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路径研究
- 魏旺拴
- 6776字
- 2021-09-09 18:46:53
第二节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增强发展新动能,走出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为早日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可靠的物质支撑。
一、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提升壮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是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径。以各地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为基础,有序开发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创建特色鲜明、优势集聚、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塑造现代顶级农业产品品牌,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培育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新格局。
(一)做强做精乡土特色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小宗类、多样性特色种养,加强地方品种物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支持建设规范化乡村工厂、生产车间,发展特色食品业、制造业、手工业和绿色建筑建材等乡土产业,充分挖掘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统工艺,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创新产业组织方式,推动种养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延伸拓展产业链,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供给,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生猪等畜禽产能建设,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推进奶业振兴和渔业转型升级,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
(二)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国各省的乡村旅游建设如火如荼。乡村旅游发展已经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疑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又一催化剂,乡村旅游业将会有更大作为、更大担当、更大发展。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让“乡村”借“旅游”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助力了乡村振兴。一要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以及资源禀赋的优势,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加人民群众对乡村生活的体验与了解。利用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的独特优势,构建“旅游+”“生态+”“文化+”等模式,推进农业、畜牧业、渔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利用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俗和养生养老基地。二要通过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带动传统产业的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让农产品商品化、特色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让农特产品成为旅游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让乡村生态产品以全新的方式走进人们的视线,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农业资源旅游化,利用农村的田园风光和山水景观,发展创意农业,将旅游与休闲相结合,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农家味道。将农民的利益绑在一条生产链上,支持农村集体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旅游企业,对优势项目实行股份化管理,形成规模化的餐饮、住宿和体验活动。三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全力推动,依托农业主体产业,延伸农业的生产功能以及配套服务设施,使自然风光和农村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美丽田园,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通过农村产权转让、入股获得的租金分红、提供土特产品等方式分享旅游经济红利,让老百姓回归自己的家乡,投入乡村旅游建设中。利用田园风光与绿色景观等生态环境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乡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通过发展“农家乐园、花果人家、生态鱼庄、养生山庄、创意文苑”的旅游产业新模式取得收益。利用农村秀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人文风情,通过“旅游+大农业”“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智慧”“旅游+体育”等产业模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就业,让老百姓可以通过就近务工等方式直接增加收入。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打造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是农业中的智慧经济,或智慧经济形态在农业中的具体表现。智慧农业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于一体,依托5G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的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从而使农业具有“智慧”。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发挥后发优势、经济发展后来居上、实施赶超战略的主要途径。一要升级生产领域,由人工走向智能。在种植、畜牧以及渔业的生产作业环节,要摆脱人力依赖,构建集环境生理监控、作物模型分析和精准调剂为一体的农业生产自动化系统,根据自然生态条件改进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农产品差异化生产;在乡村工业生产环节,要将农产品生产、加工等过程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并储存,通过加工产品的识别号在网络上对农产品进行查询认证,追溯全程信息;在生产管理环节,特别是一些农垦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型农场等单位,要将智能设施与互联网广泛应用于农业测土配方、茬口作业计划以及农场生产资料管理等生产计划系统,提高生产效率。二要升级经营领域,突出个性化与差异性营销方式。