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147.我必犯人

两位御史铩羽而归,郭明兴正暗自高兴宣传玉萃斋的目的达到了,谁知道御史丙出列,还是参他们家的。

就连光熹帝都皱了眉头,这群御史没完没了了是吧?

御史丙言之凿凿:“启禀陛下,臣参乐怡大长公主私宰耕牛……”这位也是个口才好的,巴拉巴拉把昨天婚宴上以牛肉为食材的菜色说了一遍,到最后得出结论,这么大的用肉量,最少也得杀两头耕牛才够!

你家是宰牛的吧?怎么连牛身上哪块肉适合做什么菜都这么清楚?!

郭明兴一点儿也不怕这个,嘲笑道:“竟不知督察院这位大人对牛如此熟悉,莫非是庖丁出身?”

御史丙涵养功夫十分到家,根本不理他的茬儿,而是继续道:“臣已问过上林苑,并无肉牛卖与大长公主府。顺天府处亦有老弱牛屠杀记录,去向均清楚,乐怡大长公主府并未采购。因此,昨日婚宴之上的牛肉,只能是私下屠宰耕牛而来。”

敏国公的心又悬了起来,上林苑?顺天府?这是冲着郭明兴来的!

郭明兴冷笑道:“这位御史大人不去当个捕快着实可惜,竟是对京城每块牛肉的去向都调查得清楚明白。只是倒让你失望了,这两头牛也是玉萃斋提供的,不是耕牛,而是肉牛。不是上林苑的肉牛,而是自沃难关缴获的鞑子肉牛。臣弟和玉锦兮分得几头,便将其运了来饲养。这两头因为是公的,昨日便成了各位的口中食。”

扫了一眼告状的御史甲乙丙,摇头道:“若是我记得不错,昨日三位大人可没少吃。”

这几位官职不高,都是在外头吃大桌的份儿。听郭明兴这么一说,脸微微一红,倒还知道些羞愧。

当御史的最在意名声,吃了人家的宴席还反过来告人家的状,的确是下作了些。

郭明兴见好就收,御史这种人虽然讨厌,偏偏你还拿他没办法,人家就是干这个的,有风闻奏事的权利。

就这几位还是比较敬业的,拿的都是真凭实证,只是没想到他家早有对策而已。

若是换了别家,早就让他们告成这刁状了。

不过嘛,御史这把刀,对方能使,自己便也能使。

荣世广白忙了一场,心中不快。散了大朝会也没回户部,而是去了顺天府衙。利用婚宴做文章怕是不成了,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利用一二呢?

他这边还没有想出招数来,就听说上林苑的监正项家豪被上了折子参了。

项家豪?糟糕!

荣世广急匆匆地去了魏相府。

魏相正沉着脸在书房里坐着,见他来了之后只淡淡地说了一声坐。

书房里人不少,都是魏相的门生,也是这个圈子里的核心人物。

荣世广坐下,听魏相问吏部侍郎边程鹏:“上林苑除了项家豪,还有谁可用?”

边程鹏皱眉道:“项家豪职位最高,其余的都是典署署丞之流,怕是不顶事。”

“左监正伍人华呢?”

“伍人华是陛下潜邸时的老人儿,对陛下忠心耿耿,跟咱们向来无来往。”

“上林苑这一块儿不能有失,项家豪是不成了,那就推一个咱们的人上去。”

“是,属下这就去办。”

魏相转头又对荣世广道:“郑相已经表态,户部尚书这个位子他是要让出来的,我会在内阁之中举荐你。但在玉米等作物上你让郭明兴占了先机,这些日子你也要仔细些。好在你是两榜进士出身,总比他那个靠恩荫入仕的有底气。”

荣世广恭敬地谢过恩师提携,又和众人一起听了魏相各种吩咐,便各自散去。

魏相当了多年的首辅,早已养成了独断专行的性子,他们这些门生从来只有听命的份儿,能如边程鹏那般有来有往地说上几句,已是天大的面子了。

荣世广一路思索着回了家,户部尚书这个位置,他是一定要拿到手的,他的目标可是入阁。

能有资格跟他竞争的人不多,郭明兴其实算是里头不太有竞争力的那一个。显赫的出身给了他高于一般人的起点,却也限制了他的仕途之路。一般来讲,像他那样靠恩荫入仕的官员,正三品就是个头儿了。

