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重操旧业

不打工做什么?经商办厂,没资本;个体从业没技术,也拉不下脸面。李宏思前想后,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炒股、写作。

炒股,炒来炒去炒不大,并且补多少亏多少。自以为摸到规律可以放手一搏了,但没过几天又不灵了,真是让人丧气得很。但他并不泄气,而是不断总结再战,还声言要与股市共存亡。后来,他又自创了一种自命为“步步为营”的方法,即:抓住一只龙头股,分批进场,上不封顶,下不破二(股价较前一天下跌二角即出局)。这样虽然未必能赚多少,但也亏不到哪里去,关键在于遵守纪律别恋战。他曾读过一本名为《股市纪律价值百万》的书,对书中所说的遵守“纪律”深有同感,但难的是在实践中切实施行而不存侥幸心理。

写作方面,他过去曾练过笔,也发表过一些小文章,文字功底还是有一些的,但小打小闹终究成不了气候。为此,他想来点大的,比如写小说。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绝不轻松,既要有丰富的生活素材和过硬的文字组织能力,还要有较丰厚的文学素养,就像建房要有砂石、钢筋、水泥和砖块一样,缺一不可。生活素材,李宏有,那就是他这几十年的生活经历和所见所闻;文字组织能力和文学素养他也都有一定的基础,但要将这几样都揉和在一起,正式搭建起文学的“楼房”,则非有设计师般的精明和能工巧匠的功力不可。在这方面,李宏自忖尚欠火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他搜集并埋头阅读了许多名家论写作的文章,如《文学创作论》、《作家谈创作》、《小说创作放谈》等,还购买和借阅了许多文学名著,孜孜不倦地从中汲取营养。

李宏一门心思地想在文学创作方面有所建树,但用笔墨涂抹的糕点毕竟是填不饱肚子的。无奈,淑英在辞职一年后再出“江湖”,到近郊的私企打工。说是去做营销工作的,但文秘、跟单、考勤等样样有分,而薪资还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二,故压力山大,心情难展。每当妻子工作不顺,心情不畅的时候,李宏就成了她的出气筒,“一个男人不出去工作,整天窝在家里,让我一个女人家抛头露面算什么?”

“天天在家看书码字,做作家梦,到底能给大家带来什么?”

“不说你未必是这块料,就算是又怎样?现在出书都要作者自己先垫钱。你就是有能耐写书,没钱也照样出不了,那这又何苦呢?倒不如趁现在年纪还不算太大的时候,出去赚点钱养家糊口来的现实。现在孩子上学不容易,要想上好点的学校都要花钱,还有将来结婚、买房,哪样会省事?不为自己想,也要为子女们考虑考虑呀!”

像这样连珠炮式的战阵,李宏每月都要经历几次。开始,他也会条件反射式地反击过去,但经换位思考后,也就慢慢心平气和下来了:是呀,作为一个男人,不能挺身而出为家庭遮风挡雨,而迫使柔弱的妻子不得不在外奔走磕碰以贴补家用。虽说你不是偷懒,而是想扬长避短“曲线救国”,但毕竟“曲”得太隐晦、太漫长,也太难以让人见到“光明前景”了,怎不让人气馁?!

李宏不得不承认淑英说得在理,但内心怎么也不情愿屈从于这世俗之理:难道我这辈子也要像寻常人那样庸庸碌碌地过一辈子?就不能有自己的事业成就?李白不是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吗?而我这块材料的作用又在哪里呢?为此,他的内心很是矛盾,也很痛苦!但痛苦归痛苦,他却始终不相信自己这几十年的勤学苦读会白费!有时,他甚至幻想姚淑英能放弃工作回来协助自己完成著述梦,就像历史上那些有成就的作家,常常都有位贤淑的女性在背后支撑一样。

当然,那只是李宏的一厢情愿,因为耽于幻想的李宏未必具有历史上那些成就卓著者的才华和幸运,而注重实际的姚淑英或许也没有成功男人背后智慧女性的敏锐眼光和才情。于是,时不时的“内战”也就在所难免了。

就在李家为此而“冷战”不断的时候,偏偏又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