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农业市场的时空与地理限制,农资采购和农产品流通等数据将会得到实时监测和传递,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主流电商平台开辟专区,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有实力的龙头企业通过自营基地、自建网站、自主配送的方式打造一体化农产品经营体系,促进农产品市场化营销和品牌化运营,实现农业经营向订单化、流程化、网络化转变,个性化与差异性地定制农产品营销方式。三要升级服务领域,提供精准、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如基于北斗的农业调度服务系统,通过室外大屏幕、手机终端等这些灵活便捷的信息传播形式,向农户提供气象灾害预警和公共社会信息服务,有效地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向农业经营者传播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管理信息以及农业科技咨询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管理决策水平,增强市场抵抗风险能力,做好节本增效,以提高收益。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管理数字化、现代化及农业管理高效和透明,而且还能提高农业农村部门的行政效能。
(四)发展创意农业
创意农业是农业产业的跨界融合,既是农业发展理念的创新,也是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视角和新趋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农业发展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被赋予有创意的内涵,唯有融入创意文化,才能实现农业的创意发展。创意让农业变得更有未来,创意农业引领时代发展。
培育新奇特农产品,发展科技型创意农业。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开发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创新农村服务业,在科技应用中融入艺术元素,培育一批外形独特、工艺考究、具有内涵的创意农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挖掘农业内涵底蕴,发展文化型创意农业。突出文化元素在创意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挖掘利用地方农耕文化和农业资源,引导创意农业特色化发展,提升创意农业内涵。
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功能型创意农业。推进农业与旅游、健康养老、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对农业全产业链及其经营场所等进行包装、设计、创意,培育打造多功能的创意农业精品,推进创意农业产业化。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生态型创意农业。把创意农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统一、与农业生态建设协同推进,培育一批吸引眼球的创意农业景观,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构建宣传营销平台,发展服务型创意农业。在农产品营销方式上创新创意,通过新奇别致的产品包装、友好亲切的品牌形象和丰富多彩的营销推介,促进产销对接、优质优价。
(五)发展乡村信息产业
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强国家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全面推进乡村5G网络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快递物流园区建设和发展。
二、发展多类型融合新产业、新业态
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是农业、林业、文化、旅游、康养等各类产业业态的融合,是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也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融合发展和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一)“农业+旅游+休闲”发展模式
深入挖掘农村休闲农业发展潜力,激活发展活力,推动休闲农庄、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建设,开发一批集农耕体验、田园观光、教育展示、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品牌,使其成为富民增收的特色产业。依托农业重点企业,打造一批集田园观光、采摘休闲、垂钓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引导公众参与农业科普和农事体验活动,满足游客休闲放松的需求。积极打造申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休闲农业精品园区,提升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稳步推进农旅项目建设,积极举办乡村旅游节,打造旅游市场爆点,提高游客的参与度。
(二)“农业+文化+旅游”发展模式
“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已经成为文旅行业的共识。这一思想对于指导农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意义重大。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就要深入挖掘农业及农村文化元素,将文化内涵纳入旅游产品的研发当中。依托农村丰富的自然生态和文化底蕴,通过对农村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将农村农业、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以文化兴农助旅。借助文化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发挥创意、创新构思,有效地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在传统农业中引入创意种植、科普教育、情景体验、家庭农艺等文化消费项目,运用一定的高科技以农业景观为基础,增添观景台、作物雕塑、农场草垛等创意元素,打造创意农业田园景观。
(三)“农业+康养+旅游”发展模式
我国自古有“农医同源”之说,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药物学著作就名为《神农本草经》,而“本草”则基本来自乡村,可以说,养生与乡村渊源深厚。乡村所有可用于发展旅游产业的资源都可以用于发展养生产业,乡村特有的山、水、生物等景观资源展现了“天人合一”的本质,使人心灵受到熏陶,释放郁闷和压力,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起到养生、保健、治疗的作用;农耕活动可让人们体验古老农耕文化,感受对天地的敬畏之情,达到以动养生的目的;乡村民间习俗、传统节庆等人文资源,展现了乡村悠久且和谐的整体面貌,是以和养生的基础;乡村可以提供绿色、无污染食材做成养生食品,实现以食养生。伴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与面临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的矛盾日益突出,康养产业得到国家高度重视。围绕健康养生需求,把农业与康养(中医药、旅游、文化、体育)有效融合,进行休闲农业、健康娱乐、医疗服务、养生度假等多功能开发。通过发展绿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开发适宜特定人群、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生态健康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同时结合农事体验、农业生态观光、食品加工体验、餐饮制作体验等活动,推动生态健康食品产业链的综合发展。追溯“天然绿色食品+药膳同源+儿时回忆”,利用生物技术,对原生态的农产品进行创意加工,使其升级为高档礼品、艺术品和高品位旅游商品。
(四)“林业+旅游+康养”发展模式
