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习惯,解决大问题:流程改进和问题解决能手的10个习惯
- 李震宇
- 2526字
- 2021-08-13 18:39:32
积极寻求和给予反馈
反馈
对于发生的事情和他人的表现,提供自己的观察、感受和建议。
每个人的视角、经验不同,通过互相弥补,可以带来很大价值。每个人的建议都很重要,都有独到之处。要信任并鼓励大家表达感受、给予反馈。
禁忌
说套话、装客气
坦率反馈不是我们的自然习惯。
我们的自然习惯是留情面、少讲、让“该讲”的人去讲,如让管理者去点评。如果管理者都觉得好,即便自己有疑问、想法,也觉得没有必要再提出来了。
有了想法也不说,对彼此的工作太将就,团队成员之间太“客气”,不相互坦率,怎么流程改进和提高呢?还谈何效率?
太关注自己、保护自己
有人听了反馈,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不足”上,把意见当作对自己的否定,很容易有情绪,这样,他人可能就不再愿意提供反馈了。
有人虽然没有情绪化的表现,但是也容易使本来还算融洽的关系,在反馈之后变得疏远。除了可能的言辞不当,人都有自我保护的习惯,会下意识地排斥反馈等可能“伤害”自己的活动。在团队没有建立起反馈的习惯时,有时候反馈不但不能拉近人的关系、增加进一步的信任,反而让人疏远、产生隔阂。
只有相互信任和共同维护规则,才能让坦率反馈成为习惯并保持下来。问题解决能手首先要积极听取他人的声音,鼓励大家对自己进行反馈,即便有言辞不当的行为,也不要产生情绪化表现。这样就能帮助大家养成反馈的习惯,在经过适当练习之后,就可以自然地相互进行反馈了。
当面和气、背后攻击
常见的坏习惯是,有意见不当面提出,反而和身边的人“开小会”谈,或者在私下议论甚至攻击他人。
这可能只是习惯问题,有了想法就想分享,于是便和身边的人谈论起来。没有养成有了想法,在团队内一起分享、讨论的习惯。如果大家都“开小会”,那么团队会议就没法开了。
也可能他们谈论的内容都是上不了台面的话,只是在贬低、嘲笑他人,没有建设性。
改变这些情况需要习惯的养成和规则的建立,鼓励及时的反馈,并安排在团队中公开进行,尤其是在团队讨论中或讨论即将结束时。
反馈的目的,在于互相帮助,顾虑、担心、不满都可以讲,这样让大家可以多角度地看待问题。但要注意不应进行人身攻击,或者随意地评价他人。
不做好就不汇报
许多人把汇报当作展示成绩的机会,所以任务不完成、不成功就不汇报。
既然是展示成功,就不愿意暴露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对团队以外的人保持封闭,也不欢迎“外人”了解进展,更没兴趣寻求各方的意见。
其实汇报也是内部沟通和获得反馈的重要方式,汇报是为了让相关人了解进展,提出意见和建议。比起汇报成绩,汇报过程中的内部沟通和获得反馈的意义更大。
把他人的意见当作负担
“最好他人不要有反馈,一有反馈就要修改、调整,太麻烦了!”
“他人提的意见能忽略就忽略!”
这些人关心“任务”能否按时完成,甚于“任务”完成的效果和质量。
“总是有疑问!改,改,改!难道就不关心进度了吗?”
当然要关心进度,所以更应及时让他人参与并给予反馈,避免大的风险,这才是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掩耳盗铃地蒙混过关,缺乏严格性和纪律性。
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他人的意见都是干扰?
多数情况下,这么想是太高估自己了。
不同人的视角、经验,能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反馈,完全不是所谓的“干扰”;而进行中的流程改进和问题解决,被发现有不足和疏漏也是很常见的情形。
建议
注意用语
反馈是需要训练的,不经过训练,就不会适当地反馈,很可能出口伤人。所以问题解决能手也要包容他人对自己的反馈中那些不适当的表达,并有技巧地把它翻译成适当的表达,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训练。
反馈的基本结构是描述事实,表达感受,给出行动建议。
“你是在浪费时间!”“你这么做没效果!”
听到这样话,很容易有情绪,是因为感到被指责。这些话不是在讲事实,也不是在提建议,而是个人的观点和对他人的评价。
当着大家的面,问题解决能手可以把它翻译成下面这样:
“你是担心问题解决的进度?这我很理解。能不能说具体点,你是觉得哪个步骤没有必要或分析过度?”
"……"
“我现在理解你的想法了!谢谢!”
反馈应是坦率的、直接的、基于事实的,而不是粗暴地给他人下结论。
积极寻求反馈
不管是谁,出发的角度、看到的事实、分析的思路、提出的应对措施,都有局限,即便所谓的能手,也会如此。
自信应该有,但更应该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虚心听取他人的反馈、意见。自我感觉太好,会让人迟钝、不敏感。即便自己认真推敲了,不足和疏漏也是必然存在的,当然,不应该犯低级的错误。
在流程改进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让不同背景的人来参与、给予意见非常重要。有了不同角度、不同背景的人的反馈和意见,理解和认识就会更加完整和全面,大大降低风险,提高质量。
相关方的意见重要,因为有切身利害关系。非相关方的人的意见也可能很有价值,如熟悉方法的人可能容易发现一些疏漏,而对事情不了解的人,可能更容易质疑一些想当然的想法。
阶段性汇报
分析完成、应对措施制订完成、实施完成都是重大的节点,通常这些节点,都需要相关方的参与来确认有无疑问、是否可以继续。
合适的方式是组织一个在现场的汇报活动,邀请相关方一起参与,要求团队成员使用A3报告等格式来介绍进展。单独地沟通、收集意见和反馈都比较耗时,集中汇报更有效率。
当然,人越多,想法越多,意见越多,发生冲突的的可能性越大。如果确实有大的问题,那当然应该及时纠正;如果只是小问题,可以考虑是否忽略,或者先并行,继续到下一步。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进展的速度也很重要。
欣赏和感谢
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坦率反馈,但是多数人都可以。只要明白这不是打击人、否定人,而是出于善意和相互帮助目的的平等沟通,再加上言辞得当,一般人不至于脆弱到听不进去,何况我们还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传统。
如果团队形成了这样的习惯,团队成员之间会相互感激,因为他们的反馈让自己收获颇多,能在这样的氛围中一起工作,实在是很幸运、很幸福的事情。
答疑
反馈环节为什么总是感觉别扭
一开始大家感觉怪、有点别扭也是正常的,多加练习就自然了。
只要大家喜欢,对反馈环节的认可多于排斥,就是好的。
不要期望过高,每次比上次有进步就好。
自评
我经常向共事的伙伴询问对活动、对自己的反馈,也会把意见反馈给同伴。我十分重视这个过程,把它当作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A 这就是我
B 有一点像
C 这不是我
D 我排斥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