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face
前言

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达到300W·h/ kg以上,成本降至1.5元/(W·h)以下。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十大重点发展领域,其中之一便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要求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提升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2016年12月29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其中第五条明确表示“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壮大,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并再次强调,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200万辆以上,累计产销超过500万辆。同时,还明确提出要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培育并发展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动力电池企业。

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背景下,以电池、电驱动、电控为核心的“三电”技术进步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动力电池,其成本占纯电动新能源整车成本的1/2以上,而且作为化学储能单元,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和隐患。动力电池的一致性提高和制造成本降低,是新能源电动汽车安全性提升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支点。

本书是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21700动力锂电池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的结题成果,旨在通过建设智能化的动力电池工厂项目,重点提高动力电池产品制造的一致性难题,改善电池系统成组后的安全特性;通过智能化的车间管理和工厂运营,降低电池生产的制造成本和人工成本,进而满足动力电池成本稳步下降的市场趋势,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此外,本书通过对建设智能化工厂的研究,总结了建设智能化工厂的相关要素,并由此探索下一代智能化工厂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在此向这些文献资料的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写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