林业与旅游、康养产业融合的新型业态,是林业转型升级的新抓手、新方向。推进林下经济与森林旅游有机结合,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种植药材、花卉,养殖禽畜,在此基础上,发展特色林业休闲旅游。借助国家发展康养旅游的政策优势,依托森林资源,充分利用森林养生功能,重点发展林业旅游、森林康养,把优质的林业资源与现代医学和中医等传统医学有机结合,开展森林康复、疗养、养生、休闲等一系列有益于人类身心健康的活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森林康养运动基地,推动户外休闲和森林康养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围绕优质森林康养旅游资源,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森林旅游地、精品森林旅游线路、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体验和生态养生试点基地,推动户外休闲和森林康养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
三、打造产业融合新载体、新模式
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突出主导产业,建设一批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特色小镇、文创休闲农业园、旅游型民俗村和中药养生文化园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格局。
(一)构建新型田园综合体
农业多功能性是田园综合体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培育新产业和新业态的有效载体。田园综合体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加新型社区或田园社区于一体,是一种前瞻性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在有发展条件的地方,集中连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田园综合体区域内“田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金完善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游客集散、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条件,围绕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做大做强传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推动土地规模化利用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打造农业产业集群。稳步发展创意农业,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开发农业多功能性,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方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增加农业效益。强化服务和利益联结,逐步将小农户生产、生活引入现代农业农村发展轨道,带动区域内农民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强化品牌和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推进农村电商、物流服务业发展,培育形成1~2个区域农业知名品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优化田园景观资源配置,深度挖掘农业生态价值,统筹农业景观功能和体验功能,凸显宜居宜业新特色。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环保生产新技术,促进农业资源的节约化、农业生产残余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再利用,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完善区域内的生产性服务体系,通过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和公共服务平台,聚集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推动城乡产业链双向延伸对接,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二)培育宜居宜业的农业特色小镇
农业特色小镇是以特色农业产业为依托,结合绿色生态、美丽宜居、民俗文化等特征,打造具有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农业文化内涵、农业旅游功能的“宜居、宜商、宜业、宜养、宜游”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平台。它是通过整合农业、城镇、科技、文化、创新等要素,构建“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农旅双链协同发展的综合体,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平台,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在城市周边且农业相对发达、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打造农业特色小镇,开发附加值高的农业产业集体,打造特产品牌,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依托农耕文化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传统农耕技术与生产工具、农耕习俗、格言谚语、乡村文学做体验式旅游开发和展示。完备水、电、气、暖、网等基础设施及与现代生态农业相匹配的生产设施。同时,配置商业、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三)打造文创休闲农业园
文创农业是将传统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借助文创思维逻辑,将文化、科技与农业要素相融合,从而开发、拓展传统农业功能,提升、丰富传统农业价值的一种新兴业态。文创农业可与农业休闲旅游项目相结合,打造文创主题农庄,以一个特色鲜明的主题贯穿始终,以农业文化要素为主体和题材,以建筑为核心,辅以花园、果园、菜园等农业生态环境,满足游客农事活动体验、农业文化欣赏、居住、游乐、休闲、养生、养老等多样化需求。在打造文创主题农庄时,要注重突出自己的特色,做出自己的个性,深度挖掘当地风土人情,嫁接文化,多讲故事,多用情感制造溢价。
(四)发展旅游型民俗村
以传统村落为载体,以村落内的自然环境、人文资源和产业资源为基础,以特色农业生态观赏及民俗、农耕和乡土文化体验为内容,以古村落宅院建筑为重要吸引物,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产业融合的旅游特色民俗村。利用农耕技艺、农耕用具、农耕节气、农产品加工活动等,开展农业文化旅游。利用居住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礼仪民俗、节令民俗、游艺民俗等,开展民俗文化游。利用民俗歌舞、民间技艺、民间戏剧、民间表演等,开展乡土文化游。利用古村落民居,开发特色民宿。
(五)培育中医药养生文化园
国家《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在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发展以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体验为主题,融中医疗养、康复、养生、文化传播、商务会展、中药材科考与旅游为一体的中医药康养旅游。中医药康养旅游在我国的发展正当其时。在中药材主产区,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开发中草药植物园、中医养生馆、中医药膳、中医药浴、中医药卖场、文创展示场等项目,打造出集生态观光、教育科普、餐饮养生、文创工艺、药浴体验等于一体的中医药养生文化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