纳鸡鸭鹅当税赋就可以了,土地都是他们自己的。因为隶属于上林苑监管辖,也杜绝了别人购买此处土地的可能性。

这是唯一的优势所在,土地是老百姓自己的,不怕被人兼并了去。

农业社会,只能在土地上做文章,她擅长的恰好也是这个。

她的意识在自己的空间里巡视,什么作物适合沙地种植,又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含量来着?

要不,把向日葵和花生推广出去?玉锦兮就把这两样作物写在了自己的单子上。炒瓜子和炒花生已经为她赚了不少钱了,也该把它们推广出去了。

怎样让农户认可这两种经济作物呢?玉锦兮一直到回了家,还在思索这一问题。

珍姐儿小心翼翼地捧了一杯茶过来:“爹爹喝茶。”

玉锦兮唬了一跳,这茶很烫的啊,怎么是她端来的?

抬头一看,行舟正扎着双手,小心翼翼地在后头亦步亦趋地护着呢,见玉锦兮把茶端过去,才长出了一口气。

玉锦兮笑着摸摸珍姐儿的头:“我闺女真乖,真孝顺。”

珍姐儿也跟完成了一个重大的事情一般,满足地问:“爹爹,这是不是就叫子养亲待?”

玉锦兮下意识地皱了皱眉头,抱过她来问:“这是今天先生讲的课么?”

珍姐儿摇头:“不是,是十二姐姐说的,说不能子欲养而亲不待,要好好孝敬长辈。”

好好的怎么说起这个来了?玉锦兮看了看一脸满足的珍姐儿,虚岁才六岁,应该不懂吧?

行舟便轻轻地道:“说是敏国公那边老夫人不太好,这几天学堂里散学都比往常早些,郭家的少爷小姐们都在私底下抄药师经呢。”

都到了求神拜佛的地步了,可见老夫人的境况着实不好。

玉锦兮问:“珍姐儿抄了么?”

行舟道:“也在抄着呢,只是还没有抄完。”

原来是受了触动,玉锦兮略略放了心,对珍姐儿嘱咐道:“珍姐儿好好抄,好为老夫人祈福。这两天放了学就回来,别跟哥哥姐姐们玩儿了。”

珍姐儿郑重地答应了,跑去抄药师经了。

老夫人已经年过八旬,就算是在现代社会也是高寿,何况在这个时候。玉锦兮自己又是个活了几辈子的,对老夫人的生死倒不如何在意,只是真要是老夫人故去了,郭家上上下下几十口子男丁,都得要丁忧在家守孝。就算是孝期最短的第五代,也要守三个月。至于郭明兴这样的第三代,那就要守一年的孝期了。

一年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对于正处于关键时期的郭明兴来说,绝对不是件好事。

全家的仕途唯一不受影响的,反而是从了军的郭明生。按照大月朝的律例,武官是不用守孝的。

不过,玉锦兮觉得凭郭明生对老夫人的感情,他怕是死活要守足一年的孝期的。

再上一代,郭驸马他们是当儿子的,就要守二十七个月的孝,也就是俗称的三年孝期。对了,还有敏国公世子,那是承重孙,也是要守二十七个月的。

这么久的孝期,是对任何一个官员仕途的巨大考验。

玉锦兮想了又想,叹了又叹,接下来的日子,不管对郭家还是她来说,怕是都不太好过。

她找了个郭明兴空闲的时间去看了看他,提起老夫人的病情,郭明兴一脸的愁容,眼睛里泛着泪花道:“换了多少御医来都不顶用,说是就这个月的事了。”

抬手拭去眼泪,平静了一番道:“若是祖母真有不好,牧哲你且搬走便是,郭家要闭门守孝。听长辈们的意思,学堂暂时也不开学了。”

玉锦兮叹口气:“可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

郭明兴道:“家里人多,东西也是早就预备下的。就是那寿材,原本预备的木头大伯觉得不好,如今正派人在外头找呢。”

玉锦兮问:“要什么样的木头?”