可谁知道人家运气不是一般的好,上头有爹娘罩着,下头儿子也出息,最重要的是旁边还有友人相助。

户部的试验田里,冬小麦刚刚种下。郭明兴恨不得长在地里,就连他亲兄弟成亲这么大的事情,也不过只请了当天一天假。

荣世广有些后悔,早知道新作物这般高产,他就应该在一开始就介入的。

可是那时候谁也不知道新作物能有这么高的产量啊!户部以前又不是没有种过从异邦传来的新作物,哪一种不是耗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弄清楚其习性的?

偏偏郭明兴运气这么好,头一年就成功了。他一个勋贵子弟,哪里知道庄稼怎么种?还不是那个叫玉锦兮的功劳!

荣世广闭上眼睛,细细地回忆自己印象里的玉锦兮。看着挺瘦小柔弱的一个人,模样长得不错,还带着一丝阴柔之气。怎么看怎么不像是个有本事的,这样的人一抓一大把!

唉,可偏偏就是这么个不起眼的人,帮助郭明兴在户部站稳了脚跟不说,还隐隐有与他抗衡之势。

幸亏把他弄到上林苑去了,等等,上林苑?!

荣世广猛地站起来,忘了是在行进的车里,咚的一声撞上了车厢。

外头就有人问:“大人您没事儿吧?”

荣世广揉着生疼生疼的脑袋,强忍着回了一句没事儿,坐下继续思考。

那个玉锦兮去的就是蕃育署,项家豪在蕃育署都待了多少年了啊,一直太平无事。怎么他一去,就被人翻出贪墨的事实来了呢?

那个玉锦兮可是在沃难关立了军功回来的!荣世广敲敲车厢:“掉头回魏相府!”

车夫十分忠诚地执行了他的命令,只是魏相府的门房见他去而复返,十分讶异地问了一句:“荣大人这是落下要紧东西了?”

荣世广搪塞了一句,脚下生风地往魏相的书房去了。门房早就在看到他的时候派人进去通报,好在魏相还没休息,直接就在书房里接见了他。

荣世广也顾不得寒暄,直接道:“恩师,学生想起一人来。那个玉锦兮可是从沃难关立了军功回来的,恩师还记得他是立的什么军功么?”

都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魏相还真不太记得了,不过这个好说,吏部有档案,查一查就是。

魏相是个老狐狸,一听他的话就懂了:“你是说,项家豪落马一事,与他有关联?”

荣世广道:“学生也只是猜测,我恍惚记得玉锦兮在沃难关是给大军提供了鞑子的详细情报,这才让我军及时作出对策的。若他擅于搜罗信息,那项家豪落马也就不冤了。”

魏相当机立断:“明天我会让人查一查,若此人真的有这个本事,那咱们的人选就要好好考虑一二了。”

到了第二天,魏相一大早就派人去了吏部,边程鹏听了来人传达的话后,亲自把玉锦兮的履历找了出来。

虽只有寥寥数语,但对边程鹏这样的官员来说足够了。果然,此人竟然是个极会搜集情报的,而且特别擅长粮草运输!

怪不得!

边程鹏急匆匆去找魏相了,这样的人是绝对不能与之为敌的!

不过,好像已经晚了。

魏相沉吟片刻:“那就避开蕃育署,此人像是个好陶朱之道的,在蕃育署也待不了多久。等过一阵子把他调走,再说蕃育署的事情。”

听着好像有些窝囊,可在还没有调查清楚对方的实力之前,这是明智之举。魏相浸淫官场多年,从来不会轻视一个对手,否则他也不会在和光熹帝有巨大分歧的前提下依旧盘踞首辅之位多年了。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以前没有注意到玉锦兮的真正实力,如今既然已经意识到此人的能量,还是要谨慎行事才好。

于是,玉锦兮就在过几天之后得到了一个令她十分满意的消息,新上任的右监正没有来蕃育署坐镇。更准确地说,是两位监正和两位监副一改过去各镇一署的作风,都聚集于坐落在南苑的上林苑监衙门去了。

这样才对嘛,你一个上级官衙的官员跑到下级官衙来坐镇,还让下头人怎么干活儿啊?

