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提到中国,人们惯常会给它加上“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这样的形容词;提到中国人,也往往会有“彬彬有礼”“和睦谦逊”等印象。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样悠久漫长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礼”的历史。中国自古就讲究以“礼”治国,《礼记》集序中说:“前圣继天立极之道莫大于礼;后圣垂世立教之书莫先于礼”,“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礼者是不可不学”。由此可见,“礼”在中国作为指导人们道德标准与行为规范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其实,“礼仪”这一概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两个概念,“礼”是内核,“仪”是形式,二者互为表里。在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我国不仅有一套宏大的内在的“礼”的思想,还有一套宏大的外在的“仪”的规范,而且其精髓深入人心,形成了完整的伦理道德、生活行为规范,进而内化为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并贯穿于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这个完整的伦理道德、生活行为规范就构成了一种文化,即礼仪文化。

我国的礼仪文化起源很早,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起,历经尧舜禹时代及夏商王朝,“礼”经历了萌芽、产生、继承与发展几个阶段,直到周代,礼制逐步系统化,并趋于完备,成为后世的典范。在《周礼》《仪礼》《礼记》这些传承礼仪文化的典籍中,容纳了上至国家下至庶民百姓的相关内容。其中有祭祀鬼神人的“吉礼”,有邦国内部以及邦国之间相处与互助的“宾礼”和“凶礼”,有威慑邦国与百姓的“军礼”,当然还有“嘉礼”,它包括一个人从生至死的诞生礼、成年礼、婚丧嫁娶礼以及社交往来礼……其内容之博杂、仪节之繁复细致,令后人叹为观止。

文化具有不自觉的继承性,礼仪文化自然也不例外。在我们为祖先精致典雅的礼仪惊叹之时,不能忘记的一点是,“礼”在古代毕竟是被统治者用以“统治万民”的。对今天而言,它自然有一些可以看作糟粕、陋习的东西,这也是后代人在继承发展时应该摒弃的。

以上种种便是我们编写这本书的动因,我们渴望对传统礼仪文化追根溯源,渴望知道“礼”与“俗”是什么关系,渴望知道“乐”在“礼仪”中承担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还渴望知道最初的“不下庶人”的“礼”是什么样的,以及它传承到后代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太多太多我们不曾了解却渴望去了解的礼仪是我们编写这本书的动力。当然,为了使传统的礼仪文化更易于被读者所理解,我们还插入一些浅显易懂的典故予以生动地解说,并搭配插图予以更为直观地“描述”。读完此书,相信读者一定会从内心深处感觉到礼仪文化的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