郭明兴道:“按照祖母的品级,只能用水楠。只是陛下特许用金丝楠,如今家里找的就是这个。”

金丝楠啊?玉锦兮心中一动,她好像有,就是不太确定。

她拉了郭明兴到院子里,见四周无人,一挥手,院子里突兀地出现了一根巨木。

郭明兴吓了一跳,这么大的东西她也能弄出来?!

玉锦兮指着那根巨木道:“大哥看看可是这种。”

郭明兴俯下身子检查纹理,惊喜地道:“是这个,就是这个!”

玉锦兮又问:“这一根够不够?我只有这一根这般粗的,剩下的都比较细了,都是一棵树上伐下来的。”

“足够,足够!”郭明兴喜道,“牧哲,你可帮了我们大忙了。你且等等,我让账房给你送银子去。”

玉锦兮摇头拒绝,却被郭明兴教训了:“你个糊涂的,这居丧的事情不可马虎,是绝对不能白送的,怎么这个也不知道?!”

玉锦兮还真不知道这些规矩,只好乖乖地受教。

郭明兴道:“这木头就放在这里好了,就在这儿做,我也沾沾祖母的福气。”

可能又是什么奇怪的风俗,玉锦兮不懂,也不敢问。

等回去之后拿到五千两银子的银票后,也不敢问是不是给的太多了。这些礼仪之事向来是她的短板,尤其是居丧的礼仪十分讲究,她一个不懂行的,还是别给添乱了。

九月十九,老夫人在睡梦中安然离世。

光熹帝派太子前来吊唁,一时之间,满朝文武均来凭吊。

和玉锦兮想的一样,郭明生根本就不管武官不用守孝的规矩,上了折子说是要为祖母守孝,光熹帝准了。

郭家已是一片白茫茫,玉锦兮和前来吊唁的世家子侄站在一处,恭恭敬敬地送老夫人最后一程。

一品诰命的丧仪自有规矩,玉锦兮插不上手,也帮不上忙,只在自己家里沐浴焚香,给老夫人抄了一卷地藏经,拿到灵前焚化了。

到了出殡那一日,巫二泉精心准备了路祭的各类物品,玉锦兮穿了素服,对着走到此处的老夫人灵柩行奠。这些礼仪都是她向别人问的,在空间里还演习了一番,生怕举止失措,让外人笑话了事小,给郭家人添堵就事大了。

郭明兴兄弟俩前来道谢。这一路上均是各府路祭,玉锦兮的这一个,已经排到最末那一拨去了。

若不是她,别家的路祭,郭家也不过是派个管事出面罢了。

左右都是七品官员家设的路祭,见郭明兴兄弟俩来回礼道谢,不免多看了玉锦兮一眼。

郭明生嗓子嘶哑,好不容易才发出声音道:“牧哲兄,我有事求你,过几天你来找我好不好?我出不去门。”

玉锦兮急忙点头:“你只管忙去,我肯定会去的。”

等过了几天,玉锦兮摸黑去了大长公主府,直接去了郭明生的院子。

敏国公府和大长公主府均闭门守孝,她不知道郭明生找她何事,总不好大咧咧地在外头敲门,还不如这样。

郭明生院子里的人倒是对她的突然出现没有表现得太过受惊,只是一不小心坐在了地上而已。

玉锦兮抱歉地道:“对不住,有树挡着,我没留意到你。”

坐在地上的小厮一见她说话,一颗狂跳的心才慢慢缓下来,苦笑道:“是小的胆子太小了,不怪玉大人。”

玉锦兮拍拍他的肩膀:“你家二老爷呢?”

小厮爬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土道:“玉大人请进屋喝茶,小的这就去禀报二老爷。”

郭明生来得很快,玉锦兮这边的茶刚上,他就到了。一双眼睛还是红肿的,嗓子却好了一些。

玉锦兮关切地问:“你怎么样?”

