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

文徵明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1470)十一月初六日,家在长洲县德庆桥西北曹家巷中。成化八年,文林到永嘉县上任。这时,徵明三岁,由母亲带着同去,同行的还有舅父祁春。文林《金华道中风雨忆故妻》诗中云:

感昔年少壮,挈家来宦游。

官卑无馆传,六口聚民舟。

时时阁浅滩,乱石雷声侔。

到县禄不给,送妻还故州。

当时知县的清俸还不大能维持家属的生活,所以不久文林就请他妻兄祁春把妻儿送回苏州。他在《妻兄祁元吉为余携家累还吴》诗中说:“还家依旧贫妻子,知己平生外弟兄。”也可见居官的窘境。

徵明七岁时,母亲死了。那时文林在永嘉任上,而祖父文洪也在涞水县做教谕,所以徵明和哥哥文奎两人就住到了外祖母家里。可是外祖母徐氏年纪已老,而且双目失明。祁守端二姊守清刚巧新寡,所以徵明兄弟实际是由母舅祁春、母姨祁守清抚养。

徵明八九岁时,话还讲不清楚。他哥哥文奎比他大一岁,却长得俊伟清秀,讲话也口齿伶俐。大家都认为徵明长成后不会有什么大出息。十岁时,父亲文林因父丧回家守制,他却认为徵明表面似乎很笨,但将来的成就文奎是及不上的。果然,徵明在进学塾读书后,脱颖而出,背诵诗文时记忆力很强。

十三岁到十六岁,徵明随父亲在博平知县任上。父亲为免进贡之扰而让老百姓砍伐梨树和征收德王府田租这两件事情,给徵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五十四岁进京经过博平县魏家湾时,作《魏家湾有感》诗:

博平县里侍亲时,

四十年来两鬓丝。

竹马都非前日梦,

枯鱼空负此生悲。

已无父老谈遗事,

独有声名系去思。

憔悴平生尘土迹,

魏湾流水会能知。

文林因政治卓异,召还京师,带了徵明同去。尽管文林才能优异,清廉刚直,但因伐梨事件得罪了太监,原来能升御史的,却只做了南京太仆寺寺丞。南京太仆寺在滁州,管理马的牧养工作。文林上新任之前,曾请假返里。中途在徐州滞留,那时已是冬天了。沈周和文林是好友,曾做《怀文宗儒父子久客徐州》一诗:

谒告久知辞帝里,

阻装何事客徐州?

他乡父子生春色,

故国妻孥念远游。

冰雪残年应未见,

江湖满地共谁忧?

缄情欲寄鱼鸿远,

独对寒灯怅白头。

徵明十七岁时,和哥哥文奎到滁州去探望父亲。徵明勤读之余,喜欢游山玩水,琅琊山、醉翁亭、晋元帝游息废址等地都到过并做了诗。他又向父亲的同官吕请教做诗的方法。吕的诗不像当时盛行的纤丽圆熟的风调,沈周和文徵明都很推重他。文奎的爱好则截然不同。陆粲的儿子陆延枝在《说听》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近似寓言:

文公长子奎从宦滁州时,与一客游。客多异术,能令鬼报事,即俗所呼樟柳神者。奎欲求其术,客教令断欲四旬。乃设食于野外,以夜同往。客作法召鬼,享以食。鬼来亡虑万数,如风雨怪骤。奎惊甚,几丧魄。客呼鬼名,一一问之曰:“愿从公子游乎?”鬼言“不愿”,即去。次至一鬼云“愿从”。客出小木偶人,书鬼姓名,及生年月日于其上,以授文,缝著衣领间。晨起沃盥堕地,而文不知也。鬼奔诉客,客令拾之。寻浴于池,方褫衣,又堕草间。圉人削草入其中,投马食槽。鬼复往诉云:“今必被马啮死矣。”且言:“文君疏脱如此,我不愿从也。”客来诮让,令检得,就夺去。

徵明十八岁那年冬天,回到家里,明年进了学,名为“生员”,即清代所称“秀才”。二十一岁又到滁州探望父亲,并向父亲的同官又是同乡李应祯请教书法。文林是一个清廉的官吏,生活比较清苦,他有一首《饭蔬》诗:

饭蔬对客多豪气,

烧叶读书无苦声。

穷鬓甘心莫相笑,

有人风雪抱饥行。

他对食无鱼肉而只有蔬菜佐餐的生活很满足,认为比饿了肚子还在风雪中赶路的人已经好得多了。秋天他就回到苏州。

弘治五年(1492),文林因病请假回家。归家后,在家里空地上开池堆山,并筑了停云馆,有《停云馆初成》诗云:

居西隙地旧生涯,

小室幽轩次第加。

久矣青山终老愿,

居然白板野人家。

百钱湖上输奇石,

四季墙根树杂花。

尽有功名都置却,

酒杯诗卷送年华。

这一年徵明二十三岁,娶昆山吴愈第三女为妻。明年秋去江浦,从当时著名学者庄昶读书。从此以后,就在家乡读书用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