玉锦兮满意地看着柴凤昌十分上道地把光禄寺的采购单子送了过来,前两天她暗示了对方几句,对方是个很会看人下菜碟的,立刻表达了自己一定会在典署大人的指挥下努力干活儿还不添乱的决心。

看在他这么识时务的份儿上,玉锦兮不介意留下他几天,若是不听话再弄走就是了,反正对方的把柄在她手上,她还比他高了两级。

官大一级压死人,蕃育署从此就是她玉锦兮说了算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玉锦兮烧的第一把火就是把损耗从五成降到了两成,并且对全体成员承诺,所有的外快按人头平均分配,跟官职大小无关。

小吏们刚开始有些抵触,可里头有会算账的,很快就把其中的账算明白了,冲着身边满身怨气的同僚嘀咕了几句,同僚的怨气立刻就烟消云散了。

等拿了分红在手,不但没有了一丝抱怨,反而对这个上任不久的典署大人感激涕零了起来,这么一改,看着损耗少了不假,可分到自己手里的银钱,却是实实在在地多了不少。

大家都不是傻子,立刻就知道以前的损耗被项家豪贪了多少。那可是大家伙儿的钱!

当下,就连以前跟项家豪走得近的几个小吏,都不说什么了。

其实还是有人不高兴的,那就是柴凤昌。因为这样一来,他的收入就少了。

可他不敢说出来,玉锦兮那里还有他的小黑账呢。

玉锦兮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她烧的第二把火就是划定了一部分无人要的荒地,把这些荒地上的出产定为了蕃育署衙门的经费。

这样的荒地其实也不少,因为在前朝,蕃育署整块土地都是一片沙漠,上面只长着寥寥几种沙漠植物。还是大月朝建立之后,觉得京畿之地空着这么一片地太可惜,这才从其它地方移民过来,想了许多法子,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这才勉强能让这片沙漠重新恢复了生机。

这也是为什么蕃育署的老百姓日子不好过的原因,从沙漠改回来的土地,能种的东西太少了。

这事儿却难不倒玉锦兮。最早分在她名下的那一百亩沙地,被她种上了萝卜,如今长势十分喜人,已经是一片绿油油了。

有河泥作为肥料保障,萝卜苗长得十分茁壮。玉锦兮把小吏们拉到了这片地里,做了示范之后,大家就一人两趟,把多余的萝卜苗给拨出来了。

萝卜苗多嫩啊,玉锦兮大手一挥,把这些萝卜苗送到了饭堂,加了剁碎了的鸡肉,蒸出香喷喷的几锅大包子来,把那些小吏们欢喜坏了。典署大人说了,以后田里的出产就是大家伙儿的了,吃不了可以拿回家。

虽然第一次不过就是几个肉包子,可以后就说不准会有什么啦!大人说了,靠小河的那一片,可以种梨树。梨树苗他来找,明年开春就能种上。以后结了果子,还是大家伙儿的。

在头两把火的基础上,第三把火烧得格外顺利。玉锦兮翻了翻花名册,发现了好几个长久不来但还占着位子的家伙,而且还一文钱都不少分的那种。不用说了,这定是关系户了。

玉锦兮才不管那个,我管你是谁家的亲戚,不来干活儿就想吃白饭,门儿都没有!

她就又公布了一个规定,不管你的名字在没在花名册上,分红的时候,一律按到场的人算。

什么?你说万一干活儿的时候人不在,分红的时候跑过来啊?呵呵,考勤这件事情了解一下。

不但如此,玉锦兮还把署里的事务进行了分工负责制,这件事情是由哪几个人做的,分红的时候就单独拿出一部分来,由这几个人平分。

得了,这回想偷懒的也没法儿偷懒了,勤快的却高兴坏了,一时之间,蕃育署的小吏们突然个个变成了能吏干吏,多干活儿多赚钱啊!

柴凤昌张大了嘴巴,目瞪口呆地看着蕃育署的风气在短短两天内就焕然一新,不由感叹:项大人走得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