郭明生苦笑:“我还好,我爹他们还在床上躺着起不来呢。”

郭驸马年近六旬,敏国公更大,一连多天的丧事顶下来,身体的确支撑不住。

郭明生喝了一口茶润润嗓子道:“我也不跟牧哲兄拐弯抹角,请你来,是想求你帮忙的。只是这事儿有些忌讳,牧哲兄你若是不愿意,千万不要勉强。兄弟我这也是没法子了,这才忝着脸求你的。”

玉锦兮道:“咱们之间的交情在这儿摆着,很不必说这些。你只管说,能帮的我自然帮,不能帮的也会帮你想别的办法。”

郭明生谢过,这才道:“我家祖母的灵柩如今还在城外的家庙里停着,总要过了百日方可下葬。只是我家和别家不同,我们要扶灵去洛邑。”

玉锦兮瞪大了眼睛:“等会儿,你家不是世居京城么?”

郭明生点头:“是这样没错,可我祖父,却是葬在洛邑的。”

见玉锦兮一脸怎么会这样的表情,叹了一口气道:“这话说起来是五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当年洛邑衰王作乱,自立为帝。我祖父领兵镇压叛乱,苦战几月,方将衰王残部困于洛邑旧宫之内。衰王见大势已去,早早地在地下埋了几十箱的火药,等我祖父攻入之后,点火引燃,可怜我祖父竟和这样的乱臣贼子同归于尽!”

玉锦兮恍然大悟:“当年在沃难关时,你说闾将军看在你祖父的面子上对你关照有加,可是因为此事?”

郭明生点头:“对。我祖父殉国时,只有三十岁,可怜他连个囫囵尸骨都没留下。当时大局未定,灵柩便没有及时运回来。谁知过了没几天,旧宫之地就闹起了鬼。好几个得道高僧天师都去看了,说是邪祟作乱,非得要大忠大勇之灵镇守不可。先帝那时候刚登基不久,就做主让祖父葬在了当地。从那之后,旧宫就消停了,可我祖父也回不来了。”

玉锦兮沉思道:“旧宫?可是一片宫殿之地?”

郭明生:“牧哲兄去过?”

玉锦兮:“正是,怪不得偌大一片好地方,竟无人踏足。”

郭明生接着道:“祖父葬在了那里,我祖母早就说过也要去那里。以后我家承爵一支的家主,也是要葬在那里的。只是大伯他们年岁已老,我只担心他们熬不过路上苦楚。就算是他们能熬得过,我祖母岂不也要受颠簸之苦?”

两行热泪已滚滚而下:“牧哲兄,我不想让祖母受苦,祖母最疼我了……”

玉锦兮理解这种痛苦,也明白了他所求之事,安慰他道:“你别担心,我送老夫人去。不但送老夫人去,你们家谁要去洛邑,我一并都送去便是。”

郭明生抽了抽鼻子:“真的?你不忌讳么?”

玉锦兮笑道:“这有什么好忌讳的?能为老国公老夫人做些事,是我的荣幸。”

“那,那我就跟大伯他们说了?”

“说吧,洛邑离京城不远,几个钟头就到了。你家在洛邑有人吧?要不要我提前给送个信去?”

郭明生道:“那个倒是不用,我家的信已经送去了,只要百日之前到了就成。有你在,我爹他们就能踏踏实实地养身子了。你不知道,我大伯嘴上都急出一溜泡来了。”

玉锦兮再次做出保证:“你放心,只不过半天的功夫,你让伯父他们踏实静养就是。只是这事儿怕瞒不过别人的眼睛去,你可有章程?”

郭明生擦干了眼泪:“这个容易,过几天我们去家庙里住着便是,这样外人就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出发的了。”

玉锦兮点头:“好,什么时候启程,你派人来送个信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