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乡村产业振兴的内涵及意义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乡村农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乡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一、乡村产业振兴的内涵

一般而言,产业是指由利益相互联系、具有不同分工、由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在经济研究和经济管理中,通常可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来界定产业。第一产业为农业(含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含采掘工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为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可分为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农村产业从理论内涵上讲包括三次产业,即农业、农村工业、农村服务业,从发展演变过程中的表现特征上看,农村产业是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产业体系。乡村产业振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高质量发展是核心要义

农业是农村地区的基础产业,也是最为重要的产业。乡村产业振兴,首要的是农业的转型升级。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生产正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走质量兴农之路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要途径。遵循这一原则,乡村产业振兴要求农业生产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粗放型经营向精细化经营转变、从低端供给向高端供给转变,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农业现代化经济体系。

(二)产业融合发展是内在要求

乡村产业振兴是为了补齐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短板,构建增值空间大、辐射带动能力强、农民就业增收明显的农村现代经济体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以农业为依托,以产业化经营组织为引领,以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通过产业联动、要素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以及休闲服务各环节的有机结合,大大延伸了产业链条,丰富了农村的产业业态,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拓宽了农业农村的增值空间,推进了城乡经济融合发展。

(三)培育新业态是发展动力

乡村产业振兴既是农村产业规模和效益的大幅度增长,更是农村产业增长模式的转换,由以往要素投入带动规模增长转向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驱动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许多涉农企业到农村投资兴业,大批农民、退役军人、大学生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动能。这意味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已经成为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已成为当前我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乡村产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乡村产业在各个地区都蓬勃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

目前,我国多数乡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3∶1,远低于发达国家3.5∶1的水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67.5%,比发达国家低近18个百分点。产业链条延伸不充分。第一产业向后端延伸不够,第二产业向两端拓展不足,第三产业向高端开发滞后,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小而散、小而低、小而弱问题突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二)农业科技含量不高

我国农业的比较利益低,市场竞争力弱,优质高效农业技术很少,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不多,而且区域农业结构的科技含量低,再加之农业科技的投资欠缺(中国农业的科研投资占农业GDP的比例仅为0.3%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2%~5%的水平),使得农业科技储备匮乏,科技成果推广率低,与美国相比,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农作物亩产量均较低(见表4-1)。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中国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将难以成为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

表4-1 2018年中美主要农作物单产对比

续表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USDA。

(三)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农民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其自身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农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和效果,也影响着自身经济收入的增长。农村人才缺乏,科技、经营等各类人才服务乡村产业的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农业经营主体数量明显不足,规模农业经营户有待进一步增加(见表4-2)。

表4-2 农业经营主体数量

数据来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三、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针对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深化农村改革创新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乡村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和乡村繁荣发展。

(一)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棉油糖、肉蛋奶、果菜鱼和水产品供应充足。

2019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11606万公顷,粮食产量66384万吨(见图4-1)。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373万公顷,小麦产量13359万吨;稻谷种植面积2969万公顷,稻谷产量20961万吨;玉米种植面积4128万公顷,玉米产量26077万吨。棉花种植面积334万公顷,产量589万吨。油料种植面积1293万公顷,产量3495万吨。糖料种植面积162万公顷,产量12204万吨。

图4-1 2009—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

2019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649万吨,其中,猪肉产量4255万吨,牛肉产量667万吨,羊肉产量488万吨,禽肉产量2239万吨。禽蛋产量3309万吨。牛奶产量3201万吨。年末生猪存栏31041万头,生猪出栏54419万头。全年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5050万吨,捕捞水产品产量1400万吨。

全年新增耕地灌溉面积27万公顷,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46万公顷。

(二)乡村产业融合渐成趋势

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发展。2019年,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22万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1万家,吸纳3000多万人就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建设了一批休闲旅游精品景点,推介了一批休闲旅游精品线路。2019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乡村新型服务业加快发展。2019年,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6500亿元,各类涉农电商超过3万家,农村网络销售额1.7万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额4000亿元。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2019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万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542家),农民合作社220万家,家庭农场87万家,带动1.25亿农户进入大市场。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成趋势,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促进了主体融合、业态融合和利益融合。

(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逐步推进,农产品电商飞速发展,以天猫、京东、苏宁为主的电商巨头为抢占农村市场这片“蓝海”,进一步“下沉市场”布局,激发了城市消费者的购物动力。

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建设了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镇(乡)和超1亿元的特色产业村。发掘了一批乡土特色工艺,创响了10万多个“乡字号”“土字号”乡土特色品牌。农村创新创业规模扩大。2019年,各类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累计超过850万人,创办农村产业融合项目的占到80%,利用“互联网+”创新创业的超过50%。在乡创业人员超过3100万人。

电商与物联网在农业资源环境、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质量溯源、农产品物流等环节应用增加,通过质量品牌提升一次增值、加工包装二次增值和物流销售三次增值,实现价值链提升。“互联网+农业”的运作模式为农民提供了低成本的网络创业途径,大大增强了农村地区网商的群体竞争力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四)技术驱动力不断增强

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在农业中广泛应用,5G、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与农业交互联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引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四、乡村产业振兴的意义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推进产业振兴对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一)产业振兴是国家发展全局的重点任务

产业兴旺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一方面,粮食关系国家安危、人民幸福。充足的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可以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产业是农村各项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只有发展好产业,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才能让农村成为具有吸引力的地方,让人留在农村,让城镇的人才愿意进入农村,激发农村的活力。

(二)产业振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最大的不平衡其实是城乡关系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其实是乡村发展的不充分。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目前我国城乡发展差异巨大,产业结构脱节,很难实现公平有效的对接。只有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利用市场的力量,通过产业联通,才能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乡村是城乡融合发展中重要的一极,如果想充分发挥乡村在整个现代体系中的功能,必须要有旺盛强大的产业作为支撑。

(三)产业振兴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还不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压力还较大。对于农民来说,产业兴旺最大最直接的意义,是解决就业和收入。当下尽管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城市里去谋生,但是农业及其相关产业仍然是最大的就业部门。因此,只有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才能让农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富裕起来,在共建共享的发展过程中收获更多、享受更多,这也是我们积极推进“三农”工作的根本目的。

(四)产业振兴是巩固提升全面小康成果的重要支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在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农村仍是重点和难点。发展乡村产业,让更多的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把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农民,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才有基础、提升才有空间。

(五)产业振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是技术装备的提升和组织方式的创新,更体现在构建完备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乡村产业,应将现代工业标准理念和服务业人本理念引入农业农村,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纵向延长产业链条,横向拓展产业形态,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